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是由西南科技科大學藝術學院、文學院於2005年1月合併組建而成,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視覺傳達、環境設計、音樂學、音樂表演、漢語國際教育7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媒體管理2個學術型碩士點和漢語國際教育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科技大學文學與藝術學院
  • 創辦時間:2005年1月
  • 所屬地區:四川省綿陽市
中文介紹,英文介紹,專業設定,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設計系,音樂系,漢語國際教育系,碩士點,

中文介紹

文學與藝術學院由原文學院和藝術學院於2005年合併組建而成,現有教職工107人,教授、副教授33人(正高級職稱8人,副高級職稱25人),博士研究生(博士後)17人,擁有碩士學位的60人。教師隊伍中有省級教學名師、優秀專家、省市政府津貼獲得者、曾憲梓教育獎勵基金獲得者、四川省優秀教師、師德標兵、優秀青年教師標兵和各級教學成果優秀獎獲得者多名。
學院科研實力強勁,承擔國家社科基金《漢語詞綴研究》、《<北堂書鈔>整理研究》、《汶川大地震語境下我國災難報導倫理的規範化研究》、《四川涼山州彝語與漢語的接觸研究》、《儒藏》校點等11項,教育部課題《人民共和國初期文藝界的“內部清理”》、《納西語、漢語“人、身體類核心詞”比較研究》、《大躍進時期的文藝研究》等9項,參與並完成國家新聞出版署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達縣等8縣市的“地方志·方言篇”,出版學術專著、教材20餘部,先後在《中國語文》、《文學評論》、《文學遺產》、《古漢語研究》、《文獻》、《方言》、《文藝爭鳴》、《光明日報》等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及原創藝術作品1000餘篇(國家級核心刊物100多篇),榮獲四川省社會科學界優秀科研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多項,綿陽市社科聯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多項。
學院設有漢語言文學、廣播電視學、視覺傳達、環境設計、音樂學、音樂表演、漢語國際教育7個本科專業,漢語言文字學、媒體管理2個學術型碩士點和漢語國際教育1個專業碩士學位點,在校學生1600餘人,其中研究生30人。有省級特色建設專業1個(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省級精品課程1門(《語言學概要》)。學院奉行“文化奠基、質量立院”的辦學理念,以“重德、勵志、尚美”為院訓,倡導“團結、求實、創新”的院風,以教學為中心、育人為根本,學科建設為龍頭,加快文學、新聞、藝術設計、音樂等學科協調發展,為社會培養具有較高專業技能的、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能夠廣泛服務於國家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宣傳媒體、具有創新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人文藝術類高級專門人才。研究生培養教育重紮實的專業基礎、前沿的學術眼光、創新的研究能力。

英文介紹

SLA was founded in January 2005 by mergi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 with School of Art. Currently there are 107 teachers and staff, including 8 professors and 25 associate professors, 17 of which have doctoral degrees and 60 of which have master’s degrees. In addition, some of the teacher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model teachers’ and ‘model educators’ of the provincial level. Some have been granted the title of “experts with outstanding contributions” at the provincial/ministerial level; some are famous teachers of the provincial level; and some have been granted the title of “Sichuan’s model workers” or “excellent teachers of Sichuan” and other titles of honor.
SLA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in scientific research. The school has won altogether 11 National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awards, 9 research projects of National Ministry of Education. SLA also has participated and completed the project of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Press, Committee of Classification and Research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as well as the chorography and dialects of 8 counties and cities, such as Daxian respectively. Besides, the school has published altogether more than 20 academic monograph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In addition, the school has published more than 1000 academic papers and original works in a series of magazines, including 100 academic papers published in important core journals at the national level.
SLA offers 7 undergraduate majors: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Radio and Television Journalism, Visual Communication, Environmental Design, Music, Music Performance and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n addition, the school has postgraduate programs conferring academic master’s degree in Chinese Linguistics and Philology and Media Management, as well as professional master’s degree in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Master of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It enrolls 1,600 full-time students, including 30 postgraduates. There are currently 1 excellent program “Teaching Chinese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 and 1 excellent course “Introduction of Linguistics” at the provincial level. The school uploads the educational philosophy of “Culture as Foundation, Quality as Fundamental”. With teaching as the focus, education as the basis,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s the lead, the school strives to further consolidate the foundation ad 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journalism, arts. By developing the postgraduate education, we aim to gradually build our school into a teaching and research college in an effort to cultivate for the society compound, applied, specialized and innovative senior talents who have accumulated knowledge of humanities and arts, mastered basic professional skills, who can meets the nee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who can be widely employed in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enterprises and institutions, and media.

專業設定

(一)7個本科專業:
漢語言文學(文學類)、廣播電視新聞學(文學類)、視覺傳達設計(藝術類)、環境設計(藝術類)、音樂學(藝術類)、音樂表演(藝術類)、漢語國際教育(文學類)。
(二)2個碩士點:
漢語言文字學、工商管理(媒體管理)

  

漢語言文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系統紮實的漢語言文學專業知識和較高的現代科技文化素養,能適應現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建設事業需要,能從事現代文秘、新聞傳播、文化宣傳及中等學校語文教學工作的複合型高級中文人才。
主要課程:現代漢語、古代漢語、語言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文學概論、寫作、邏輯學、美學原理、文獻典籍、計算機運用基礎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社區及社會群團組織、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教育科研等部門從事現代文秘、新聞傳播、文化宣傳和教學科研工作。
本專業設有以下培養方向:
現代文秘方向:本方向培養具有堅實的漢語言文學功底,能熟練運用現代化科技手段從事文秘工作,具有現代人文意識與親和能力,兼擅管理及公關的高級套用型人才。方向課組:秘書學、檔案學、廣告學、人際關係學、現代社交禮儀、公關語言藝術、中外文化比較、實用文體寫作、商務秘書、社會心理學、現代辦公信息技術、攝影、書法、速記、汽車駕駛等。學生畢業後能在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和社區及社會群團組織從事現代文秘工作。
新聞傳播方向:本方向培養熟悉新聞的歷史與現狀,具有貫徹新聞路線、恪守新聞原則的良好職業道德,具有較強的新聞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能獨立完成采編任務的現代複合型新聞傳播人才。方向課組:新聞學概論、大眾傳播學、新聞採訪與寫作、新聞編輯與評論、中外新聞事業史、廣告學、新聞心理學、廣播電視學基礎、新聞攝影與攝像、電子編輯、新聞作品選讀、節目主持等。學生畢業後能在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現代各類新聞傳播機構從事新聞采編與傳播工作。
師範教育方向:本方向培養現代教育改革急需的德、智、體、美全面發展,能熟練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基本知識技能,能勝任中等學校語文教學與班主任工作的高素質現代教育工作者。方向課組:教育學、教育心理學、中外教育思想史、中學語文教學法、中學語文教材研究、藝術發聲學、教學語言研究、文藝心理學、影視文學欣賞、中學美育、書法、班主任工作藝術等。學生畢業後能在各級普通中學和各類職業技術學校從事教書育人工作。

廣播電視學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有較高社會主義覺悟,具有廣播電視新聞學基本理論和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能夠在廣播電視及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網路媒體、中介機構的新聞宣傳部門,從事新聞採訪、寫作、報導、編輯、製作、策劃、主持、評論以及廣播電視管理等工作的新聞傳播學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新聞學概論、新聞寫作學、新聞採訪學、新聞攝影、中外新聞事業史、廣播電視新聞學、廣播電視學概論、播音學概論、網路傳播、傳播學概論、廣告學、計算機文化基礎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企事業單位、網路中介機構及各級黨政機關從事新聞編輯、採訪、節目主持、策劃、文化宣傳及管理工作。

設計系

設計系下設環境設計及視覺傳達設計2個專業,有專業教師24人,分為造型基礎工作室、環境藝術工作室、數字媒體藝術工作室,平面設計工作室四個專業教師工作室。專業教師中有教授、副教授4人,講師15人,博士1人,碩士17人.專業現有雕塑實驗室1個、手工藝作坊1個、攝影與攝像實驗室1個、數碼設計實驗室1個、圖形圖像處理實驗室2個、模型及效果圖實驗室1個、多媒體專業教室8間、公共畫室十餘間、擁有1個200餘平米的展廳。
環境設計(本科.藝術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掌握環境設計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能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求,具有人文精神、環境設計與技術創新能力,熟悉環境設計程式和相關法律,了解中外環境設計的發展動態,實踐能力強,能在環境設計教育、研究、設計、房地產公司和管理領域從事相關環境設計、研究、教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的,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套用型人才。
主要課程:專業主幹課程:設計學概論、中外建築與環境設計史、視覺語言、構成基礎、環境設計製圖、室內設計原理、景觀設計、人體工程學、裝飾材料與構造工藝、生態設計學、工程概預算與施工管理等。
就業方向:學生畢業後可在建築設計研究院、室內裝飾設計或工程公司、景觀設計工程公司等各類相關行業企業從事環境藝術設計和建築設計工作,可在大專院校等教育單位從事該專業的教學工作,也可在房地產開發公司或政府部門從事城市規劃和建築設計管理以及相關領域的研發套用工作。
視覺傳達設計(本科.藝術類)
培養目標:視覺傳達設計專業旨在培養具有一定的歷史文化底蘊,紮實的設計技術基礎,高尚的藝術修養與藝術境界,全面的設計研製能力,強烈的社會責任感、歷史使命感與道德勇氣,具有獨立精神與創新思想的複合型、交叉型藝術與設計高級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圖形創意、字型設計、廣告設計、書籍設計
、包裝設計、企業識別系統設計、數字模型設計、數字特效設計、程式設計、遊戲設計。
就業方向:本專業社會需求量大,就業領域寬。學生畢業後可在廣告公司、裝飾公司、建築及規劃設計單位、影視傳媒、大中專院校、出版社等單位從事設計、研究、教學或管理等工作。

音樂系

音樂學專業(本科,藝術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音樂理論功底和良好的音樂專業技能,掌握現代音樂製作技術,具有一定的創作、製作音樂能力的套用型通用人才。
主要課程:音樂理論基礎、視唱練耳、和聲、中國音樂史、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計算機音樂技術、計算機音頻軟體、音樂作品分析、音樂評論與論文寫作、歌曲寫作、復調、配器、合唱指揮、鋼琴、聲樂、器樂、舞蹈等。
就業方向:面向機關、基層、企事業單位、部隊的中(基)層單位,以及市縣級文藝團體、文化局、文化館、中等學校(中學、中專)、新聞媒體等,從事組織、編導、表演、教學、音樂編輯等工作。
音樂表演(本科.藝術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具有良好的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才能,有紮實的音樂理論基礎、良好的專業技能素養和水平的專業音樂舞蹈表演人才。專業方向分為三個大的專業方向:聲樂表演、器樂表演、舞蹈表演。聲樂、器樂表演主要有鋼琴、器樂(薩克斯、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手風琴、小號、長笛、單簧管、雙簧管、長號、圓號等)、民樂(二胡、古箏、竹笛、揚琴、琵琶)。
聲樂表演、器樂表演方向主幹課程:聲樂、鋼琴、器樂、音樂理論基礎、視唱練耳、和聲、中外國音樂史、民族民間音樂、計算機音樂技術、地方戲劇與曲藝、合唱指揮、音樂欣賞等。舞蹈類方向的主幹課程:舞蹈基本功訓練、中國民族民間舞、劇目、現代舞等。
就業方向:面向文藝團體、文化局、文化館、新聞媒體等,從事器樂、聲樂、舞蹈表演、編導、音樂編輯等工作;面向企事業單位、部隊從事組織、策劃等企業文化工作;面向學校(中學、中專、國小、幼稚園)從事教學工作。

漢語國際教育系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所需的,適應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發展,具有較全面的英語聽、說、讀、寫、譯能力和較系統的漢語言文化知識和紮實的漢語寫作能力,對中國文化、中國文學、西方文化特別是中外文化交往有較全面的了解,具有把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能力以及具有一定外事活動和涉外工作能力的雙語型師範類高層次專門人才。
主要課程:語言學概論、現代漢語、國語、古代漢語、文學概論、中國古代文學、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外國文學、漢語寫作、中國文化概論、西方文化概論、中國思想史、英語口語、英語聽力、英語寫作、英語精讀和泛讀、英漢翻譯、英語國家概況、跨文化交際、對外漢語教學通論、心理學、教育學、計算機套用等。
就業方向:能在各類學校、各級行政機關、事業單位、外事部門、外資、合資企業等需要漢語和英語兩種語言的教學及套用技能的單位就業。

碩士點

漢語言文字學(學術型)
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漢語言文字方面高層次的教學人才、研究人才,為其進入博士生階段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而寬廣的基礎。造就漢語言文字方面高級套用專門人才,為其從事與漢語言文字相關的實際工作培育基本而紮實的套用技能。獲得本專業碩士學位的畢業生應當在普通語言學理論指導下具備有關的漢語言文字現狀、歷史的系統知識,基本具備在漢語言文字學的某一或某些領域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素質和能力,能夠勝任對內對外較高層次的漢語漢字教學工作,能夠承擔與漢語言文字實際套用有關的各種社會工作、諮詢工作,以及合作研究等工作等。
主修課程:文字學、文獻學、漢語史、漢語辭彙學、漢語方言學、訓詁學、音韻學、語言學理論等。
就業方向:國家大中專院校、國家行政機關事業部門、新聞出版編輯部門等。
工商(媒體)管理(學術型)
培養目標:本專業旨在培養既懂得傳播學的理論,又具備經濟學的系統理論知識和經營管理知識,掌握傳媒產業的政策法規,熟悉傳媒產業經營管理實踐的高級專業人才。通過學習,學生將形成寬厚的人文及社會科學基礎,全面掌握傳播學、管理學理論框架和實踐技能,具備對傳播現象、媒介實踐的批判及反思能力,成為具有現代傳播理論素養、較強的實踐能力,適應當前信息傳播業以及媒介研究、教育領域實際需要的新聞傳播人才。具體培養目標為:(1)為各高校和研究機構培養高層次研究人才;(2)為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社會組織的新聞傳播部門培養高層次傳媒管理人才;(3)為各級各類傳播媒體輸送中、高級媒體管理人才。
主修課程:經濟學理論、管理學、傳媒戰略理論研究、媒體人力資源管理、媒體管理思想史、媒體管理與倫理等。
就業方向:畢業生能夠勝任媒體管理、新聞宣傳、公共關係、廣告、教學研究等多方面的工作。職業選擇包括:新聞出版、網路新媒體從業人員,媒體和市場調研公司的數據調研和分析諮詢人員,相關機構的經營管理人員。
漢語國際教育(專業碩士)
培養目標: MTCSOL培養中突出“雙語、雙能”特色,突出 “套用、外語、國學”特點,教學方式強調“做中學”,實行課堂“講授與研討”相結合,“基礎理論與案例教學”相結合, 以達到培養具有較好的創新能力、紮實的漢語文化知識、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技能、較強的外語口語能力、外語教學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層次、套用型、跨學科和跨文化的複合型人才的目的。具體要求為:(1)掌握語言學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掌握現代漢語語音、辭彙、語法與漢字知識,具備漢語國際教育教學的實踐、研究和創新能力。(2)具備熟練的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技能,有較強的漢語口頭表達和寫作能力,能講標準的國語,能規範地使用漢字,能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和科技手段進行教學。(3)提升教學能力,能夠勝任並獨立從事專職(兼職)漢語教學工作。(4)具有較高的中華文化素養和傳播能力。(5)能流利地使用外語進行教學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際能力。(6)了解本學科領域的理論前沿及發展動態,以及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其它學科的一般知識,具有較寬廣的文化視野。(7)具有語言文化國際推廣項目的管理、組織與協調能力。(8)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現狀和趨勢,增強漢語國際教育教師的職業認知,拓展職業空間。
主修課程:漢語語言學導論、第二語言習得導論、中國傳統文化、中華文明史專題、跨文化交際、海外環境適應技能、中華才藝與展示等。
就業方向:漢語國際教育教師志願者、國內大中專院校高校、漢語培訓機構、國際(國內)中國小以及外事部門、商務部門、文化部門等,也可在新聞媒體、出版單位、文化管理部門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