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教學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依託陝西省重點學科、陝西省名牌專業和特色專業——西北大學考古學、文物保護學兩個主幹學科和陝西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與考古學研究中心的學術力量,利用教育部文化遺產研究與保護技術重點實驗室技術平台和西北大學歷史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優勢,並與地質學、化學、物理學、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相關優勢學科緊密結合,以本科生實驗、實踐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多技能、高素質專門人才為目的的實驗教學機構,是國內高校中設立最早、規模最大、條件最好、力量最強並主要面向本科生的文化遺產保護技術類實驗教學中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大學文化遺產保護技術實驗教學中心
  • 面積:2000平方米
  • 資產:626萬元
  • 類別:文化事業單位
基本條件,教學成果,

基本條件

目前,“中心”實驗用房面積達到2000平方米,儀器設備853台套,總值已達626餘萬元。有文物保護基礎、文物分析、文物修復技術、文物數字模擬修復、文物保護材料、磚石質文物保護、土遺址保護、文物老化、考古現場文物保護、考古資料整理、人骨測量與分析、考古測繪、文化遺產保護規劃等13個專題實驗分室和1個古代人骨標本庫。本科生基礎實驗設備達到了一人一台套,專題實驗分室可滿足各類專門實驗的需求。此外,根據實踐、實驗教學的需要,先後與省內陝西歷史博物館、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法門寺博物館、寶雞青銅器博物館等18個文博單位共建了教學實習基地,拓展了實踐、實驗教學場所及內容,延伸了實驗教學中心的示範作用。中心現有專職教師28人,其中高級職稱占50%,中級職稱占43%;博士學位占50%,碩士學位占43%;50歲以下者占89%。

教學成果

在長期的實驗教學過程中,取得顯著的教學成果。現有國家級精品課程2門,省級精品課程3門,校級精品課程6門;獲得教學成果獎12項;在高等教育、科學、文物出版社等出版教材5部,入選國家級規劃教材3部。2004年以來,發表教學及科研論文200餘篇,國家級大學生創新項目3項,學校大學生創新項目4項。
多年來,共培養考古學、文物保護技術專業學生1000多名,畢業生分布在全國各省區及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故宮博物院等重要文物研究與保護機構。據國家文物局2006年統計,西北地區文物研究和保護機構中西北大學的畢業生占專業技術人員的70%以上,全國文化遺產保護領域的中青年專業技術人員中,西北大學畢業生占50%。
此外,中心還先後接受了河南科技大學、山西大學、敦煌研究院、三星堆博物館、雲崗石窟文物保護所、龍門石窟文物保護所、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等高校和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機構30多人次進修學習。受國家文物局、陝西省文物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化廳委託,先後舉辦了多期省級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培訓班、全國文物保護技術人才專題培訓班、文化遺產保護專題培訓班等,為全國各地培訓了一大批專業管理幹部和技術人員,起到了明顯的示範和輻射作用,成為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技術方面人才培養、培訓的重要基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