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名稱由來,人物經歷,學院歷史,
名稱由來
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以治學嚴謹、人才輩出的盛譽吸引著一代代的學子。1972年內遷四川峨眉, 1984年在成都建校。詹天佑一生成就卓著,被譽為“中國工程之父”,但他並不是交大畢業生也未曾在交大任教,那么為什麼西南交通大學還以他為老校友,而且命名西南交通大學的本科學生宿舍為“眷誠齋”和“天佑齋”呢?原來詹天佑去世後,他的親屬秉承他愛國興路遺志,捐款修建唐山交大學生宿舍樓。1931年8月1日大樓落成,學校就以他的號命名為“眷誠齋”,以紀念中國第一位鐵路工程師關心鐵路高等教育的熱忱。西南交通大學九里校區的本科學生宿舍樓一直沿用“眷誠齋”的名字,犀浦校區的本科學生宿舍樓以詹天佑的名字來命名為“天佑齋”。西南交通大學峨眉校區圖書館前有詹天佑塑像,九里校區體育館前也樹有詹天佑銅像,由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名“詹天佑體育館”。
人物經歷
詹天佑曾擔任唐山交大北京校友會第一屆理事。唐山交大北京校友會於1919年2月9日集會,議定簡章,選舉理事、幹事。根據校友會簡章規定,詹天佑以其鐵路先驅之聲望而被選為我校名譽校友及校友會理事。詹天佑以其工業界夙著聲望,熱心贊助母校建設。
其實,早在1900年5月,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因八國聯軍入侵而提前放了暑假。6月,在校學生在總教習葛爾飛的帶領下,到關外鐵路錦州小凌河路段參觀實習。詹天佑作為該路段工程師,親自帶領學生參觀橋樑墩台、攔水壩工程,並對路橋工程作了詳細的實地講解。學校非常重視學生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詹天佑親自指導了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第一、二期畢業生的現場實習。
1905年5月,詹天佑勘測京張鐵路時,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的畢業生張鴻誥、徐士遠是僅有的兩名助手。詹天佑言傳身教,他率領兩個人,每天餐風露宿,跋山涉水,在風沙瀰漫的懸崖峭壁間精心測量,使他們的科技水平與業務能力不斷提高。京張鐵路修建中(1905-1909)的技術人員多數是唐山交大1900年畢業生,除了張鴻誥、徐士遠外,還有蘇以昭、耿瑞芝、柴俊疇、李鴻年、劉琦等多人。當時工程技術人才特別缺乏,詹天佑除了聘請少數工程司(師)外,還在北京豐盛胡同創辦培訓班,招收學員以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第一、二屆畢業生為主,加以培訓學習,充實了技術力量。徐、張二人不僅為京張鐵路建設做出了各自的貢獻,而且在他們走向成熟、能獨當—面以後,詹天佑又適時地將他們派往全國其他鐵路路上擔負重要職務。如徐士遠任江蘇鐵路公司領袖工程師、後又任洛潼鐵路總工程師等。他們後來都成為獨當一面、建樹頗多的鐵路專家。
詹天佑是一位愛國科學家,詹天佑為維護民族工業主權,在帝國主義列強面前不畏強暴,威武不屈,提出的“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不受外侮,以自立於地球之上”口號,既是對青年工學家的號召,也是那一代飽受列強欺凌的中國有識之士的共同心聲。他代表了炎黃子孫百折不撓、永不屈服的高尚民族氣節,永為後世楷模。他首訂全國統一而又嚴格、科學的鐵路技術標準與鐵路法規,倡議成立中華工程師會,曾受到詹天佑教導、幫助與影響的許多會員後來成為中國工程技術界卓有建樹的專家與骨幹人才。他對中國本土工程技術人員的培養,不僅彌補了當時中國各工程專門學校培養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的不足,而且還為中國傳統教育改革與近代教育的建立健全開闢了道路,提供了經驗。詹天佑被尊為“中國鐵路之父”,而西南交大則是承繼昔日“交通大學”的五所交大中以鐵路為鮮明特色及根本的高校;繼詹天佑先生報國之遺志,揚詹天佑先生自強之威風,西南交大當責無旁貸。
對於工業來說,煤是糧食,石油是血液,鐵路是大動脈。由此可見,對一個國家來說,煤炭、石油和鐵路處於何等重要的地位。“要想富,先修路”以及“火車一響,黃金萬兩”之類的民諺仍舊口耳相傳,隨著人們對交通對經濟發展的作用認識不斷深刻,詹天佑鐵道專家的地位將越來越被人們所銘記。以詹天佑名字命名的詹天佑土木工程大獎是中國土木工程的最高獎項,每兩年評定一次,代表著中國土木工程的最高榮譽。
一代又一代的鐵路工程師將永遠銘記前輩艱苦創業,科學救國、強國,自強不息,敢為天下先的精神,繼承他們鍥而不捨、勇於奮鬥的民族精神與科學精神高度融合的品質。他那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勇於創新的愛國主義精神,將永遠激勵交大學子為建設繁榮富強的現代化祖國而努力!
學院歷史
西南交通大學,1896年始建於山海關,時稱山海關鐵路官學堂。1905年遷河北唐山,曾名唐山交通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等,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等工科學校之一,學校以土木工程專業起家,是我國近代土木工程高等教育的一個重要發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