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基於LZ市的調查

西北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基於LZ市的調查

《西北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基於LZ市的調查》是劉榮創作的社會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9月。

該書主要以LZ市的實地研究為例,以遷入西北城市的農民工為主要研究對象,在社會轉型的特定時空背景下,從社會運行的視角出發,以社會互構論為理論框架,從微觀層面重點闡述了作為社會行動主體的農民工及其與國家和市民的互構共變關係,農民工的“現代性成長”過程和市民性建構過程,提出了農民工的“代際市民化”和“差序市民化”兩種模式(或類型)。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西北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基於LZ市的調查
  • 作者:劉榮
  • 類別:社會學著作
  • 首版時間:2016年9月
  • 字數:201千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思想,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以LZ市的實地研究為例,將農民工置於世界現代性全球化的長波進程和本土社會急劇轉型的特殊脈動這一“二維視野”中,探索社會行動主體關係的互構共變關係,互構主體、互構時空和互構效應,探討在“社會實踐結構性巨變”下,農民工“現代性成長”的邏輯,考察其“現代性成長”過程和市民性獲得。

作品目錄

第一章 農民工市民化研究文獻述評
第二章 特定時空背景下的農民工
第三章 農民工市民化的巨觀背景
第四章 農民工市民化的微觀意願和能力體現
第五章 農民工市民化多重關係的互構邏輯
第六章 結論與討論

創作背景

21世紀初期,中國正處於社會轉型急劇加速時期,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解放了農民,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主動性。但城鄉二元經濟社會結構的存在和戶籍制度的限制,使得農民工現象及農民工問題成為學術界和政界共同關注的問題。為了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縮小地區發展不平衡和貧富不均問題,國家提出了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統籌城鄉一體化,堅持走新型工業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市化的“四化同步”的道路。在推進新型城市化進程中,改革戶籍制度,有序推進轉移農業人口市民化,成為社會轉型期人們必須面對的一個重要現實問題。基於此,《西北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基於LZ市的調查》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思想

該書重要觀點有:①社會結構轉型帶來了農民工群體內部的分化與轉型,個體化社會中老一代農民工、新生代農民工並存,但這兩個群體種種差異的存在,使得農民工市民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可能同時實現市民化。相比老一代農民工而言,新生代農民工的市民化意願和能力都很強。相比而言,老一代和新生代農民工在受教育程度,對土地的依戀,外出打工的動機,對未來的預期等方面存在代際差異。在新型城鎮化推進過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可能也需要通過代際之間的共同努力來實現。這種通過代際間實現的市民化,就是農民工的代際市民化。
②農民向市民的轉化是現代化過程中的一個特定階段,是屬於整體現代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但中國是一個東西部差距過大、社會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農業大國,在新型城市化推進過程中,國家的發展戰略雖然向西轉移,但東部地區的發展依然快於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和地域空間差別的存在,使得農民工市民化也不可能在全國同時實現。正是由於現代化過程具有一定的時序模式,所以,農民工市民化不可能在某一時段整體實現。和現代化具有時序模式一樣,農民工市民化也將具有一定的差序特點,應該根據差異化程度的大小,因地制宜,優先考慮具備支付市民化財力的地區,或者說以某一個中心城市為原點,向周邊進行市民化擴散,由近及遠地實現市民化。這種不同時間段實現的市民化就是農民工的差序市民化。
③在當代世界社會和當代中國社會雙重急劇轉型過程中,農民工市民化就是農民工、國家、市場等其他社會行動主體關係的互構共變,他們相互形塑著對方。在中國社會經歷從舊式現代性向新型現代性轉型的過程中,農民工個人也正在經歷著從舊式現代性向新型現代性的轉型過程。換言之,農民工市民化就是農民工的“現代性不斷成長”過程。在農民工個人的“現代性不斷成長”的累積過程中,農民工個人的獨立性、自主性日益增強,得到表達並逐漸內化於個人心理,市民性得以養成,農民工實現市民化。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西北城市農民工市民化研究:基於LZ市的調查》
2016年9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9012-8

作者簡介

劉榮,1974年生,甘肅甘穀人,法學(社會學)博士。現為西北民族大學民族學與社會學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兼任甘肅省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甘肅省民俗學會理事。主要研究方向與興趣為理論社會學及其套用、城鄉社會發展和民族社會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