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外城地道

西北外城地道

西北外城地道是釣魚城景區的遺址之一,位於重慶合川區釣魚城西北外城的馬鞍山麓。

地理位置,考古發掘,歷史意義,

地理位置

西北外城地道位於釣魚城西北外城的馬鞍山麓,通往停車場的環山公路拐角處城牆牆基下。中心地理坐標為北緯30°00′34.6″,東經106°19′09.9″,高程約290米,方向340°。其上現為釣魚城上山公路,前面為坡地、農田。地道分為主、支地道兩種類型,主地道內高1.3米,寬1.5米;支地道高1.1米,寬0.8米,長度因人為堵塞和自然坍塌不得其詳。

考古發掘

由於地道發現處當年正處在釣魚城上山公路滑坡治理工程施工路段,2006年4月29日至5月31日,重慶市文物考古所、釣魚城古戰場遺址博物館、合川市文物保管所聯合對地道進行了第一期搶救性發掘。發掘清理的主、支地道長約32米,其中主地道長17米。根據地道的地質結構、地理位置、地道走向、鑽鑿痕跡,以及地道出口的分布、地道內部所填石料綜合分析,初步斷定“該地道為釣魚城36年抵抗戰爭時期蒙(元)軍隊為攻克釣魚城,從城外由北向南開鑿的一條直逼城下的地下通道。其功能主要是屯兵地道,配合正面戰場,出奇不意,兵臨城下。釣魚城軍民在擊退來犯之敵之後,遂用擂石等作為填充物將地道堵塞。”
釣魚城遺址西北外城地道的發現,引起了國內外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有專家結合地道附近的馬鞍山土地岩題刻和遙相呼應的王堅紀功碑綜合分析,認定該地道即為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蒙哥汗御駕親征釣魚城戰役中,先鋒將汪德臣於六月五日深夜再次突破釣魚城西北外城而事先挖掘的進攻地道。它印證了《元史·憲宗紀》“六月丁巳,汪田哥複選兵夜登外城馬軍寨,殺寨主及守城者。王堅率兵來戰。遲明,遇雨,梯折,後軍不克進而止”這一歷史記載。

歷史意義

攻城地道、防禦性地道曾普遍運用於歷代戰爭中,但攻城地道,尤其是蒙、元軍隊在征服歐亞戰爭中普遍使用的攻城地道卻幾乎沒有任何遺蹟保留到今天,釣魚城西北外城地道的發現,堪稱國內僅有,它所蘊涵的歷史及文物價值猶為珍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