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喀斯特地區臨界帶的風化侵蝕與碳循環

西南喀斯特地區臨界帶的風化侵蝕與碳循環

《西南喀斯特地區臨界帶的風化侵蝕與碳循環》是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由季宏兵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喀斯特地區臨界帶的風化侵蝕與碳循環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季宏兵
  • 依託單位:首都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以我國西南(貴州)喀斯特生態脆弱區臨界帶為研究對象,以碳、硫、鍶同位素示蹤為研究手段,系統分析臨界帶內碳酸鹽岩風化侵蝕和殘積物演化過程中的礦物演替和元素的遷移;通過三種同位素耦合示蹤來探究碳的運移規律,定量風化侵蝕速率和碳通量,確定土壤有機碳庫內及其與外部主要碳庫之間的碳交換動力學;揭示臨界帶碳酸鹽岩風化侵蝕對碳循環的影響,為定位我國岩溶生態環境在大氣二氧化碳源/匯中的作用及對全球氣候環境變化的回響提供可靠的科學依據,亦為我國地球臨界帶的研究提供示範。

結題摘要

本項目於2011年1月開始,其主要研究內容是:(1)典型臨界帶(下稱關鍵帶)中有機質收支與轉化及遷移規律的研究;(2)典型關鍵帶中風化侵蝕與生物地球化學循環;(3)碳酸鹽岩風化過程中CO2消耗通量與殘積層風化調控規律;(4)典型關鍵帶中風化侵蝕與碳消耗。本項目嚴格按照原設定的計畫進行,並在下述兩個方面取得重要成果: (1) 喀斯特關鍵帶中的碳和鍶同位素、稀土元素等時空遷移特徵及碳循環; (2) 喀斯特關鍵帶中的CO2消耗通量與殘積層礦物風化調節規律。特別是,我們首次獲得如下認識:長江流域中喀斯特地區在CO2吸附和DIC通量輸出中起重要作用,花崗岩地區岩石少量分布的碳酸鹽礦物也對輸出DIC通量起重要作用。喀斯特台地的化學侵蝕率和鍶通量分別是矽酸鹽台地的2倍和6倍。首次確證碳酸鹽岩化學風化對於全球碳循環和海水鍶同位素組成的演變有重要影響,岩石循環的非靜態過程在元素循環和全球氣候變化中有重要作用,等。上述研究成果雖有不完善的地方,但它們都是原始性的創新。需要基金委進一步加強支持,力爭創建我國關於喀斯特地區關鍵帶的新理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