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發信息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
市政辦發〔2022〕55號
各區、縣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各直屬機構:
《西安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西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10月28日
規劃全文
西安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
為把握數位化發展新機遇,拓展經濟發展新空間,推動西安市數字經濟健康發展,根據國家《“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陝西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和《西安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總體部署,制定本規劃。
一、發展現狀與趨勢
(一)發展現狀
“十三五”時期,我市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數字經濟發展戰略,在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產業化發展、產業數位化轉型、數位技術創新及數字經濟發展環境等方面取得初步成效,呈現加速發展的良好態勢。
1.信息基礎設施逐步最佳化完善。“十三五”期間,我市大力實施光網支撐能力提升、光網城市質量提升、電信普遍服務質量提升、行動網路覆蓋和IPv6部署推進等工程,全市通信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和建設水平不斷提升。截至“十三五”末,全市光纜線路總長度達到92.11萬公里,新建樓宇光網覆蓋率達到100%,累計建成5G基站超過1.4萬個。西安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獲批並建成開通,西安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網間頻寬提升至650Gbps。華為雲(西北)聯合創新中心、百度雲計算(西安)中心、阿里雲創新中心、騰訊雲(絲路)總部等領軍企業雲中心相繼落地,全市雲基礎設施逐漸完善。超算(西安)中心納入國家超算體系。
2.數字產業發展進程不斷加快。我市先後獲批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中國軟體名城創建試點城市、國家下一代網際網路示範城市及國家級雲計算服務創新發展試點示範區等。全市現有人工智慧企業300餘家,核心產值突破150億元,建成雁塔區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西鹹新區5G人工智慧計算平台等智算平台。全市已逐步形成積體電路、智慧型終端、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等優勢產業集群,引育華為、中興、中軟國際為代表的百餘家國內知名企業。2020年,全市電子信息製造業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1200億元,三星、中興、比亞迪電子、華天等龍頭企業帶動產業集聚發展。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二期、奕斯偉矽產業基地、榮耀科技園等支柱產業項目竣工投產,隆基29GW高效單晶電池、“一帶一路”臨港產業園等重大項目進展順利。
3.傳統產業數字轉型升級加速。藍田縣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周至縣智慧農業示範點已啟動建設,阿里雲農業大腦—人工智慧系統等加速推廣套用,推動我市現代農業提質增效。智慧型化生產、網路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融合新模式快速普及。“陝鼓模式”、法士特面向商用車供應鏈的協同製造服務支撐平台、中興通訊智慧型終端等入選優秀案例。“唐+”便利店、無人售貨車、智慧諮詢亭等數字套用落地傳統景區,“數字+線上體驗”文旅產業發展模式不斷成熟。建成易點天下出海產業園等生態平台,進一步推動了跨境電商快速發展。
4.數位技術創新發展基礎良好。“十三五”期間,全市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保持在5%左右,居全國副省級城市前列。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和國家“雙創”基地建設取得明顯成效,為數字經濟產業創新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支撐。秦創原“一總兩帶”建設成效顯著,科創活力加快釋放。碑林環大學創新產業帶獲批國家硬科技創新街區試點。
5.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持續最佳化。“十三五”期間,自貿試驗區發展勢頭良好,“一帶一路”綜合試驗區建設全面啟動。全市加快推進研發平台、交易平台、孵化平台建設布局,成為全國首家獲批籌建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平台)的城市,擁有華為雲創新中心、京東雲創新空間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3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52個。成功舉辦歐亞經濟論壇、絲博會、全球硬科技創新大會、全球創投峰會等活動。全市共認定首批市級數字經濟示範區5家、示範園10家;獲批省級數字經濟示範區1家、示範園5家,為引領全市數字經濟發展營造了良好氛圍。
與此同時,我市數字經濟發展仍面臨一些突出問題,全市數字經濟統籌協調推進機制尚不健全,相關標準規範和政策制度不夠完善,難以整合資源形成推進合力;數字經濟總體規模較小,缺少具有引領能力的本土龍頭企業;數字經濟重大項目仍然偏少,技術創新能力尚需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升級和產業數位化轉型速度相對東部沿海地區仍然較慢。
(二)發展趨勢
從全球層面來看,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的加速推進,以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移動網際網路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日新月異,數位技術加速向各領域滲透發展,加快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數字經濟正開啟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帶動人類社會生產方式變革、生產關係再造、經濟結構重組、生活方式巨變。在國際形勢不確定性增加、全球經濟成長乏力疊加新冠疫情影響的背景下,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全球共識,是世界主要國家搶占發展制高點的戰略方向。
從國家層面來看,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就加快發展數字經濟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要把握好數字經濟帶來的機遇,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更加穩固、支撐作用更加明顯。國家“東數西算”工程全面實施,最佳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步伐加快。數位技術賦能傳統產業將成為各地發展數字經濟的工作重點,北京、上海、重慶、南京等城市陸續出台數字經濟相關規劃和政策檔案,全國新一輪競爭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從全省層面來看,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將數字經濟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總體戰略加以推進,出台了加快數字經濟發展的意見,印發全省數字經濟工作要點,編制印發數字經濟產業發展引導目錄(2020版),大力推動數字經濟試點示範,積極創建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全省數字經濟發展勢頭良好,日益成為經濟發展中最具活力、最具創新力、輻射最廣泛的經濟形態。
近年來,我市牢牢把握國家重大戰略機遇,將發展數字經濟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選擇,廣泛集聚數據、人才、技術、資金等各類要素,全面加強數據治理力度,深入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十四五”期間,將是我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的關鍵時期,要以推動產業數位化和數字產業化為主攻方向,進一步聚焦數字產業能級提升、產業數位化轉型、城市數位化治理,推動數字經濟向縱深發展,不斷增強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
二、發展思路、原則與目標
(一)發展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陝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推進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為主線,以強化數字基建、數據要素、數位技術三大要素供給為基礎,全面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市數字經濟,努力將西安打造成為數字絲綢之路核心區、中國內陸開放新高地、國家數字經濟示範區和西部數字經濟引領區。
(二)基本原則
創新引領,數據驅動。堅持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驅動作用,釋放數據資源價值,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動技術、模式、業態和機制協同創新,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內在動力。
融合賦能,提質增效。深入推進數位技術向經濟社會和產業發展各領域融合滲透,促進生產效率提升,激發傳統產業新活力,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
找準定位,開放發展。立足西安產業基礎,加大政策扶持和項目引領,培育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各區縣、開發區基於本地資源稟賦,按照“錯位發展,優勢互補”的原則,完善產業布局,最佳化產業鏈,壯大產業規模。
政府引導,市場為主。遵循數字經濟產業發展規律,完善政策制度、加大資金扶持、強化安全保障、加強人才培養,營造數字經濟發展良好環境。積極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以市場為主體,合理配置資源,培育壯大數字經濟企業。
(三)發展目標
“十四五”期間,數字基礎設施支撐能力大幅提升,數字經濟主體力量不斷壯大,數位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數位技術產業競爭優勢突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不斷深化,數字經濟發展環境持續向好。到2025年,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不低於10%,數字經濟成為西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將我市建成西部領先、具有廣泛影響力的數字經濟創新發展高地。
1.數字基礎設施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到2025年,基本建成高速寬頻、無縫覆蓋、智慧型適配的新一代信息網路,數據基礎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5G網路、NB-IoT全市普遍覆蓋。建成城市新型智慧大數據中心,完成城市基礎設施數位化、智慧型化升級。
2.數據資源創新套用體系逐步完善。到2025年,數據資源標準規範進一步健全,政務信息資源目錄全部建成,政務數據、社會數據流轉共享機制進一步完善,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和流通交易模式全面形成,數據融合深度開展,數據資源成為關鍵生產要素,在社會各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3.傳統產業數字融合轉型成效顯著。到2025年,農業智慧型化深入普及,農村電商成熟發展。智慧型製造和工業網際網路發展水平顯著提高,建成一批智慧型工廠和數位化車間。打造一批智慧景區樣板及數字文創品牌,建成絲綢之路空間信息港。
4.重點領域技術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到2025年,建成一批技術創新平台,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明顯提高。聚焦人工智慧、區塊鏈等領域,突破一批關鍵“卡脖子”技術。數位技術創新、研發投入、成果轉化能力顯著提升,核心產業創新投入處於全國領先水平。
5.數字經濟市場主體加速成長壯大。到2025年,國內外龍頭企業加速落地,重點企業競爭力顯著增強,中小微企業創新力不斷提升,產業集聚區對外輻射力持續擴大,基本形成快速成長的數字經濟市場主體發展新局面。
規 劃 主 要 指 標
| | | |
1.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統籌數字經濟發展布局
以大西安“三軸三帶多中心”功能布局為導向,圍繞“南控、北跨、西融、東拓、中優”城市空間發展戰略,依據“三廊三帶一通道”產業發展空間格局,統籌規劃西安市數字經濟發展格局,形成“一域兩核三帶多點”的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布局。
“一域”:依託西安主城區,打造服務業升級域,重點推進數字絲路、數字文化、數字旅遊、數字型育等服務業數位化轉型升級。
“兩核”:將西安高新區、西安航天基地打造成為西安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核心區,將西鹹新區打造成為西安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核心區。
高新區和航天基地重點發展數位技術攻關、數字產品研發、先進計算服務、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等數字產業,打造西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研發核心區和數字產業集聚區。
西鹹新區以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總視窗建設為引領,以國家新型工業化(大數據)產業示範基地建設為載體,聚焦科技成果產業化和兩鏈融合創新,重點發展數字產業基礎服務和科技創新服務,打造西安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主戰場。
“三帶”:打造科技研髮帶、工業轉型帶和數字絲路帶。
科技研髮帶覆蓋西部科技創新港、灃東科技園、未來產業城、絲路軟體城、大學創新園、先進計算產業園等園區,重點開展數字產業核心技術研發和攻關,發展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虛擬現實等產業,開展數據服務產品、安全產品、高性能計算產品等數字產品研發,面向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領域,提供套用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形成西安數字產業發展核心競爭力,打造全市數字經濟技術支撐、產業發展及產品研發核心區域。
工業轉型帶以經開區為重點,輻射涇河工業園、高陵、富平、閻良等區域,推進面向智慧型製造領域的工業數位化轉型,開展智慧型套用試點示範。
數字絲路帶連線國際港務區、滻灞生態區、高鐵新城和空港新城,藉助新一代信息技術,大力發展現代物流、跨境電商、絲路會展,將西安打造成為國際物流樞紐,賦能經濟快速發展。
“多點”:依託周至、鄠邑、藍田、臨潼等農業發展基礎雄厚的區域,建設農業數位化發展基地,推動我市農業數位化升級。
圖1 西安市數字經濟發展空間布局示意圖
四、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發展
(一)不斷壯大數字支撐產業
1.電子信息製造業。
積體電路。持續發揮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項目放大效應,著力構建“IC設計引領、製造主導、封測支撐、關鍵材料與設備配套”的積體電路完整產業鏈,建設世界一流高端晶片產業基地。聚焦產業關鍵核心環節,加快推進微電子級多晶矽、矽材料產業基地、12英寸高穩定大直徑電子級矽單晶爐產業化等重點項目,實現微電子級多晶矽、單晶矽拋光片、晶體生長設備等重點材料、設備本地配套。加快推進積體電路測試、高可靠積體電路封裝測試和高密度系統級積體電路封裝測試產業化、新型電力電子器件封裝等重點項目,推進圓片級封裝、矽通孔、系統封裝、高密度三維封裝等新型封裝技術研發及產業化。
智慧型終端。以華為、中興等龍頭企業為核心,提升智慧型終端研發設計能力,加快移動網際網路、電子商務、數字內容等終端套用軟體的研發和推廣,重點發展新一代智慧型手機、車載智慧型設備、可穿戴設備、家用智慧型終端等智慧型產品和設備。積極推進比亞迪高端智慧型終端產業項目、中興智慧型終端生產二期項目和配套企業落地項目。積極引進國內外知名終端廠商,打造“晶片—核心器件—整機”的智慧型終端全產業鏈,建設國內重要的智慧型終端生產製造基地。
電子元器件。發揮我市在電子元器件領域的傳統優勢,鞏固電連線器、半導體分立器件、繼電器、電阻器、電感器等基礎元器件行業領先地位,加快新型元器件的研發與產業化,實現電子元器件向微型化、集成化、智慧型化、環保節能方向轉型。大力發展滿足高端裝備、套用電子、物聯網、新能源汽車、新一代信息技術需求的核心基礎元器件。突破微機電系統(MEMS)微結構加工、高密度封裝等關鍵共性技術,加快感測器產品開發和產業化,支持在典型領域推廣套用。依託西京電子國家級元器件產業基地,加大產業鏈協作,擴大產業規模。
光電晶片。發展光通信光電子集成晶片,加快突破國際領先的高折射率矽光集成晶片技術。支持光通信核心光有源晶片項目,促進DFB/EML光通信雷射器晶片量產商用化進程,提升國產高端光通信雷射器晶片的自給率。支持大功率紫外UV-LED晶片大規模商業化量產,滿足在3D列印、油墨印刷等工業固化、微電子製造、電子元器件封裝和殺菌消毒、空氣、水淨化等環保領域的市場需求。支持消費光子領域的VCSEL晶片項目,為3D識別技術提供國產晶片。
2.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
軟體產業。重點突破作業系統、中間件、資料庫管理系統等基礎軟體研發,發展面向各行業、各領域的重大集成套用平台。依託華為鯤鵬等計算平台,打造自主軟體開發生態體系。面向智慧型製造關鍵環節套用需求,重點支持高端工業軟體、新型工業APP等研發和套用,形成一批面向不同工業套用場景的數據分析系統。做大做強航空航天、軌道交通、能源、醫療、教育、金融等領域的基礎軟體、通用軟體、行業軟體和嵌入式套用軟體。利用“雙創”平台,推廣開源社區、開發者社群等軟體發展新業態。
信息技術服務業。壯大信息諮詢設計、軟體開發與測試、信息系統集成、信息平台運維、信息技術培訓等產業關鍵環節,打造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體系。積極發展全球離岸業務承接,建立境外行銷網路。深化信息技術服務在能源化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新材料、金融、交通物流等領域的套用,培育一批行業智慧型化解決方案和數據服務龍頭企業,打造信息技術服務產業集群。推動重點園區和行業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交流合作。
(二)加快發展新興數字產業
人工智慧產業。發揮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龍頭企業的人才和資源優勢,加快智慧型軟硬體、智慧型機器人、智慧型無人機、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家居、智慧型安防等領域的產品研發及產業化,促進人工智慧產業集聚發展。重點推進高新區交叉信息核心技術研究院、涇河新城西電人工智慧創新發展基地等載體和平台建設,支撐人工智慧產業加快發展。持續推進“秦創原·人工智慧”重大套用場景示範項目等產業創新鏈工程,加快人工智慧在製造業、旅遊、物流、醫療、教育、城市管理、交通等領域的創新套用。全面推動西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
區塊鏈產業。加快區塊鏈產業化進程,支持區塊鏈技術的引進、研發及試驗,加快開展智慧型契約技術、多重公式算法、非對稱加密算法、分散式容錯機制、分散式存儲等區塊鏈關鍵技術研究,形成原始創新成果。積極拓展區塊鏈套用場景,重點在金融、產品安全追溯、供應鏈管理、社會信用評價、數字資產、電子存證等領域推廣套用,促進區塊鏈專業服務快速發展。加快區塊鏈套用標準體系建設,鼓勵科研院所、骨幹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構建區塊鏈發展的良好生態。
雲計算產業。推動通信網路、計算資源、數據中心和存儲災備等傳統信息服務向雲計算模式轉型,促進海量數據大規模分散式計算和智慧型數據分析等公共雲計算服務發展。以航天基地國家超算西安中心為牽引,建設集科學計算、工程模擬、大數據人工智慧於一體的“最強大腦”。推進大數據、網際網路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共建面向特色細分領域的雲服務平台,開發定製化雲計算服務產品,為行業套用提供技術支撐。制定雲計算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加速各行業上雲用雲,豐富雲上套用供給。支持雲計算在智慧型製造、智慧物流、智慧金融、智慧醫療、智慧農業等領域融合發展與創新套用,積極培育新產品新業態。支持大企業開放雲平台資源,推動中小企業採用雲服務,打造協同共贏的雲平台服務環境。
大數據產業。深化數據資源在政務服務、智慧城市、社會治理、金融保險、生產製造等重點行業領域創新套用,打造一批大數據典型套用場景,持續拓展大數據產業市場空間。積極發展大數據採集和數據資源建設、大數據資源流通和交易、大數據成熟度評估等專業化數據服務,培育一批特色大數據產品和服務。充分發揮全市信息安全基礎優勢,支持企業研發麵向雲平台安全防護、大數據安全管理的網路安全產品,推動傳統網路安全企業由提供安全軟硬體產品向提供安全解決方案轉型。
物聯網產業。推動無線射頻識別(RFID)、近距離無線通信(NFC)、智慧型感測器、智慧型終端等物聯網設備的研發與產業化。圍繞智慧型製造、智慧農業、智慧交通、智慧旅遊等重點領域,推進物聯網相關軟硬體的規模化集成套用。結合5G等新技術套用,依託智慧城市建設,加強對感測器、攝像頭、電子標籤等物聯感知設備的統籌布局和共建共享。建立基於大數據的物聯網連線管理平台、設備管理平台、業務分析平台,統籌現有網路、平台,形成基於底層“萬物互聯”的框架體系。推進物聯網技術在城市安全、生態環境、交通管理等領域的套用示範。
北斗及衛星網際網路產業。發揮我市在衛星套用領域人才、科研、技術和產業等優勢,大力發展高精度、快速定位、精準授時、短報文等系統產品,打造涵蓋“器件—終端—系統—套用—服務”的北斗衛星導航套用全產業鏈,培育衛星網際網路產業集群。結合我市在積體電路、半導體領域的資源優勢,鼓勵滿足航空航天產業需求的北斗晶片和終端產品研發,率先布局北斗星基增強系統,加強北斗導航技術在車載導航、智慧型手機、可穿戴設備等消費領域的套用創新,深化北斗在自然資源利用、交通物流、應急救援、能源數據採集、智慧物流等行業領域的實踐套用,建設北斗衛星套用產業創新示範區。
未來產業。搶抓數字經濟發展機遇,謀劃布局量子通訊與量子計算、元宇宙、類腦計算等未來產業,培育數字經濟新增長點和新動能。加快量子計算技術研究與套用布局,打造量子科技示範區,探索量子技術在各領域的套用。支持企業開展VR/AR產品研發及實施產業化項目,鼓勵發展高性能虛擬顯示器件、光學器件等產品。緊跟元宇宙浪潮,在新型終端設備、虛擬內容製作、行業套用生態等多領域進行前瞻布局,加速賦能新興領域,構建數字經濟新業態。
|
晶片研發與製造。推進三星快閃記憶體晶片、奕斯偉矽產業基地等項目建設,依託紫光國芯、紫光展銳、拓爾微電子、智多晶微電子等龍頭企業,加快智慧型終端、網路通信、存儲器、感測器、物聯網等領域專用晶片的設計與產業化,打造中國“芯高地”。機器人。依託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學智慧型機器人創新研究院,加強與中科院自動化研究所、西安光機所、新松機器人等機構合作,圍繞工業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服務機器人,以整機製造和系統集成為核心,以關鍵零部件為支撐,加快研究智慧型製造、智慧型教育、智慧型文娛、智慧型救災、智慧型水下救援等人工智慧產品。無人機。依託西安航天基地空天動力研究院,推動小型航空發動機研發,依託京東無人機研發中心等龍頭企業,推動民用無人機等產品研發和製造。依託西北工業大學無人機研究所等相關研究單位和企業,重點發展無人機設計開發、產業孵化、產品試製及集成測試、地面試驗設施等,培育無人機產業集群。智慧型網聯汽車。以西安交通大學、長安大學等高等院校為依託,重點加強車載感知、車聯網、物聯網等技術集成和配套,搭建基於人工智慧的網聯汽車測試評價及試驗平台,發展自動駕駛汽車和軌道交通系統。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依託華為、中軟等龍頭企業,發展作業系統、新型資料庫、中間件等基礎軟體。依託浙江大華、中電太極、和利時、精雕軟體、東華軟體等龍頭企業,發展工業軟體、行業軟體和嵌入式套用軟體。依託富士通、思特沃克等服務外包企業,發展軟體離岸外包業務。大數據與雲計算產業。推動西鹹新區國家級大數據和雲計算產業基地和大數據產業園區建設,支持重點骨幹企業大數據項目建設。北斗及衛星網際網路產業。依託航天五院、航天九院、陝西航天技術套用研究院、北斗金控、西安東強等科研院所和企業,開發基於北斗的智慧國土、智慧城市、智慧型電網等智慧型終端,加快西安北斗產業創新中心等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北斗衛星產業。 |
(三)創新發展數字產業新業態
大力發展平台經濟。建設智慧生活服務平台,加大電子商務、智慧型硬體在家政、體育、旅遊等領域的套用。支持發展創新創業網際網路平台,發揮平台在資源匯集、信息傳播等方面的作用,助力形成創新創業新生態。推動普惠性“上雲用數賦智”服務。最佳化西安綜合實驗區跨境通關服務平台,引育跨境電商綜合服務平台企業,引導有實力的企業建設公共海外倉儲,帶動平台企業和產品“走出去”。引育一批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平台企業,發展一批國內領先的信息消費、家庭服務、健康醫療等細分領域平台,促進平台經濟總體規模和發展水平提升。
積極培育共享經濟。面向關中平原城市群,發展眾包、眾創、眾扶、眾籌經濟,探索建立集科學儀器設備共享、科研人才共享、科研信息共享及科研諮詢與合作開發於一體的創新模式,構建智慧共享城市群。有序發展共享腳踏車、網約車等業態,引導企業積極探索教育、醫療、養老等領域的共享經濟新模式。面向初創企業,加快辦公空間、辦公設施、生產設備等創業要素的分享利用。開展政策創新試點,支持共享經濟活躍區縣、開發區創建共享經濟示範區,在要素整合、科技支撐、品牌建設等方面發揮示範帶動效應。
促進信息消費新業態。鼓勵企業發展面向高端定製化套用場景的智慧型家居“產品+服務”模式,推廣智慧型電視、智慧型音響、智慧型安防等新型智慧型家庭產品,支持普及面向中低收入人群的經濟適用移動智慧型終端、智慧型可穿戴設備等信息終端。圍繞出版傳媒、知識服務、影視製作、演藝娛樂、動漫遊戲、線上演出等領域,大力發展數字內容衍生產品生產與增值服務,拓展數字創意新服務、新業態。
引導新個體經濟健康發展。鼓勵發展新個體經濟,開闢消費和就業新空間,助力新經濟新業態發展。支持多樣化社交、短視頻、知識分享平台有序發展,鼓勵微創新、微產品等創新模式。鼓勵個人利用電子商務、社交軟體、知識分享、音視頻網站、創客等新型平台就業創新,促進靈活就業、副業創新。加大對新個體經濟的扶持力度,降低進入門檻、平台使用服務費和融資成本。將現行的就業政策和對實體經濟的創業扶持政策向新個體經濟延伸,支持新個體經濟發展。
五、大力推進產業數位化轉型
(一)工業數位化轉型
加快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工業的深度融合,立足西安工業發展基礎,抓住轉型升級機遇,積極推進智慧型製造,發展工業網際網路,提升企業數位化管理水平,賦能全市工業高質量發展。
促進制造業智慧型化發展。圍繞汽車、航空航天、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重點領域,深入推進“機器換人”,推動智慧型製造單元、智慧型生產線、智慧型工廠核心技術工程套用,引導企業套用自主可控信息技術和智慧型設備,開展數位化車間、智慧型工廠建設,全面提升數位化能力。大力發展推廣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雲製造、綠色製造等新型製造模式。支持重點產業通過數位技術與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協同,促進生產、質量控制和運營管理系統全面互聯,提升網路化協同製造水平。推廣“陝鼓”服務型製造創新發展模式,推動製造企業由提供設備向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和信息增值服務轉變。
提升企業數位化管理水平。深入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套用試點,全面推進企業開展數據管理能力成熟度評估模型(DCMM)、智慧型製造成熟度、數位化轉型成熟度等評估工作,擴大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規模。持續推進套用研發設計、工藝仿真、數據採集分析、企業資源計畫(ERP)、製造執行(MES)、供應鏈管理(SCM)、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倉儲物流管理(WMS)等信息系統建設,引導製造業企業進行全流程、全鏈條、全要素的數位化改造。支持有條件的大型企業全面整合內部信息系統,強化全流程數據貫通,提升企業整體運行效率。
推動工業網際網路創新發展。深化與國內骨幹平台服務商的合作,鼓勵大型製造企業牽頭,協同網際網路企業、電信運營商、科研院所等各類主體,建設具有標桿示範作用的企業級、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鼓勵重點工業園區、縣域工業園區打造具有園區特色的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鼓勵企業加快工業設備聯網上雲,將信息基礎架構和業務系統向雲端遷移,開展研發設計、生產製造、運營管理、供應鏈協同等套用。推動中小企業設備上雲、數據上雲、基礎設施上雲,加快企業內部各類套用的綜合集成和雲化改造。推進“5G+工業網際網路”示範套用,打造一批工業網際網路套用試點示範項目、標桿企業和示範園區。
推動產業園區數位化轉型。引導產業園區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利用數位技術提升園區管理和服務能力。積極探索平台企業與產業園區聯合運營模式,豐富技術、數據、平台、供應鏈等服務供給,提升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資源共享水平,引導各類要素加快向園區集聚。探索發展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群,加快產業資源虛擬化集聚、平台化運營和網路化協同。依託產業集群、園區、示範基地等建立公共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開展數位化服務資源銜接集聚、優質解決方案展示推廣、產業交流等公共服務。
|
建設智慧型工廠(數位化車間)。支持企業加快淘汰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推廣套用自動化、數位化、網路化、智慧型化等先進制造系統、智慧型製造設備及大型成套技術裝備,打造一批創新示範智慧型工廠和數位化車間。重點推進節能與新能源商用車制動系統、高端變速箱等智慧型工廠項目建設。建設特色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推進陝西汽車控股集團、陝西鼓風機集團等龍頭企業建設一批企業級、行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加快法士特公司“5G+工業網際網路”商用車零部件協同製造平台等項目建設。培育數位化轉型服務生態。進一步提升西安市工業網際網路產業生態供給資源池服務能力,面向智慧型製造戰略諮詢、架構設計、實施方案、關鍵裝備、核心軟體、數據集成、流程最佳化、標準制定、測試評估等方面,培育一批數位化轉型解決方案專業服務機構。 |
(二)服務業數位化升級
圍繞挖掘消費潛力、增強供給能力、激發市場活力,加快發展數字絲路、數字文化、數字旅遊、數字惠民等新型服務業,推進數位技術與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融合滲透,不斷釋放數位化現代服務業發展潛能。
數字絲路。貫徹落實“一帶一路”倡議,推進數字絲綢之路建設,打造數字絲綢之路戰略樞紐。推進西安集結中心貨櫃裝卸線、海關監督場所等基礎設施智慧型化升級。圍繞西安絲綢之路金融中心功能定位,支持金融機構加強金融科技創新及套用,推進業務模式、流程、產品和服務創新,提升數位化管理和金融服務能力。全面提升“長安號”數位化運營水平,啟動中歐班列“長安號”數字金融綜合服務平台二期建設,推動綜合服務平台與智慧口岸、數字口岸融合建設。探索建立國家數字信息港,推進西安數字信息大通道建設。以建設“網上絲綢之路”和打造西部物流科創中心為指引,建設一批跨境電商園區,加快中國(西安)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推進西安空港數字供應鏈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實現“大通關、大物流、大外貿”的一站式數字供應鏈高效集成。
數字文化。支持5G、人工智慧、互動式虛擬現實等數位技術賦能文化產業發展,推動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及傳統媒體的數位化改造。探索數位化傳承新模式,加強文化遺產數位化保護,建立西安世界文化遺產數位化檔案庫和西安非遺文化資料庫。結合西安人文特色,實現以文化內容為基礎的IP創新,打造特色鮮明的數字文化創意品牌。打造高新區文化出口基地、曲江新區文化出口基地、西安文化科技創業城、西安曲江電競產業園等特色文化創意園區,培育一批擁有較強實力的數字文化創新企業,推動創意設計、工藝美術、遊戲遊藝、動漫、網路視頻等數字文化產業集聚發展。
數字旅遊。加快推進5G網路在我市旅遊業的商業化套用,積極探索“數字+線上體驗”,挖掘新的消費增長點,推動文旅企業重塑商業模式。推進高A級旅遊景區智慧化改造,打造一批“5G+高A級旅遊景區”。推進全市旅遊數據資源共享,著力打造文化旅遊、會展論壇、戶外運動、節日慶祝等數位化旅遊產品支撐體系。建設西安文化旅遊行業運行監測平台和數據中心,發展基於全域旅遊的數字旅遊精準服務。落實數位化產品、線上化運營、智慧型化管理、大數據行銷在文旅工作中的套用,打造一批文旅與科技融合示範項目和示範園區。
數字惠民。促進線上教育發展,完善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及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台建設,構建最佳化教育大數據共享和全方位教育分享服務體系。持續釋放“後全運”效應,推動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VR/AR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體育產品及服務領域的創新套用,推動“網際網路+體育”發展。支持全市二級及以上醫院開展“智慧醫院”示範建設,建立全市統一的健康大數據平台,實現公共衛生、醫療服務、綜合管理等健康數據之間的互聯互通、實時共享。建設完善全市智慧養老信息服務平台,推進智慧型化設備在養老服務中的廣泛套用。進一步挖掘、開發、利用人社數據資源,實現就業、人才社保服務渠道多元化。拓展社會保障卡在交通出行、就醫套用等民生服務領域的套用場景,持續提升西安公共服務水平。
|
公共文化數位化建設工程。統籌各類數字資源,推動公共文化服務機構館藏產品數位化,打造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資料庫。積極探索國內文旅文博領域數位化轉型路徑,深入挖掘全市歷史文化核心,打造一批具有西安特色的數字文旅藏品,推動文化旅遊產業數位化轉型升級。培育壯大數字文旅品牌。推動兵馬俑、秦嶺、大雁塔、鐘樓、城牆等文化符號IP轉化,構建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等文旅品牌體系。辦好旅遊商品大賽、國際文創產品創新設計大賽等活動。推進旅遊景區智慧化升級。推動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易俗社文化街區、長安十二時辰和《長恨歌》《西安千古情》等文化產品的數位技術賦能,通過大數據洞察,開展遊客溯源分析與運營研判,推動人工智慧、5G、物聯網等技術在無人配送、4K直播和VR網購等領域的套用,助力文旅行業蓬勃發展。積極拓展對外文化貿易。依託國際港務區、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平台,重點面向“一帶一路”落地一批海外文旅項目。建設文化金融合作示範區、融媒體試驗區、影視產業帶、文化裝備製造基地、對外文化貿易基地等重大產業項目。做大做強西部文博會、絲綢之路國際電影節、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等活動。 |
(三)農業數位化發展
加快推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衛星遙感、地理信息、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的套用,打造數字農業、品牌農業,推動農業數位化發展。
打造數字農業體系。創新發展智慧農業,大力提升農業生產、加工、銷售、物流等各環節的數位化水平,推進“5G+現代農業”試點套用。持續實施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開展自動化、無人化農業智慧型裝備的套用,實施智慧型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等精準化作業,指導農業高效生產。重點推進閻良區數字農業發展、鄠邑區果園農田智慧農作管理示範基地等項目建設。實施數字循環農業物聯網信息化建設項目,最佳化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搭建冷鏈物流管理平台,推進閻良、鄠邑、周至等農產品冷鏈物流基地智慧化建設。在農業特色產業區集中打造一批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以區縣(開發區)為單位開展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打造一批數位化現代農業示範區。
發展農村電子商務。發揮周至、藍田、臨潼、閻良等區域特色農產品優勢,打造農村電商示範企業,推進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園建設。加快建設市、區縣(開發區)兩級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鞏固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成效,繼續完善電子商務公共服務中心和電子商務服務站點,創新流通方式,提高農村物流網路連通率和覆蓋率。開展“3+X”特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持續完善農村電商公共服務體系,形成線上線下融合、要素雙向互動創新的發展模式。開展農產品電商對接行動,加快培育農業農村電商企業,持續推進“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縣一業”,推動西安市“兩品一標”農產品上網銷售,以電子商務引領帶動農村特色產業發展。
六、不斷夯實數字基礎設施
(一)加快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寬頻網路提速升級。加大“雙千兆”網路建設,持續擴大“雙千兆”網路覆蓋範圍。加快推進光纖網路建設,持續推進千兆光纖固定寬頻網路接入,打造引領全省的光纖寬頻網路發展示範區。推動光纖及行動網路向自然村延伸,補齊農村通信網路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推進IPv6規模部署。以5G試點城市為契機,統籌推進5G網路建設,加大5G網路在企業集聚區、產業園區的建設部署。加快建設F5G固定寬頻網路,逐步完成城市千兆寬頻入戶。推動企業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建設,加強制造資源的泛在連線、彈性供給和高效配置。
打造國際信息通信橋頭堡。緊抓“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依託西安資源優勢,最佳化西安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互聯頻寬和出口頻寬,實現信息、數據、資源和服務的高效配置。圍繞西安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再擴容,加快“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國際網際網路轉接點、國際網際網路交換中心建設。逐步推進國際網際網路數據專用通道向中歐產業園、西安綜保區、滻灞金融商務區和西安領事館區等外向型產業園區(區域)延伸。
加快城市數據中心建設。將市電子政務機房升級為城市數據中心的“主中心”,採取靈活方式建設“同城雙活中心”和“異地災備中心”,按照“兩地三中心”的布局,構建新型智慧大數據中心。加快現有數據中心節能改造和生態設計,有序推進規模適中、集約綠色的數據中心建設,建設國家“一帶一路”大數據中心西北分中心。推進國家超級計算(西安)中心建設,加強高性能計算基礎軟體、工具軟體、行業通用軟體、特殊行業專用軟體的研發和套用,為大規模數值仿真、氣象環境、新藥研發、軍工科研生產等領域提供高性能計算資源供給。積極融入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提升跨網路、跨地域算力服務能力。合理布局邊緣計算資源池節點。
(二)推進創新基礎設施建設
發展新技術基礎設施。緊抓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機遇,持續推進陝西省人工智慧聯合重點實驗室、西安交通大學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研究所、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智慧型感知與計算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等創新載體建設。推進區塊鏈企業聯合高校、科研院所組建區塊鏈重點實驗室、公共技術服務平台、新型研發機構、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載體。
加強試驗基礎設施建設。統籌無人機、智慧型網聯汽車、智慧型安防、空天海地無人智慧型系統等各類專業試驗場和試驗驗證平台建設。推進長安大學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中心等公共服務平台和秦漢智慧型網聯車等專業試驗場建設。依託比亞迪等龍頭企業,建設無人駕駛汽車試驗設施。
(三)推進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加快全市移動物聯網網路建設,建立窄帶物聯網(NB-IoT)、4G(含LTE-Cat1)和5G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不斷提升移動物聯網套用基礎設施網路能力。面向智慧型家居、交通路網、地下管網等套用場景,部署城市神經元節點及感知平台,構築“城市神經元系統”。推進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工業(產業)園區、智慧城市、美麗鄉村建設,及城市道路橋樑、市政管網、交通物流、綠地景觀等傳統基礎設施建設中的套用。打造智慧型樓宇、智慧停車場、智慧型充電樁等公共設施。
|
網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中國鐵塔5G基站建設,中國電信、中國聯通5G網路建設和中國移動無線網路覆蓋工程建設。加快國家北斗導航位置服務數據中心陝西分中心、絲路衛星信息港等項目建設。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國家超算(西安)中心、先進制造平台、商用信息平台、科創空間平台“一中心三平台”建設,打造“一帶一路”沿線最大的數據港。重點推進西安滻灞騰訊雲大數據中心、人民銀行(西安)灃西數據中心等項目建設和套用。試驗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航天基地無人機試驗區、長安大學智慧型網聯汽車測試中心等項目建設。融合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西安市城市綜合管理服務平台、智慧政務+區塊鏈基礎設施平台、西安市智慧型感知體系(雪亮工程二期)、智慧社區警務項目、智慧水務項目等建設。推進G70福銀高速西安至永壽段智慧高速公路等工程建設。 |
七、充分發揮數據要素作用
(一)推進數據要素匯聚管理
最佳化全市公共數據資源供給體系,全面梳理數據資源目錄,進一步完善政府基礎資料庫和主題資料庫等數據資源庫,推動商業化平台數據、行業數據、第三方社會數據有序歸集。加強數據資源標準化建設,開展各級政府數據資源目錄編制,推進數據標準化和分級保護。不斷拓展數據歸集面,按照應編盡編原則,力爭2025年實現數據編目率、數據歸集率雙100%目標。拓展數據資源採集渠道,以政務大數據帶動民用、商用大數據協同發展。實施政務數據質量治理,建立健全人口、法人、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數據更新機制,完善公共數據質量管理制度規範,實現數據質量的全閉環管理,提高全市公共數據資源質量。
(二)提升數據要素共享水平
加大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力度,制定發布公共數據開放標準、開放目錄和開放計畫,明確開放範圍和領域,優先推動文化、旅遊、醫療、教育、體育、交通、環境、氣象等政務數據向社會開放。依託行業聯盟和龍頭企業,鼓勵產業鏈上下游生態內部企業之間的數據共享、交換,促進各類市場數據流動,提高數據資產配置,挖掘不同市場主體間交叉數據的附加價值,推動各類市場數據的高效流動。上線西安市數據開放平台,提升政務數據開發質量和套用水平。支持社會數據通過政府開放接口進行第三方合作開發,豐富數據資源和數據產品。完善數據共享體制機制,形成部門、地區之間的數據共享考核機制,推動數據共享共用。探索建立公共數據開放審核機制和評價機制。
(三)積極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搭建統一的數據要素化基礎支撐設施,建設城市數據資源庫,搭建數據要素市場化加工與交易流通平台,推進關中平原城市群數據要素流通與開發利用。建設數據共享交換平台,建立數據交易所與數商相分離的市場運行機制,推動數據資產交易流通。制定並完善全市數據交易規則體系,規範數據交易行為,發展數據資產評估、大數據徵信、大數據融資等相關配套服務。開展大數據交易流通試點,探索建立從匯聚、生產、融合、確權、審查、建模、售賣流通到服務的一整套數據要素交易及市場監管機制。培育一批數據資源服務提供商和數據服務企業,發展一批聚焦數據標準制定、測試評估、研究諮詢等領域的第三方服務機構。嚴厲打擊數據黑市交易,營造安全有序的市場環境。
(四)創新數據要素開發利用機制
探索數據要素權屬分離、差異化定價機制,建立數據用途和用量控制制度,實現數據使用“可控可計量”。探索建立數據生產要素會計核算制度,推動數據生產要素資本化核算。大力發展專業化、個性化數據服務,促進數據、技術、場景深度融合。鼓勵重點行業創新數據開發利用模式,在確保數據安全、保障用戶隱私的前提下,調動行業協會、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參與數據價值開發。在保護個人隱私和確保數據安全的前提下,探索將個人數據服務納入數據要素市場體系,推動有序流通套用。對具有經濟和社會價值、允許加工利用的政務數據和公共數據,通過數據開放、特許開發、授權套用等方式,鼓勵更多社會力量開展數據增值開發利用。結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加快城市數據融合及產業生態培育,提升城市數據運營和開發利用水平。
八、強化數位技術創新驅動
(一)加強數位技術研發突破
緊盯“芯—軟—端—網—智”一體化發展方向,發揮三星、華為、中興等龍頭企業集聚優勢,依託西安交通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一批高校院所和新型研發機構,重點開展光子、第三代半導體、專用晶片、高端軟體、機器人及無人系統、物聯網、人工智慧、大數據與雲計算、衛星套用、增材製造等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和標準。超前布局變革性前沿技術,搶占未來產業先機,依託國家硬科技創新示範區組織開展未來產業、前沿技術創新布局和資源配置,在新一代人工智慧、類腦智慧型、量子科技、6G、網路空間與安全科技、超級計算等前沿領域,支持多路徑探索、交叉融合研發。
|
光子產業技術攻關。重點攻關大功率多結VCSEL外延片、3D感測套用的VCSEL雷射器晶片、高速50GPAM4DML雷射器光晶片等光子集成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攻關突破高功率雷射產生及光束調製技術,光子製造專用數控系統、裝備等先進雷射與光子製造關鍵核心技術。重點攻關螢光光纖感測、面向能源安全開採過程監測分散式光子感測等光子感測關鍵核心技術。高端軟體技術攻關。研製製造執行系統(MES)、計算機輔助工藝過程設計(CAPP)、產品數據管理(PDM)、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輔助製造(CAM)、計算機輔助工程(CAE)工業套用軟體等關鍵核心技術。探索電子設計自動化(EDA)工業軟體和航空設計軟體等未來前沿技術。物聯網技術攻關。加強超高頻射頻識別、智慧型感測技術、低功耗感測節點等關鍵技術研發,提升物聯網晶片、感測器、通信模組等關鍵元器件研發製造水平,重點發展智慧型感測器、通信設備、智慧型分析處理等物聯網相關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攻關。開展前沿基礎理論研究,重點攻關人工智慧專用晶片、深度學習框架等新一代人工智慧算法平台研發,加強人工智慧圖像圖形、語音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多技術融合套用研究,加強智慧型感測器、智慧型人機互動等核心技術研發。增材製造技術攻關。重點研發鈦、鎂、鋁及其合金,高溫合金粉末、光敏樹脂、高分子絲材等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一批高端增材製造列印頭、高複雜零部件增材製造設備核心技術。探索形狀記憶聚合物材料(4D列印)等增材製造材料技術、生物(細胞)3D列印等未來前沿技術。 |
(二)加快創新發展平台建設
充分發揮秦創原創新驅動發展總平台作用,聚焦建設立體聯動“孵化器”、成果轉化“加速器”、兩鏈融合“促進器”,打造市場化、共享式、開放型、綜合性的創新驅動發展平台。深化政產學研金合作,建設一批數位技術融合套用創新中心和成果轉化基地,加速數位技術成果轉化。發揮西安創新平台對其他地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支持優勢產業龍頭企業主導,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參與,聯合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組建創新聯合體,開展聯合攻關,推進光子、半導體與積體電路、人工智慧產業等創新聯合體建設,重點推動華為鯤鵬計算產業生態、商湯科技西安研究院、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等項目建設。推進科技園區提質增效,建設一批面向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創新片區,重點支持絲路科學城、翱翔小鎮、航天先進計算科技園等園區建設。
(三)推進軍民兩用技術創新
豐富央地融合發展“西安模式”,支持軍工院所面向市場建設實驗室、新型研發機構、軍民兩用科技成果轉化平台。設立軍民兩用相關技術“專利池”和“重大項目庫”,提升產業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和服務能力,支持重點創新項目快速發展。搭建功能耦合、軍地一體和雙向聯通的技術平台,構建軍民兩用技術發展的服務保障和科技協同研發體系,開展軍民科技資源開放共享。建立軍民兼容技術支撐平台,通過需求對接、政策引導和定製服務,促進高端技術軍民共用。依託有條件的軍工單位和科研院所建設軍民兩用實驗室、中試基地、工程中心,開展產學研合作。搭建產業發展平台,建立軍轉民、民參軍的軍民兩用技術套用體制機制。
九、培育數字經濟市場主體
(一)大力引育龍頭企業
聚焦數字經濟領域,依託絲博會、歐亞經濟論壇、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等多個會展平台,加強與世界500強、大型跨國企業、全國電子信息百強企業、軟體百強企業、網際網路百強企業的聯繫對接,開展“一對一”招商,積極吸引國內外數字經濟知名企業落戶我市。實施“鏈主”企業扶持計畫,培育一批綜合實力強、具有全球核心競爭力的領軍企業。支持數字經濟領域國有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革、兼併重組等多樣化途徑,引入其他資本實現股權多元化和跨地區、跨行業經營。
(二)做大做強重點企業
聚焦軟體和信息服務業、人工智慧、新零售、航空航天等西安優勢發展領域,遴選一批符合我市產業發展要求的優質市場主體,進行重點扶持和培育,鞏固和提升其在全國和世界的優勢地位。聚集數據、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資源,加快培育一批行業“小巨人”“隱形冠軍”“單項冠軍”“獨角獸”企業。加大培育技術創新引領型企業力度,推進企業提質增量、做大做強。
(三)加強培育中小企業
發揮龍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發展。依託航天基地、西安軟體園、長安國家通訊產業基地等產業發展載體,集中全市創新資源要素,重點支持微型企業上數量、中小型企業上規模,加快小微企業“專精特新”發展。擴大政府向社會購買服務範圍,支持小微企業擴大經營和服務。強化政策支持,引導社會融資規模持續向小微企業傾斜,搭建“政銀企”融資服務平台,促進銀行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的項目對接。
(四)鼓勵支持大眾創業
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放開市場主體準入限制,推進法律法規未禁止行業和領域向各類市場主體開放。大力發展眾創空間,最佳化眾創空間發展環境,推廣創客空間、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器,對入孵企業項目前期啟動資金以及研發費用予以支持。充分利用各類專項資金,重點支持數字經濟領域創業就業。將高校畢業生、復轉軍人、城鎮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科技人員、歸國留學人員等符合條件的各類初期創業者納入創業培訓補貼範圍。
十、保障措施
(一)健全組織管理
建立西安市數字經濟發展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協調全市數字經濟發展工作。做好規劃目標任務分工,明確各部門發展數字經濟的職責定位,構建上下銜接、統籌有力的組織體系和協調機制。探索成立市級數字經濟平台公司,統籌全市數字產業發展研究、數據資源管理共享以及數字場景創新套用。各區縣、各開發區要明確數字經濟發展牽頭單位和責任主體,統籌推進本區域數字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高校專家、行業協會代表、優秀企業家的作用,構建西安市數字經濟發展智庫,定期組織數字經濟發展研究活動,為全市數字經濟發展提供諮詢服務。
(二)實施試點示範
組織開展市級數字經濟試點示範,積極培育數字經濟示範區、示範園、示範平台,構建引領性數字經濟產業集聚區。鼓勵區縣、開發區積極探索適應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改革舉措,不斷最佳化制度環境和營商環境,形成一批可複製推廣的經驗做法和制度性成果,適時總結推廣經驗,加強標桿示範引領,形成以點帶面的良好局面。
(三)完善政策標準
加快制定數字經濟發展有關政策制度,在市場主體培育、創新技術突破、基礎設施提升、產業生態構建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執行國家統計局數字經濟統計標準,探索建立西安市數字經濟發展監測體系,開展數字經濟發展情況監測分析。推動數字經濟領域共性標準和關鍵技術標準的研製和推廣,面向數位技術更迭和產業變革要求,建立動態調整和快速回響機制。
(四)加大財金支持
發揮各級財政專項資金和產業基金的引導作用,撬動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通過以獎代補、貸款貼息、股權投資等方式,支持數字經濟領域重大項目建設。鼓勵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開發信息科技融資擔保、智慧財產權質押融資、信用保險保單融資增信等產品和服務。推動科技金融模式創新,促進科技型企業和金融機構深度對接,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
(五)做好人才支撐
發揮西安科教智力資源高度密集的優勢,鼓勵有條件的高等院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學科,加強融合型、實用型人才培養,構建面向數字經濟發展前沿的多層次、高質量人才團隊。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辦學,構建校企合作實訓基地。鼓勵有條件的職業院校、社會培訓機構和數字經濟企業開展網路創業培訓。將數字經濟相關職業納入就業技能培訓和高技能人才培訓補貼範圍,參加網路創業培訓、職業培訓和職業技能鑑定的人員,以及組織職工培訓的企業,可按規定享受相應補貼政策。
(六)強化安全保障
完善數據安全治理體系,建立數據分類分級保護制度,推動數據全鏈條相關責任主體落實數據安全保護責任。進一步強化個人信息保護,提高對收集使用個人信息的安全監管能力。提升網路安全應急處置能力和重要行業領域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網路安全防護能力,推廣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產品、服務和解決方案。依法落實企業信息安全主體責任和政府監管責任,建立並完善以政府和行業主管部門為主導、第三方測評機構參與的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強網路安全宣傳教育和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