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三江南段新生代金成礦系統》是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雲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擔任主要完成單位,鄧軍、李文昌、符德貴、楊立強、和中華、周雲滿、張靜、葛良勝、郭遠生、龔慶傑、楊偉光、邢學文、萬麗、高幫飛、方雲擔任主要完成人的一項科技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南三江南段新生代金成礦系統
- 主要完成單位: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雲南黃金礦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 主要完成人:鄧軍,李文昌,符德貴,楊立強,和中華,周雲滿,張靜,葛良勝,郭遠生,龔慶傑,楊偉光,邢學文,萬麗,高幫飛,方雲
- 等級:一等
- 獲獎證書編號:KJ2014-1-05
- 獲獎序號:20140005
- 獎種:國土資源科學技術獎
項目摘要
尋找金礦接替資源是一項迫在眉睫的重大戰略任務。西南三江是中國最重要的新生代金礦集區,在全球金礦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隨著區域工作逐漸展開,制約勘查進展的諸多難題日益凸顯,如何獲得找礦新突破已成為亟需解決的關鍵難題之一。為揭示新生代金礦賦存規律,有效指導找礦工作,為黃金產業穩步發展提供充足資源,本項目組產學研相結合,聯合攻關,開展系統研究與勘查實踐,取得理論技術創新和找礦勘查重大突破。 1.劃分五個新生代金成礦系統。解剖系列典型金礦床,劃分滇西富鹼斑岩型、瀾滄江-騰衝淺成低溫熱液型、滇東南卡林型、哀牢山及滇東北造山型5個金成礦系統,明確其基本要素和作用過程,為區域金礦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 2.提出構造體制轉換成礦模式。厘定新生代成礦動力學背景和構造-岩漿環境,提出金成礦作用發生於擠壓構造動力體制向伸展構造動力體制轉換期的新認識,對認識區域構造演化、成礦規律和礦產勘查具有重要意義。 3.構建區域金礦勘查系統模型。查明西南三江南段新生代金礦的賦存規律和主控礦因素,構建相應的區域勘查系統新模型,有效解決了區域金礦預測的關鍵難題,對新生代金礦成礦理論研究和勘查實踐相結合起到先導作用。 4.圈定三級金礦成礦遠景區。依據勘查系統模型,利用多種方法進行成礦預測,綜合評價研究區金礦資源潛力,劃分出A級成礦區5塊,B級成礦區7塊,C級成礦區17塊,為進一步找礦指明了方向。 5.獲得區域金礦找礦重大突破。套用上述成果指導勘查評價,實現區域找礦重大突破,發現和擴大鶴慶北衙、金平長安、廣南老寨灣、勐海勐滿和楚雄小水井等一批大型-超大型金礦床,新增(111b+122b+331+332+333類)金金屬量289噸(相當於14個大型金礦床),共/伴生銀金屬量6338噸、鐵礦石9038萬噸、鉛88萬噸、鋅34萬噸、銅69萬噸、硫780萬噸,潛在經濟價值近1千億元。 6.帶來顯著經濟和社會效益。在Economic Geology、Journal of Geochemical Exploration、Journal of Asian Earth Sciences等國際知名刊物上發表系列論著,培養一批專業人才和研究生,為黃金產業持續發展提供理論、方法和人才保障。依託持續增長的金礦資源,企業年黃金產量增長超9噸、產值增長90餘億元、上繳利稅增長超4億元;有力推動了雲南黃金產業快速發展,排名提升至全國第三位,為區域社會和經濟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該項目是產學研相結合的成功典範,研究成果有力地促進了金礦找礦工作和黃金產業的快速發展,為邊疆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提供了有力保障,維護了國家黃金戰略安全,對實施找礦戰略突破行動有重要示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