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西南財經大學是中國辦學歷史悠久的綜合性財經大學之一,有著優秀的大學文化傳承,歷史積澱深厚。其前身上海光華大學創辦於1925年,抗戰爆發後,於1938年遷成都。1952-1953年經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誕生了一所完全嶄新的大學“四川財經學院”。

1980年1月,學校正式劃歸中國人民銀行總行主管並被確定為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直屬的、唯一的重點院校。以金融為重點迅速發展,服務金融經濟成為學校的主要辦學特色。1985年11月,學校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中央財經系統副部級以上領導(如中國證監會、銀監會、審計署等)、知名工商業及金融系統領導(如招商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北京銀行等)很多都出自西南財經大學。

1995年3月,在全國文科類院校中第一個通過了國家“211工程”建設預審,接著進入正式立項程式。2000年2月,學校以獨立建制由中國人民銀行劃轉教育部直接管理,融入我國高等教育主流,進一步彰顯金融特色和財經特色。

西南財經大學不僅是四川和西部的高水平大學,也是中國和世界的特色鮮明高水平財經大學,被譽為“中國金融人才庫”和“西部地區經濟管理人才的搖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
  • 簡稱:四川財經學院
  • 創辦時間:1925年
  • 主要院系:智庫工程
西南財經大學簡介,學院簡介,辦學特色,人才培養,師資隊伍,領導班子,先進榮譽,科研,學科建設,協同創新中心,科研成果,文化,西財精神,光華鐵樹,光華歷史,西財校歌,辦學資源,學校實力,

西南財經大學簡介

如今學校進一步實施“智庫工程”,增強服務社會、服務經濟改革與發展的能力,為國家、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發揮思想庫和智囊團作用。學校已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經、管、法、文、理、工相結合的學科特色。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為國家級重點學科。

學院簡介

西南財經大學是教育部直屬的國家重點大學,也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學校坐落在享有“天府之國”美譽的成都平原,由光華、柳林兩個校區組成,總占地面積2300餘畝。校園綠樹成蔭,環境優雅,是著名的“園林式院校”和“全國綠化模範單位”。
學校原名四川財經學院,是中國辦學歷史悠久的綜合性財經大學之一。1952-1953年經兩次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由西南地區17所財經院校、綜合大學的財經系科合併組成,薈萃了西南地區的財經教育專家和教授,我國著名經濟學家彭迪先、陳豹隱、李孝同、梅遠謀、劉洪康、楊佑之、湯象龍、劉詩白等在校任教。學校前身院校之一的上海光華大學成立於1925年,1938年內遷至杜甫草堂西側興辦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故光華校區校址所在地得名“光華村”。2001年,學校在光華校區以西的柳林鎮征地建設柳林校區,面向新世紀打造現代化大學校園,目前已完全實現了主校區的辦學功能。學校建校初期由國家高教部和四川省主管,1980年起由中國人民銀行主管,1985年更名為西南財經大學。1995年,學校進入國家“211工程”建設。2000年,學校以獨立建制劃轉教育部直接管理。
回眸過去,篳路藍縷,三次創業,玉汝於成。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校幾代師生員工立志獻身於教育事業,培育和弘揚“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西財精神,秉承“嚴謹、勤儉、求實、開拓”的校訓,堅定“勵精圖強、團結拼搏、朝氣蓬勃、爭創一流”的大學信念,積極探索社會主義高等財經大學的辦學規律,繁榮和發展財經科學,培養高素質經濟、金融人才,努力為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已建設成為國家經濟學、管理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國家和西部地區金融、經濟、管理科學研究的重要基地及西部財經學科國際交流的中心。截至目前,有66項教學成果獲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5門課程列為國家級、省級精品課程。2004年,學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獲得“優秀”,標誌著學校人才培養質量達到國內高校先進行列。
學校長期堅持深化內部管理體制改革,按照“黨委領導、校長負責、教授治學、民主監督”的原則,著力構建院校二級管理、校—院—系(所)三級架構的科學高效的社會主義現代大學管理制度,促進大學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和諧發展,激發基層教學科研組織的活力,充分調動教師致力於學科建設的積極性,形成以經濟學和管理學學科為主體,金融學科為重點,多學科協調發展,形成經、管、法、文、理、工相結合的學科特色。學校擁有38個博士學位培養專業、67個碩士學位培養專業(含15個碩士專業學位),32個本科專業,設有27個學院(中心、部)等教學單位。擁有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等4個國家級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包括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涵蓋31個二級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有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等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及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並設有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後流動站。
學校擁有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和國家級社科研究基地,以及金融學、工商管理、會計學、財政學、統計學、財務管理、國際經濟與貿易、法學、英語等9個四川省本科人才培養基地。擁有西南地區首家工商管理碩士(MBA、EMBA)教育基地及全國首批註冊會計師(CPA)培養基地,是會計碩士(MPAcc)、法律碩士(J.M)和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和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單位;2008年,成為自主選拔錄取改革試點院校。設有“中國人民銀行模擬銀行實驗中心”、“全國金融系統出國備選人員外語考試(BFT)培訓中心”、“國家留學基金管理委員會-西南財經大學出國培訓中心”, 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金融智慧型與金融工程實驗室”和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並設有國家“211工程”專項建設的“金融科研實驗中心”、“會計電算化”、“統計分析”等一批重點學科專業實驗室。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科研強校”,充分發揮金融研究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優勢,著力研究國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研究特色。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及巨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8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以及一批有重要影響的橫向套用課題,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近300項。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經濟學家》雜誌是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躋身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期刊”,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欄建設”。《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兩刊連續三屆均入選全國百強社科學報。
大師鑄大學,大器方乃成。學校現有教職工1676人,其中教師1231人,有教授189人、副教授342人,博士生導師154人;還聘請了486位國內外經濟學家、銀行家、企業家為該校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教師中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2人,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35人,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1人、講座教授4人,人事部“百千萬人才工程”入選人選4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人選11人,教育部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獎及資助計畫獲得者13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24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30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專家23人。學校堅持“引進為要、培養為重,凝聚為綱、創業為本”,加強人才資源開發,構建財經學科人才高地。採取超常規舉措引進海外人才,學校領導多次率團赴海外招聘;截至目前,已引進全職海外博士近90人、講座教授45人、課程教授61人,開創了人才引進工作的新局面。成立了以海外引進人才為主體的“經濟與管理研究院”;2007年起,特聘6名海外知名學者擔任有關學院院長。推進傳統人事管理向現代人力資源管理轉變,著力加強對教師的培養和提高。
學校堅持“育人為本、理論為基、套用為重、創新為魂”的教育新理念,構建“立體化”實踐性教學模式及“複合型財經人才培養項目”,為培養“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創新型”複合人才,積極探索適應經濟與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學校現有全日制在校學生22819人,其中普通全日制本科生16451人;碩士研究生4920人,博士研究生990人。此外,還有一批國外留學生及港澳學生,以及成人教育學生萬餘人。建校以來,為國家輸送各類畢業生13萬餘名,其中金融專業本科和研究生培養規模以及到金融部門就業的畢業生數量居全國高校前茅,被譽為“中國金融人才庫”。各專業畢業生主要面向金融、保險、證券、工商企業、政府經濟管理部門及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許多畢業生已鍛鍊成長為我國金融、經濟部門和各行業的領導和業務骨幹。一些學生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外著名機構任職和國外大學任教。
學校堅持兼容並包,兼收並蓄的學術方針,以廣闊的胸襟,開放的眼界,廣泛吸納人類文明成果,先後與近30個國家和地區的50餘家教育機構、知名大學、金融部門及知名企業建立了合作關係,積極拓展國際交流合作的途徑和形式,加快了學校融入國際經濟管理教育的步伐。學校舉辦的一年一度 “中國金融論壇”、“海峽兩岸會計、統計、金融學術研討會”等重要的大型學術會議,在國際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國際合作方面,與美國甲骨文公司合作的“金融服務中心”、與英國英傑華保險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會計師培訓中心”、與澳大利亞安盛?國衛集團公司合作的“中國保險中介人培訓中心”、與日本精算師協會合作的“西南財經大學日本精算師資格考試中心”、與德國西門子公司合作的“西門子-SAP工商管理信息中心”和與美國紐約人壽國際公司合作的“紐約人壽國際公司-西南財經大學壽險管理(LOMA)考試中心”等多個專門教育機構。國內合作方面,與中國人民銀行合作共建了“支付結算研究中心”、與華晨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西南財經大學國際商學院”。太平洋保險(集團)有限公司、台灣光華教育基金會也在該校設立了“太平洋-光華保險教育基金”。
學校非常重視校園文化的構建和弘揚,結合學校設學光華、柳林的實際,汲取巴蜀文化精華,發揚開放包容的西財精神,形成了特色鮮明的校園文化體系。通過參與“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畫大賽、開展以“光華講壇”為代表的系列高水平學術研討等活動,不斷提高青年學生的綜合素質。近年來,該校學生先後多次榮獲“外研社杯”全國英語辯論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全國研究生數學建模、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德勤稅務精英挑戰賽、JESSUP國際法模擬法庭辯論賽、全國物流設計大賽等冠軍或一等獎。學校高度重視黨的建設和師生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1996年學校黨委榮獲中共中央組織部授予的“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1998年獲中組部、中宣部、教育部黨組授予的“1993-1998年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先進高等學校”榮譽稱號。有3個班級獲教育部、團中央授予的“全國先進班集體”稱號,2個團總支獲團中央“紅旗團支部”稱號。
西南財經大學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支撐條件。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後勤生活服務設施,教學場地充足、設施齊全,學生住宿條件好;學生食堂為四川省高校示範食堂。圖書館館藏文獻已達232萬冊(含電子圖書),現擁有各類型及自建資料庫近50個,生均圖書館面積在部屬院校中排名第一,文獻資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財經文獻中心。中國金融數據中心採用美國甲骨文公司提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密西根大學提供的數據套用軟體,收集了近20年的國家金融數據,創建了金融學科入口網站—“中國金融信息港”,成為服務於我國金融研究與教學的綜合金融信息系統和國際金融數據共享平台。學校構建了先進的網路教學環境、教學資源庫和集成化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校園網光纖到戶,網上教學科研資源豐富,整體信息化居於全國財經類院校先進水平。體育設施完備,建有2座體育館,3個標準田徑運動場,57個球類運動場及2個標準游泳池。
憶往昔崢嶸歲月稠,望未來征程路漫漫。面對世界多極化、全球一體化的浪潮,西南財經大學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抗震救災偉大精神為動力,以內涵式發展為主題,以人才隊伍建設和管理體制建設為抓手,重點抓戰略、抓人才、抓文化、抓資源,進一步強化危機與進取意識、質量與創新意識、改革與發展意識,始終堅持走國際化、特色化、個性化、創新型的發展道路,到2010年初步建設成為財經學科實力強、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的高水平大學,為建設成為國內一流、部分學科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財經大學奠定堅實基礎。

辦學特色

學院以探索和構建面向21世紀的理論經濟學拔尖創新型高端人才培養模式為核心,以人才培養機制的創新與改革為突破口,以促進理論經濟學教學內容、課程體系、實踐環節、素質教育為重點,推進教學理念、機制和體系的創新,夯實學生的現代經濟學理論基礎,激發其創新潛能,形成有利於一流人才成長的培養體系,努力培養一批有智慧、有思想,哲學素養良好、歷史學基礎比較紮實,掌握並能熟練運用現代經濟學研究方法,對現實經濟問題有獨立見解的拔尖創新型高端人才,滿足國家對理論經濟學人才的需要。

人才培養

經濟學院具有較高水平的辦學實力,擁有政治經濟學國家級重點學科、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現設有1個本科專業(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4個碩士專業,4個博士專業,1個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經濟學專業被評為國家高等學校“第一類特色專業建設點”和“四川省高校本科特色專業”,《政治經濟學》被評為國家級精品課程。為了適應21世紀經濟學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的要求,我們以“基地”為載體,設立了“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2007年獲教育部批准,成為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實驗區”將以本碩博連讀模式打造理論經濟學創新性拔尖人才培養平台。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教授18名,副教授14名,其中博士生導師15名,碩士生導師32名,教育部“長江學者”講座教授一名。先後有30餘名教師和學生赴美、加、英、德、荷蘭等國攻讀學位、交流和進修。

領導班子

院長: 甘犁
執行院長:易敏利
副院長: 楊海濤 陳志舟
黨總支書記: 文洪毅
黨總副支書記:李大勇

先進榮譽

經濟學院 李秋紅 劉詩白獎勵基金 二等獎 校級 劉詩白獎勵基金委員會 2002.9
經濟學院 李秋紅 四川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3.3
經濟學院 李萍 2003年優秀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3.12
經濟學院 李萍 2002年優秀共產黨員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2.6
經濟學院 李萍 四川省第九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2.3
經濟學院 李萍 四川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3.3
經濟學院 李萍 四川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二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3.3
經濟學院 李萍 2002年優秀教學成果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2.9
經濟學院 李萍 2001年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1
經濟學院 李萍 2000—2001年度劉詩白獎勵基金優秀科研成果獎 二等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1
經濟學院 李萍 2002年度先進女教職工工作者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3.2
經濟學院 姜凌 2002年優秀教學成果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2.9
所在單位 姓名 所獲獎項 獎項等級 獎項級別 授獎單位 獲獎時間 備註
經濟學院 姜凌 2003年優秀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3.12
經濟學院 姜凌 四川省第九次科學優秀成果獎 二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1.4
經濟學院 劉成玉 成都市農經學會第七次科研成果獎 一等獎 市級 成都市農經學會 2002.12
經濟學院 劉成玉 2001年度校優秀科研成果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2.9
經濟學院 劉成玉 四川省農業經濟學會第十一次科研成果獎 二等獎 省級 四川省農業經濟學會 2002.11
經濟學院 劉成玉 “三下鄉”活動優秀教師 省級 四川省委宣傳部、團省委等 2003.12
經濟學院 劉成玉 成都市第六次優秀科技論文獎 三等獎 市級 成都市科協、人事局、科技局 2003.9
經濟學院 劉成玉 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取得優異成績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教育廳 2001.10
經濟學院 劉成玉 科研管理先進個人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3.12
經濟學院 劉成玉 四川省第九次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1.4
經濟學院 劉成玉 四川省第十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3.3
所在單位 姓名 所獲獎項 獎項等級 獎項級別 授獎單位 獲獎時間 備註
經濟學院 劉玉成 2003年優秀教學成果獎 一等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3.12
經濟學院 戴歌新 四川省第九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三等獎 省級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01.4
經濟學院 戴歌新 全國高校物價教學研究會2001優秀論文 國家級 全國高校物價教學研究會 2001.7
經濟學院 劉恆 學生工作先進個人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3.12
經濟學院 劉恆 2001年優秀共產黨員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1.7
經濟學院 劉恆 2000年優秀科研成果獎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1.9
經濟學院 劉恆2000—2001年度劉詩白獎勵 二等獎 校級 劉詩白獎勵基金評獎委員會 2002.9
經濟學院 張樹民 2001年優秀共產黨員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1.7
經濟學院 陳志舟 2002年優秀共產黨員 校級 西南財經大學 2002.6
經濟學院 王朝明2000—2001年度劉詩白獎勵 二等獎 校級 劉詩白獎勵基金評獎委員會 2002.9

科研

學科建設

學校大力推進重點學科的突破、優勢學科的跨越、支撐學科的崛起、新興學科的培育,努力構建特色鮮明、優勢突出、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學科生態體系,著力打造“國內一流、國際知名”的大金融學科群。
學校現有金融學、政治經濟學、會計學和統計學4個國家重點學科;5個省級重點一級學科(涵蓋31個二級學科)和4個省級重點二級學科;有5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一級學科(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及10個碩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有理論經濟學、套用經濟學和工商管理3個博士後流動站;現有41個博士學位培養專業、75個碩士學位培養專業(含16個碩士專業學位),32個本科專業,27個學院(中心、部)等教學單位。
學校擁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 (國內唯一以“中國”冠名的國家級金融研究機構)、國家經濟學基礎人才培養基地、全國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和“現代金融創新實驗教學中心”、四川省重點實驗室“金融智慧型與金融工程實驗室”,以及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等一批教學與科研機構。
學校堅持“質量優先、內涵發展”戰略主題,以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為發展主線,以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為著力重點,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建設特色鮮明高水平研究型財經大學。

協同創新中心

國內第一個經濟學協同創新中心
2012年07月22日,由上海財經大學、清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聯合組建的“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在上海揭牌成立,這是我國首個經濟學協同創新中心,將以體制機制創新為核心,以現代經濟學為協同樞紐,提升現代經濟學協同創新能力。
“經濟學理論與實踐協同創新中心”由三所高校的經濟學院共同打造,集聚國家統計局、復旦大學、上海社科院、美聯儲、法國土魯斯大學等已達成初步意向的協同單位的創新資源,凝聚海內外的研究力量,促進學科與學科的協同、國內與國際的協同、理論與實踐的協同,破解社會經濟轉型發展中面臨的深層次問題,為中國重大經濟決策提供研究建議,為國家培養一批高層次創新型經濟學人才,打造國家急需的世界一流經濟學科。
國內第一個金融類協同創新中心
2012年8月25日,由西南財經大學牽頭,國家審計署、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及武漢大學等共同發起組建的“中國金融發展與金融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在成都宣布成立。中心基於國際政治經濟重構,瞄準國家金融改革發展急需破解的重大問題,發揮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科和中國人民大學相關學科綜合優勢,整合國內外高校、政府部門與金融機構創新資源,探索重大金融問題協同研究、拔尖創新金融人才協同培養的體制和機制,促進新的交叉學科的產生,為我國經濟和金融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與政策支持,努力建設成為我國金融政策和金融理論研究中心、金融人才培養基地、金融文化傳播陣地。

科研成果

學校堅持“學術興校、科研強校”,充分發揮金融研究和經濟體制改革研究優勢,著力研究國 家金融、西部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形成了繁榮經濟科學、服務金融事業、發展地方經濟的研究特色。學校設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中國金融研究中心”,以及經濟與管理研究院(RIEM)、巨觀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西部經濟研究中心、中國家庭金融調查研究中心等一批科研機構。改革開放以來,學校取得科研成果19000餘項,完成了400餘項 國家和省(部)級重要研究課題,以及一批有重要影響的橫向套用課題,獲國家級、省(部)級科研成果獎近300項。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中標項目數量位居全國財經院校前茅。教師及研究人員出版的成果多次榮獲“五個一工程”獎等國家級、省部級獎項。學校出版社連續6年3屆榮獲國家新聞出版署授予的“良好出版社”和教育部授予的全國“先進高校出版社”。《經濟學家》雜誌是全國社會科學優秀期刊,躋身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和“雙效(即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期刊”,入選“教育部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名刊工程”。《財經科學》為全國經濟類核心期刊。兩刊連續三屆均入選全國百強社科學報。學校是西部地區經濟與管理科學的國內外學術交流中心,每年都要舉辦和承辦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學術研討會,學校舉辦的一年一度 “中國金融論壇”、“海峽兩岸會計、統計、金融學術研討會”、“中德貨幣政策研討會”、“香港經濟學年會”、“美國國民經濟研究局(NBER)中國研討會”等重要的大型學術會議,在國際國內產生了廣泛影響。
《經濟學家》期刊:學術質量排名全國綜合性經濟科學類期刊第二。
《財經科學》期刊:2008年全文轉載量(率)排名經濟學類期刊第8位。

文化

西財精神

經世濟民,孜孜以求
建校半個多世紀以來,學校歷經滄桑,廣大師生關注經濟,關切民生,執著追求,共同鑄就了“經世濟民,孜孜以求”的大學精神。它是學校師生胸懷國計民生,刻苦鑽研,探索真理,勇於實踐,艱苦創業,致力於以財經科學促進經濟發展,獻身祖國和人民的思想源泉和不竭動力。
“經世濟民”,是我國古代聖賢對“經濟”一詞的理解。《抱朴子·審舉》謂:“故披洪範而知箕子有經世之器,覽九術而見范生懷治國之略。”《晉書·殷浩傳簡文(司馬昱)答書》:“足下沈識淹長,思綜通練,起而明之,足以經濟。”可見,“經邦濟世,強國富民”是歷代中國有志向、有作為的知識分子的崇高思想境界,經濟學應該是“經世濟民”之學,充分體現經濟學厚生、惠民的人文主義思想。“經世濟民”,是以探求經濟運行規律為己任的經濟學人不懈追求的目標,它將個人的知識、能力奉獻社會,將個人的成才抱負融入為最廣大人民造福之中,這是社會進步需要的個體素質的完善與人格信念的升華。
“孜孜以求”,孜孜者,汲汲也,勤勉,不倦、不息也。《尚書·君陳》謂:“惟日孜孜,無敢逸豫”,形容每天不倦努力,不耽於安逸舒適。《資治通鑑·陳紀九》:“朝夕孜孜”。皆有孜孜不倦,執著刻苦,上下求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不貪圖安逸享受的意思。
走過半個世紀風雨歷程,西南財大幾代師生將通過艱苦創業形成的、具有深厚財經專業底蘊的大學精神不斷傳承、升華,貫穿於人才培養過程的始終。作為大學精神的“經世濟民,孜孜以求”,是教師和學生的理想追求與精神支柱;作為教師風範的“經世濟民,孜孜以求”,折射出教師的自身修養和思想境界;作為教育理念的“經世濟民,孜孜以求”,指明了學生成才的根本方向;作為辦學宗旨的“經世濟民,孜孜以求”,昭示著學校服務於金融、經濟建設事業的神聖職責。

光華鐵樹

學校光華校區明德樓前聳立著一株挺拔的鐵樹,它有著一段不尋常的歷史。光華鐵樹是1939年,由當時光華大學成都分部的師生們種下的。那一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為了表達對抗戰勝利的渴望,校長謝霖帶領師生們籌資買來了一棵雙株的鐵樹幼苗在校園內種下。這株鐵樹樹形奇特,為“V”型,師生們以此來象徵對抗戰勝利的祝願。
鐵樹從此屹立在光華園中,默默地見證了光華園數十載的發展歷程。鐵樹,漸漸成為了光華人堅忍不拔、不屈不撓、勇於拼搏精神的象徵,成為了光華師生愛國情懷的寫照。因此,此樹被命名為“光華鐵樹”。

光華歷史

西南財經大學的光輝足跡始於上個世紀二十年代東海之濱的一場反帝愛國運動。1925年5月,震驚中外的“五卅慘案”發生,上海美國教會開辦的聖約翰大學及其附屬中學的華籍師生,積極聲援愛國、反帝運動,憤然脫離聖約翰大學。在社會各界的廣泛支持下籌建起一所新的大學:光華大學。“光華”二字取自《尚書大傳·虞夏傳》里的《卿雲歌》:“旦復旦兮,日月光華”,上海有兩所中國人自辦的著名的私立大學,一所是馬相伯先生辦的復旦大學,另一所就是張壽鏞先生辦的光華大學,兩所校名都取自這首《卿雲歌》。復旦、光華,象徵著復興中華,反抗帝國主義割宰和奴役的革命精神。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校長張壽鏞深謀遠慮,認為戰事當頭,中國“需才益極”,宜使“光華精神播於西南”,於是決定在地處內陸的成都設定光華大學分部。1938年6月,光華大學張壽鏞校長視察成都分部返滬之後致函成都分部創辦人謝霖:“光華大學雖為避難分設入川,然亦正可籍此在川留一永久紀念,以謝川人,嗣後既有上海光華大學造就東南學子,又有成都分校造就西南學子,將來揚子江上下游兩校畢業同學,合力報效國家社會,東西輝映,豈不懿歟!”
在成都分部創辦人、我國會計師制度創始人謝霖等人的悉心經營與川內各界人士的鼎力贊助下,光華大學成都分部建設得頗具規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英才。1945年抗戰勝利後,部分師生返滬,成都分部被贈予川內地方人士接辦,更名為“成華大學”,以表達與光華大學的兄弟情誼。成華大學繼光華而立,“為遷川各大學僅存之碩果”,四川高等教育從此得以增添一支重要力量。1949年7月,謝霖在《光華大學分設成都始末記》序中寫道:“期後之來者,知我光華大學,不特上海該校,樹人已多,蜀中猶有治國之才,並使之有誼屬兄弟之成華大學,分別存在於無窮”。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教育事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1952年、1953年全國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以光華大學成都分部(成華大學)為主體併入西南地區另外十六所財經院校、系科合併,組建成立了四川財經學院。其他十六所學校及系科包括:成都會計專科學校、華西大學經濟系、川北大學企業管理系、貴州大學企業管理系、西南財政學校、重慶大學商學院和法學院、正陽法商學院、中國公學、相輝文法學院、重慶財經學院、求精商學院、西南貿易專科學校、西南人民革命大學三處。在這些大學中,中國公學創辦於1905年,是我國留日學生鑒於日本侮辱中國留學生,憤而回國創辦的。重慶大學商學院延續著首任院長馬寅初的嚴謹治學與愛國精神,西南革大與西南財政學校則發展了延安抗大的精神。其它被組建的每一前身也都有著自己的光榮歷史。猶如百川歸海,十七所學校匯聚在一起,誕生了一所完全嶄新的大學,也形成了一股奇異的凝聚力,在以後半個世紀的奮鬥與求索中,激勵著人們不斷銳意進取、奮然前行。

西財校歌

黃埔浣花風雨長 光華柳林譜華章
莘莘學子濟濟一堂 千里之行為了夢想
經世濟民 共擔當
孜孜以求 興國邦
啊swu- fe
永恆的家園,思想的殿堂

辦學資源

西南財經大學具有良好的教學、科研支撐條件。學校擁有現代化的教學、科研、體育運動和後勤生活服務設施,教學場地充足、設施齊全,學生住宿條件好;學生食堂為四川省高校示範食堂。圖書館館藏文獻已達232萬冊(含電子圖書),現擁有各類型及自建資料庫50個,生均圖書館面積在部屬院校中排名第一,文獻資源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財經文獻中心,貨幣證券博物館是全國直屬高校和西南地區唯一的貨幣證券博物館。中國金融數據中心採用美國甲骨文公司提供的資料庫管理系統和密西根大學提供的數據套用軟體,收集了近20年的國家金融數據,創建了金融學科入口網站-“中國金融信息港”,成為服務於我國金融研究與教學的綜合金融信息系統和國際金融數據共享平台。學校構建了先進的網路教學環境、教學資源庫和集成化的綜合管理信息系統,校園網光纖到戶,網上教學科研資源豐富,整體信息化居於全國財經類院校先進水平。體育設施完備,建有2座體育館,3個標準田徑運動場、57個球類運動場及2個標準游泳池。

學校實力

一、2012年2月21日,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和中國科教評價網聯合開發的《2012年中國大學及學科專業評價報告》正式出版,西南財經大學在經濟學門類競爭力排行中名列全國第二
學科門類
第一名
第二名
第三名
哲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武漢大學
經濟學
中國人民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南開大學
法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教育學
北京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文學
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歷史學
北京大學
中山大學
南開大學
理學
北京大學
南京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工學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農學
中國農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醫學
北京大學
復旦大學
南京大學
管理學
武漢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中山大學
藝術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央美術學院
四川音樂學院
二、財經類院校排名(來源:網大中國大學排行榜)
2010年
排名
大學名稱
總分
聲譽
學術資源
學術成果
學生情況
教師資源
物質資源
1
上海財經大學
46
65.5
31
29.1
76.1
39.3
36.5
2
西南財經大學
40
59.6
31.6
16.5
71
31
37.7
3
東北財經大學
39
59.9
32.3
6.2
72.7
37
31.1
4
中央財經大學
37
68
18.4
11
69.7
37.1
27.2
2009年——空缺
2008年
排名
大學名稱
總分
聲譽
學術資源
學術成果
學生情況
教師資源
物質資源
1
上海財經大學
42
62.3
28.9
15.3
74.7
37.6
43.4
2
西南財經大學
37
55.9
31.1
11.2
70.8
29.3
33
3
東北財經大學
36
55.7
27.8
5.7
73.3
35.6
27.9
4
對外經貿大學
34
60.8
18.3
4.8
64.5
40.8
25.2
4
中央財經大學
34
62.5
20.1
5.6
69.3
36
21.4
6
首都經貿大學
23
——
7.4
3.8
55.8
36.2
22.2
2007年
排名
大學名稱
總分
聲譽
學術資源
學術成果
學生情況
教師資源
物質資源
1
上海財經大學
41
59.3
28.9
16.2
69.9
36.1
62.9
2
西南財經大學
36
54
30.6
9.3
67.3
32
45.2
3
對外經貿大學
35
57.7
21.2
11.3
65.2
41.8
30
4
東北財經大學
34
53.1
27.1
9.6
67.1
36.8
31.7
5
中央財經大學
31
59.2
15.1
5.1
66.5
36.6
23.1
6
天津財經大學
22
——
8.7
4
50.4
35
30.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