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牡蒿

西南牡蒿

西南牡蒿(學名:Artemisia parviflora)為菊科蒿屬的植物。分布在阿富汗、緬甸斯里蘭卡、尼泊爾、印度、克什米爾、錫金以及中國大陸的雲南、青海、西藏、陝西、湖北、四川、甘肅等地,生長於海拔2200米至31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草叢、坡地、林緣或路旁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牡蒿
  • 學名:Artemisia parviflora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桔梗目 Campanulales
  • :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菊亞族 Chrysantheminae
  • :蒿屬 Artemisia
  • 亞屬:龍蒿亞屬 Subgen. Dracunculus
  • :牡蒿組 Sect. Latilobus
  • :西南牡蒿
  • 分布區域:中國陝西、甘肅、青海、西藏等省及阿富汗、印度等國
  • :牡蒿系 Ser. Japonicae Krasch. ex Poljak.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植株: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時成半灌木狀。
根:主根明顯,有時稍粗大,紡錘形,木質,側根多或少數;根狀莖稍粗,直徑3-10毫米,稀可達30毫米。
莖:莖多數或少數,成叢,稀少單一,高40-80厘米,有縱棱,紫褐色或暗褐色,下部半木質或木質,上半部有分枝,枝多而細,斜向上展;莖、枝初時被黃色或褐黃色短柔毛,後漸稀疏或無毛。
葉:葉紙質,上面無毛,背面初時被黃色或褐黃色柔毛,後脫落;莖下部葉卵形、橢圓狀卵形,長2-3厘米,寬1.5-2厘米,二回羽狀深裂或近全裂,每側裂片2-3枚,裂片橢圓形或近匙形,長1.5-2.5厘米,寬0.5-1厘米,再成羽狀2-3深裂,小裂片披針形,或為深裂齒,葉柄長2-3厘米;中部葉變化大,倒卵狀匙形、扇形或楔形,長2-3厘米,寬0.5-1厘米,自葉上端向葉基部斜向3-5深裂至全裂,裂片線形、線狀披針形或線狀倒披針形,長0.5-1厘米,寬1-2毫米,先端尖,不再分裂或有時再分裂,具1-2枚小裂齒,近無柄,基部有小型的假託葉;上部葉3深裂或不分裂,基部假託葉小或不明顯;苞片葉不分裂,線形或線狀披針形。
西南牡蒿
花:頭狀花序多數,小,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徑1-2毫米,無梗或有短梗,常有小苞葉,下垂,在莖端及細的分枝上排成穗狀花序或穗狀花序式的總狀花序,並在莖上組成略狹窄或中等開展的圓錐花序;總苞片3-4層,外層總苞片略短小,花冠狹圓錐狀或狹管狀,檐部具2-3裂齒,花柱伸出花冠外,先端2叉,叉端尖;兩性花4-10朵,不孕育,花冠管狀,花葯線形,先端附屬物尖,長三角形,基部有短尖頭或不明顯,花柱短,先端稍膨大,2裂,不叉開。
果:瘦果長圓形。
花果期:8-10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200—3100米地區的草叢、坡地、林緣及路旁等。

分布範圍

產於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南部)、湖北(西部)、四川、雲南及西藏。阿富汗、克什米爾地區、印度、尼泊爾、錫金、緬甸、斯里蘭卡等也有。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西南牡蒿

主要價值

醫藥用途
西南牡蒿可入藥,有清熱解毒、止血、祛濕作用,還可代替“青蒿”(即黃花蒿)入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