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民族大學校園開放日

西北民族大學校園開放日

今年是西北民族大學建校65周年,2015年6月14日學校將在榆中校區舉辦第一屆“校園開放日”活動。我們邀請您走進西北民大,體驗民大生活,了解學校雄厚的教學師資和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熟悉學校優良的人才培養硬體環境和服務環境,感受學校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和活躍的校園文化氛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民族大學校園開放日
活動通知,民大精神,

活動通知

2015年6月14日學校將在榆中校區舉辦第一屆“校園開放日”活動,慶祝西北民族大學建校65周年。
根據2015年6月2日學校召開的“校園開放日”活動籌備會議上各相關單位提出的意見和建議,以及各單位近期諮詢的問題,經宣傳部與承辦單位管理學院協商,現將相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將校友代表、師生代表、市民代表和媒體代表分組參觀改為分組與自由選擇結合的方案,各參展單位應在“校園開放日”當天9:00—17:00時間段內保證開放。請實施方案中涉及到的相關單位做好現場接待、講解。
管理學院將安排好代表分組、路線設計、輔助講解和全校區內的志願者服務工作。
二、為了滿足各學院在開放日當天展示需要,學校將在榆中主體育場旁的籃排館為各學院劃定5米×5米的展示區域,請各學院在2015年6月12日前做好準備工作並最遲於6月13日下午完成展台搭建。可用展板、易拉寶等形式展示,不做統一要求。
開放日當天各教學單位必須在9:00—17:00時間段內開放展位,派專人負責解釋、諮詢和講解本單位的情況。同時,各教學單位和職能部門開放日當天在辦公區也要有人值班,以便接待來訪者。
三、各學院展示內容可參考如:學院簡介、專業設定、師資力量、辦學成果、就業情況、校友風采等項目,但不作統一要求,各學院可結合自身特色設定。
學校舉辦第一屆“校園開放日”活動
2015年6月14日,在建校65周年之際,學校在榆中校區舉辦了主題為“走進西北民大,體驗大學生活”的第一屆“校園開放日”活動,校長趙德安,黨委副書記王扎西,副校長郭郁烈,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扎西,副校長玉蘇甫江、李正元出席活動。蘭州市及周邊縣市重點中學的在校師生、市民代表、校友以及新聞媒體記者30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
西北民族大學校園開放日
當日早上,副校長郭郁烈向大家詳細介紹了我校的辦學情況,指出西北民族大學經過65年的發展,形成了以本科教育為主體,研究生教育、預科教育、繼續教育、職業教育和國際教育等協調發展的辦學格局,已成為一所優勢突出、特色鮮明的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大學。他強調了近年來學校在理工類學科建設方面取得的成績,介紹了學校在藏文信息技術、動物血清生產、土木工程建築等方面的特色與優勢。隨後,學校招生辦公室副主任李寶明和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工作人員湯寧先後向嘉賓講解了我校的招生政策和獎助政策。
宣講結束後,三百餘名嘉賓在學生志願者的引領下,分成三條路線參觀了圖書館、工程訓練中心、物理演示與探索實踐區、校史館、大學生實踐創新中心、運動場和學生宿舍,觀看了學校各學院教學成果展示和各學生社團文藝表演。
通過校園開放日走進學校,體驗民大學子生活,嘉賓們充分了了解了學校雄厚的教學師資和良好的人才培養模式,熟悉了學校優良的人才培養硬體環境和服務環境,感受了學校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圍和活躍的校園文化氛圍。
活動期間,新華社、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甘肅日報、甘肅電視台、蘭州日報、蘭州電視台等媒體記者就關於舉辦“校園開放日”活動的意義和目的等問題對校長趙德安教授進行了專題採訪。

    民大精神

    民大精神——黃土地精神 黃河精神
    詮釋:黃土地和黃河養育了西北民族大學,民大人秉承並發揚了黃土地精神和黃河精神。這就是樸實無華,甘於清貧,淡泊名利,無私奉獻的黃土地精神和志存高遠,奔流不息,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黃河精神。這種精神的深層內涵是“自強不息、艱苦創業”,是幾代民大人的承傳和積澱的結果,是學校的寶貴財富,是激勵民大人不斷進取的精神動力。
    和諧校園文化
    大西北,藍天厚土;黃河水,民族之魂。龍尾山下,白虎山畔,西北民大人秉承“以人為本”的崇高理念,辛勤耕耘,綻放出了56朵幸福之花;敞開“助人成功”的博大胸懷,春風化雨,塑造了萬千堅實棟樑,共同培育並形成了海納百川、和衷共濟、自強不息、奮發有為的大學文化,共同鑄就著中華民族教育的不朽豐碑。
    ——積極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凝聚各族師生,引領民族大學精神文化建設。
    ——深入貫徹“共同團結進步,共同繁榮發展,維護祖國統一”和“三個離不開”民族工作主題思想,突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祖國觀、民族觀、宗教觀教育,28000多名師生將對祖國的認同、對中華民族的認同、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認同作為共識和自覺行動。
    ——加強了校園制度建設、文化建設、行為建設和環境建設,健全了民主科學的決策與管理機制,依法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營造和諧發展、和諧共處的良好氛圍,打造了一個“依法治校、團結和睦,以人為本、科學管理,文明誠信、環境優美”的和諧校園。
    ——積極發揮在民族語言文字、文學、政治、哲學、歷史學、民族、宗教、藝術等學科專業方面的優勢,以厚重的文化薰陶人才,以先進的文化塑造人才。因為西北民大人深深理解:只有用和諧文化培養出來的人才,方能成為合格的高素質人才,方能自覺地去創建和諧社會。
    ——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月”為引領的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主題突出,特別是加強各民族平等教育,各民族平等、團結、互助的思想貫徹到學校方方面面,促進了領導之間、領導與民眾之間、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之間,單位之間的關係融洽、密切,校園和諧溫馨。學校兩次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甘肅省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打造了“一院一節一特色”的校園文化活動品牌,挖掘、發揮學校學科門類齊全、專業多樣、民族特色鮮明的特點,每個學院每學年能依靠自身學科特色、專業特點和傳統優勢,舉辦為期一周或一旬的富有學術性或科技性或文體性特色活動。活動已經成為甘肅高校獨具特色的文化品牌。
    ——本著“文化、美觀、生態”的原則,加強了文化設施建設,著力打造了校園文化陣地,營造了健康高尚的人文景觀氛圍,增強了環境育人功能,特別是本部古典建築群已具規模,炫耀著中華民族的智慧,散發著中華文化的精氣神,更蘊含著“潤物細無聲”的傳統育人理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