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興涇回中,花樹掩映、芳草如茵、校園寬敞、環境幽靜。學校地處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始建於1986年,原是一所移民吊莊中學,2002年銀川市三區劃界後隸屬西夏區管理,定名為西夏區興涇回民中學,2005年學校由原來的舊校址遷入現在的新址,校園面積68000 ,建築面積15333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夏區興涇回民中學
- 創辦時間:1986年
- 所屬地區:西夏區
- 學校類型:移民吊莊中學
學校簡介,特色建設,所獲榮譽,學校環境,地圖信息,
學校簡介
教學區有五層實驗樓一幢和四層教學樓兩幢共有32間教室,理化生實驗室各1個,2個微機室共93台計算機,23個多媒體教室,1個多功能廳,圖書室1間藏書25000餘冊,學校還設有心理諮詢室、舞蹈室、師生作品展室及工會活動室等。學校運動區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400米沙石跑道田徑運動場及單雙槓等運動器械。生活區有師生宿舍及食堂,管理嚴格、安全舒適。學校現有25個教學班,1400多名學生,其中回族學生占97.5%。有教職工81名,回族教師占37.5%,有各級骨幹教師21人。
嚴格的科學管理,創立了西夏區農村民族初級中學的品牌,成為興涇鎮回族學子成才的搖籃。在多年的辦學實踐中,逐漸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點。學校以“辦優質學校、興民族教育、育有用人才”為辦學宗旨,堅持“招的進、留得住、學得好”和“四為兩發展”的辦學理念:即育人為本、德育為首、質量為重、教研為先和全面發展、和諧發展,形成了“尚德明禮、誠樸做人、樂學善思、勵志成才”的校訓和“人人有才、揚長避短”的育人觀。從2009年到2011年,我校中考成績連續三年在銀川市農村學校中名列前茅,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得到了有關部門和當地民眾的廣泛讚譽。同時,學生在各級各類競賽中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這些無不增強師生的信心,使得學校在短短的時間裡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實現了興涇回中二十五年辦學史上的新跨越,昭示著興涇回中已邁入教育質量較高、辦學效益良好的快速發展期。
特色建設
學校在科學發展觀理念的指導下,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發展,全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抓好學校特色建設,紮實推進學校各項事業的均衡協調發展。
為最佳化育人環境,樹立良好學校形象,形成濃厚的校園文化氛圍,我校積極綠化、美化校園,創建優美的物質環境,同時利用教室構建各具特色的班級文化,利用板報文化彰顯班級特色,小小板報發揮教育大作用。
積極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努力營造民族團結的良好氛圍。在各學科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民族團結意識,引導學生樹立“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也相互離不開”的思想觀念。開發了《民族團結教育讀本—回族禮儀》的校本教材,在初一、初二年級開設了“民族書法課”,音樂課中開設了“民族音樂鑑賞”專題,並積極探索將回族“花兒”融入音樂課的教學。積極開展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結合國家“陽光體育”活動,我校充分利用學生大課間時間,開展以寧夏回族“踏腳舞”為特色的體育活動,並開發了校本課程,不僅增強了課間學生活動的趣味性,而且激發了同學們的運動熱情,有力地促進了陽光體育運動的開展。同時,學校學生組成的“踏腳舞”運動隊應邀參加了銀川市民族運動會的開幕式表演
、銀川市慶祝開齋節民族體育健身項目展示活動、銀川市西夏區 “吉祥玉兔鬧元宵”社火巡遊表演等活動,不僅傳承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而且以其獨特的表演方式和濃郁的民族風情,給各族民眾流下了深刻印象。
今後,學校將繼續深入探索民族團結教育的有效途徑,把學生培養成為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維護祖國統一的有用之才,把學校建設成為特色學校、優質學校,促進學校的可持續發展。
所獲榮譽
學校先後榮獲銀川市“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先進學校”,市教育工委“先進基層黨組織”,西夏區“精神文明單位”、平安學校”,教育局“先進基層黨支部”等10餘項榮譽稱號。2010年9月被西夏區人民政府授予“素質教育品牌學校”, 2011年又榮獲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模範學校”。
學校環境
走進興涇回中,花樹掩映、芳草如茵、校園寬敞、環境幽靜。學校地處銀川市西夏區興涇鎮,始建於1986年,原是一所移民吊莊中學,2002年銀川市三區劃界後隸屬西夏區管理,定名為西夏區興涇回民中學。校園面積68000 ,建築面積15333 。教學區有教學大樓兩幢和實驗大樓一幢。運動區有籃球場、羽毛球場、桌球場、400米跑道田徑運動場及單雙槓等。生活區有師生宿舍及食堂,管理嚴格、安全舒適。學校現有24個教學班,1200多名學生,其中回族學生占97.5%。有教職工77名,教師學歷達標率100% ,有各級骨幹教師21人。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施齊全。
地圖信息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西夏區涇西路與育才路交叉口北1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