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和縣秦劇團

西和縣秦劇團

隴南市西和縣秦劇團最早可追朔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1950年為西和縣戲劇宣傳隊,1956年成立西和紅光秦劇團,1976年成立西和縣文藝宣傳隊,1979年改為西和縣秦劇團,團長杜寶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和縣秦劇團
  • 起源時間: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
劇團簡介,藝術成就,

劇團簡介

西和縣秦腔傳統底蘊深厚,歷史久遠,蜚聲省垣的魏啟元先生,不僅演戲,還要編戲,記戲八百本,時有“魏八百”之稱,為清末之西和著名淨角演員,隴南秦劇淨角演員中最負盛名者。
西和縣秦劇團最早可追朔到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陝西蒲城秦腔藝人謝芳,因逃難至西和,聯絡西和藝人組建“德玉班”在縣城演出。民國9年((1920)本縣鄉紳籌資組建職業戲班“福德班,.戲班實力雄厚,演技精湛,一時名震隴南。建國初,西和縣人民政府派人收編西和福德社,將“福德班”改為西和縣文藝工作團,團長鄧劍秋。1950年又易名為西和縣戲劇宣傳隊,隊長何生貴。1953年王樹立任指導員,對宣傳隊進行民主改革,更名西和民間職業劇團,選南生玉為團長。1955年撤銷。1956年,成立西和紅光秦劇團, 陳鵬任團長。 1958年10月,西和、禮縣合併,改名西禮劇團。
1965年劇團解散,改建為縣文化工作隊。1972年,成立縣業餘文藝宣傳隊,學唱京劇“樣板戲”。1976年成立西和縣文藝宣傳隊,1979年改為西和縣秦劇團,團長杜寶泉。

藝術成就

五十年代末,《樊秀才》獲甘肅省第二屆現代題材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劇本二等獎,音樂創作一等獎。1979年以影子腔《胭脂》參加省調演,甘肅人民廣播電台錄音並播放。1982年獲甘肅省農村文化藝術工作先進集體稱號。演職人員主要有王玉翠、魚安泰、梁興才、朱水秀、李建超、梁拴錄、車長海、邱福田等。主要演出劇目有《軟玉屏》《周仁回府》、《杜甫游仇池》、《苦菜花》、《東平府》、《屈原》、《徐公案》、(胭脂》等三百多本(折)。
西和縣秦劇團
西和縣秦劇團
80年代以後,秦腔藝術的發展受到很大制約,西和秦劇團面對困境,直面現實,精心打造精品劇目,積極拓展演出市場,除在本縣各地演出外,還在天水、寶雞等地多年應邀演出。得到了當地民眾和各界人士的認可和讚譽。
西和縣秦劇團
2011年,作為慶祝建黨90周年的優秀劇目,新編民俗秦劇《七月七》首次亮 相蘭州。並榮獲2011年甘肅省第三屆“紅梅杯”大賽一等獎、主演一二等獎。2012年重點創作、傾力打造的大型歷史秦腔劇《魏孝文帝》代表隴南市參加“第六屆中國秦腔藝術節,榮獲“中國第三屆戲劇文學獎”。新編歷史劇《白花曲》為第四屆藝術節參演劇目,榮獲國家劇本創作銅獎。影子腔《特殊壽禮》獲隴南市演出一等獎
近幾年來,西和縣秦劇團一直把創作戲曲精品、弘揚傳統劇目當作頭等大事來抓, 成績卓越,整理挖掘大量珍稀劇目搬上或重現在舞台,演出了不少省會大型 劇團不會演的劇目,如《香山寺還原》、《太湖城》、《七箭術》、《上煤山》、《碧游宮》、《串龍珠》、《黑逼宮》、《劉全進瓜》、《澠池關》、《誅仙陣》、《萬壽圖》、《黃金台》等瀕臨失傳的秦腔劇目。對傳統劇目的堅守令人欽佩,為秦腔藝術事業的發展功不可沒,打造出了陝甘秦腔屆獨特的“西和縣劇團”,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令廣大戲迷刮目相看,讚譽不斷。
西和縣秦劇團
西和縣秦劇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