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School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是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下設的學院,是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評議組、教育部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教指委、陝西省自動化學會等機構的掛靠單位。

學院前身為1958年成立的自動控制教研室;1994年學校按學院制運行後自動控制教研室改為系,隸屬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2001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所屬四個單位共同成立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2009年自動化系按二級學科建所後改名為自動控制與檢測技術研究所;2018年底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成立,研究所改建為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開設1個本科專業;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導師6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 外文名:School of Automati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culty of Electronic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1958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
  • 現任領導:黨總支書記:田鋒、院長:楊清宇
  • 專職院士數: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
  • 本科專業:1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1個
    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 國家重點學科:一級學科1個
  •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鹹寧西路28號
  • 知名校友鄭南寧胡德文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合作交流,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8年,在沈尚賢胡保生萬百五等學者的領導下,西安交通大學成立自動控制教研室,在中國國內首批創建了“自動控制”專業。
1978年,在中國國內首先創辦了系統工程二級學科。
1986年,設立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二級學科。
1987年,與機械工程和管理工程學科共建機械製造系統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4年,學校按學院制運行後,自動控制教研室改為系,隸屬於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工程學院。
2001年,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所屬四個單位共同成立了自動化科學與技術系。
2002年,科技部批准成立西安交通大學信息融合實驗室;在首輪學科評估中,系統工程名列全國第一,模式識別與智慧型系統名列全國第二。
2005年,依託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設立智慧型網路與網路安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2007年,控制科學與工程被確認為國家首批一級重點學科。
2009年,自動化系按二級學科建所後改名為自動控制與檢測技術研究所
2012年,成立認知科學與工程國際聯合研究中心,與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共建宇航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西交研究部。
2014年,國家發改委批覆建設視覺信息處理與套用國家工程實驗室
2018年底,西安交通大學電子與信息學部成立,研究所改建為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開設1個本科專業。
本科專業:自動化

師資力量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教職工105人,其中教授44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導師66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中國科學院院士2人,國家級領軍人才計畫入選者6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3人,IEEE Fellow 5人,優秀青年2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5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管曉宏(專職)、王巍(雙聘)
中國工程院院士:鄭南寧(專職)
全國新長征突擊手:馮祖仁
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馮祖仁
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高峰

學科建設

  • 學科體系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1個。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控制科學與工程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
專業博士學位授權領域:控制工程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控制科學與工程
專業碩士學位授權領域:控制工程
  • 重點學科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國家一級重點學科1個;控制科學與工程學科2022年入選國家“一流學科”建設名單;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控制科學與工程獲得A。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控制科學與工程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1個,校級本科教學實驗中心1個;有國家線上一流課程1門,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1門,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1門,陝西省精品課程1門。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自動化
校級本科教學實驗中心:自動化本科教學實驗中心
國家線上一流課程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團隊其他主要成員
入選年份
申報平台
自動控制原理
張愛民
任志剛、王勇、任曉棟、杜行儉
2018年
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
資料來源:
國家級線上線下混合式一流課程
課程名稱
負責人
團隊成員
入選年份
自動控制原理
張愛民
王勇、張雪濤、杜行儉、任曉棟
2019年
資料來源:
國家精品視頻公開課
課程名稱
主講教師
年度
自動化專業導論(1~7講)
蔡遠利、管曉宏、彭勤科、韓崇昭、薛建儒
2014年
資料來源:
陝西省精品資源共享課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層次
年度
類型
自動化專業概論
蔡遠利
本科
2015年
升級改造
資料來源:
陝西省精品課程
課程名稱
課程組負責人
年度
自動化專業概論
蔡遠利
2009年
資料來源:
  • 教學成果
陝西省教學成果獎
時間
等級
成果名稱
獲獎人
2009年
一等
研究型自動化學科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韓九強、馮祖仁、彭勤科、張愛民
2019年
二等
夯實知行基礎,迎合發展需求,構建面向“三化”的自動化專業人才培養體系
張愛民、蘭劍、任曉棟、彭勤科、楊清宇、劉小勇、任志剛、呂娜、景洲、昝鑫
資料來源: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陝西省重點實驗室1個;校級研究所4個,研究中心1個。
校級研究所:系統工程研究所、綜合自動化研究所、自動控制與檢測技術研究所、控制工程研究所
校級研究中心:信息工程科學研究中心
自然基金創新研究群體
項目名稱
項目負責人
所在學部
研究期限
大規模網路化系統的最佳化、安全與信息服務
管曉宏
信息科學部
2013-2015年
大規模網路化系統的最佳化、安全與信息服務
管曉宏
信息科學部
2010-2012年
資料來源:

科研成果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近年來主持多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973、863重點、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研究計畫等項目,以及企業合作與國際合作項目,獲得了7項國家科技獎和10餘項省部級獎。
科研項目
項目來源
項目名稱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多群體蟻群算法研究及其在雙目視覺圖像匹配中的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問題模式挖掘的自適應蟻群算法及其套用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突發公共事件網路線上評論序列的模式分析與異常檢測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基於序列信息的主機行為模型與異常檢測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人類基因組內含子與SNP的關係分析及其在SNP優選和剪接位點識別中的套用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高性能實時集群多源信息處理與控制系統的建模與算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對外交流與合作項目
基於無線複眼分散式智慧型環境的機器人導航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基於網路評論數據分析的突發公共事件中民眾情緒檢測與傳播模式識別算法研究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分散遞階蟻群算法及其在序列圖像分割中的套用
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
智慧型最佳化算法解質量評價方法研究
資料來源:

合作交流

  • 產學合作
據2023年5月學院官網數據,學院與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創建自動化菁英班,與西安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西安航天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成立了10餘個校外實踐教學科研基地。
  • 校際合作
截至2015年7月,學院與美國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日本慶應大學英國曼徹斯特大學、法國里昂大學等大學建立有正式合作關係,同10多個跨國公司建立了聯合實驗室。

文化傳統

  • 文化活動
學院曾舉辦以“學習青春,奮鬥致遠”為主題的黨團共建活動、“向抗疫英雄學習”主題生活會、中國移動研究院西安研發中心—西安交通大學電信學部自動化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建和創”活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學習討論等文化活動。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總支書記
田鋒
院長
黨總支副書記
鄢超波、任志剛
副院長
張愛民、韓德強、徐占伯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