歷史沿革
於2015年7月份,為了回響學校的號召,藝術學院整體從幸福校區遷移到草堂校區,12級學生成為草堂校區的第一批本科畢業生,結束了在幸福校區長達十年的學習以及生活。
教學思想
在辦學思想與方向上:堅持貫徹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方針,堅持以生為本,重視學生個性、創新意識和全面素質的培養。在辦學宗旨與使命上堅持:培養新型高素質藝術人才;從事科技研究,促進科技發展;從事藝術創新與文化服務,促進文化繁榮;開展技術服務,促進經濟發展。在辦學特色上:立足社會需要、立足於多學科、綜合性、交叉性、互補性的學科建設特點與優勢,揚長避短,確立領先地位。在辦學模式上:不斷探素多科性大學藝術教育的本質性規律,走藝術性與科學性、藝術性與工程性、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人才培養道路。實現“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人才培養要求。
辦學規模
院系設定
主要院系設定 |
---|
環境藝術設計 | 工業設計 | 攝影 | 雕塑 | 會展藝術與環境技術 | 廣播電視編導 | 繪畫 |
截止2014年,在冊教職工134人,專任教師111人。教師中
博士生導師2人,教授5人、副教授及高級工程師22人,獲博士學位5人、碩士學位65人。兼職教授、副教授11人,
博士、碩士生導師23人。師資力量
學術成果
學院集聚了包括建築、規劃、景觀等在內的多學科的研究人才,學科團隊長期致力於西部地區地域文化研究,承擔了多項國家、省部級基金課題。截止目前,藝術學院共承擔縱向課題57項,其中國家級軟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項目20項,市級項目9項,校級項目27項,共承擔橫向課題72項。學院共獲準教學成果獎18項,其中獲省級二等獎1項、校級一等獎2項、校級二等獎7項、校級三等獎8項。學院教師、科研人員積極參與各種國內外競賽,截止目前,共獲獎75項,其中國家級獎項18項,省級獎項28項,廳局級獎項29項。學院教師發表論文總數達321篇,其中核心論文111篇。
主要活動
藝術學院積極主辦(承辦)國家級學術、學科建設會議;邀請國際、國內知名教授來我校進行學術交流;制定管理辦法,並設立專項基金,鼓勵青年教師和優秀博士生開展學術交流、國際(內)合作研究,與歐洲、亞洲地區的多所大學建立了友好合作關係。截至到2010年,學院共舉辦國際和國內學術活動25場次。
發展目標
學院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綜合素質提高,依託各類學生組織載體和平台,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活動。注重加強學術交流與互動,邀請學者、專家和社會知名人士來我院舉辦講座和專題報告,開闊學生視野,改善學生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科技、人文精神。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學科競賽,指導、鼓勵學生從事科研活動,在國內刊物上發表各類論文。學院調動教研室、資料室、實驗室,多方互動,通力合作,構建了教學、科研、學生三位一體的開放性實驗(工作)平台。學院培養的學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畢業生供不應求。
組織機構
藝術學院實行院長負責制,日常工作由院長全面負責,副院長協助院長按分工負責某一方面的工作。學院黨委負責黨的工作和教工、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對學院工作起保障監督作用。學院的組織機構為學院——專業和公共課教研室兩級管理。學院有關教學、科研、人事、分配等重大問題由學院黨政聯席會議(正副院長和正副黨委書記組成)研究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