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回民正論》創刊於1939年,1939年12月第8期停刊。西北回民正論社編輯並發行。逐頁題名《西北回民正論月刊》。月刊,屬於宗教刊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北回民正論
- 語種:中文
- 創刊時間:1939年
- 出版周期:月刊
《西北回民正論》創刊於1939年,1939年12月第8期停刊。西北回民正論社編輯並發行。逐頁題名《西北回民正論月刊》。月刊,屬於宗教刊物。
《西北回民正論》創刊於1939年,1939年12月第8期停刊。西北回民正論社編輯並發行。逐頁題名《西北回民正論月刊》。月刊,屬於宗教刊物。人員編制主要撰稿人有徐竟成、丁履進、潘裕然、馬德里。刊登內容該刊主要研究回教問題,...
與西北地區不同,東南地區回族聚居的規模大體在百人到萬人左右。回族“大分散,小聚居”格局集中表現在回族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的分布上。回族自治地方一共有14個,其中,1個自治區,2個自治州、11個回族自治縣(包括聯合);其中1個自治區、2個自治州和6個自治縣(回族自治縣共11個,包括聯合)。全...
特邀編委和回族知名學者有:甘肅省民族研究所研究員馬通,中央民族學院教授胡振華、副教授李佩倫,西北民族學院教授郝蘇民,青海民族學院副教授朱剛,寧夏伊協副會長冶正綱,上海辭書出版社代表徐福榮等。共有近20個省區的代表100餘人出席了會議。未能出席會議的本辭典顧問白壽彝、穆青、了嶠、王連芳、吳慶雲、馬騰靄、沈遐熙...
《西北回族社會發展機制》是2012年寧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永亮。內容簡介 《西北回族社會發展機制》主要是以西北回族社會發展的內外機制因素的觀察了解、思考的體會為主旨而進行的。無論西北回族社會所展現的,抑或我們所觀察了解到的,是它的“背影”還是它的正面的全部或者局部,都至少說明西北回族社會向...
同時,也從社會、政治、經濟、文化以及法律等不同的側面入手,增加回族人口史敘事的維度,豐富回族人口史研究的內涵,從而更加立體而全面地展現了清代西北回族人口的歷史全貌。本書開篇緒論闡述選題宗旨和研究現狀等基本問題。正文分為九章,各章節相關問題,比如清代西北回漢關係,衝突與融合的正反面、武裝化與組織化、...
專著《清代西北回民起義研究》是國內第一部全面系統論述清代西北穆斯林起義的學術著作。主持撰寫的《西北近代史略》被《人民日報》(海外版)給予積極評價。為《中國回族大辭典》、《中國伊斯蘭百科全書》撰寫300餘辭條。出版圖書 獲獎記錄 曾獲西北民族學院育英獎,獲國家民委、甘肅省政府、甘肅省教委多項優秀科研成果獎...
兼取政治方式解決西北地區 (一九四九年八月六日)德懷[1]同志並賀習[2]:(一)現在西北敵軍分向漢中、蘭州、寧夏三處退卻,我軍亦須分為三路解決退敵。你們準備如何部署?除用戰鬥方式解決外,尚須兼取政治方式去解決,對此你們有何意見?我們認為,西北地區甚廣,民族甚複雜,我黨有威信的回民幹部又甚少,欲求...
回族主要分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中國最早的回民是公元七世紀時阿拉伯人和波斯人來華經商者的後裔。 回族人以漢語作為本民族的語言,並保留了一些阿拉伯語和波斯語的辭彙,使用漢文。宴席曲是西北地區回族人民專門在婚禮及其他喜慶集會上演唱的另一種民歌。宴席曲是流行於西北甘、青、寧、新回民地區的民間傳統演唱藝術。...
1934年春,李景波任陝北特委(後改西北工作委員會)秘書。次年春,他以陝北特派員身份,在敵軍重兵“周剿“的情況下,巡查了佳縣、吳堡、綏德3縣各項工作,調查3縣黨組織的破壞情況,重新組建了地下黨組織,部署反“圍剿”鬥爭,直到圓滿完成任務,才回到西北工作委員會。1936年4月景波進中央黨校學習,5月調白區...
152.清代西北回民最重要的副業 153.清代西南各省回族商業最集中的城鎮 154.清代華南回族商業最集中的城鎮 155.清代華北回族商業最集中的城鎮 156.清代西北回族商業最集中的城鎮 157.明代以來回族配製的最著名眼藥 158.對經營珠寶業的回回人最具代表性的稱呼 159.清末上海最早開設的回族古玩店 160.清末上海...
原來青海、甘肅、陝西、寧夏幾省,原是漢回雜處。捻軍未至西北前,滿清統治者故意製造民族糾紛,讓漢抑回。西北回族對滿清統治固然不滿,而對漢人也有仇恨。回漢兩族,同受滿清挑撥,互相攻殺。西安、大荔一帶二三十縣,漢人死者不下數十萬。西捻入陝之後,積極聯絡被壓迫的回民,回民也風起雲湧,組成了一支有...
為了在西北各省回族人民中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賈拓夫建議在延安建立一座清真寺,一座成吉思汗紀念堂。毛澤東親筆為“清真寺”和“成吉思汗紀念堂”題字。賈拓夫還建議回協在延安設立兩所清真食堂,為來往的回族人民提供方便。1940年1月,陝甘寧邊區文化協會第一次代表大會一致通過組織少數民族文化促進會的議案,...
馬一龍(1853~1925) ,中國伊斯蘭教戛迪林耶學派靈明堂門宦創始人。字靈明,尊號古土布·哈尼夫拉。回族。世居甘肅省蘭州西關海家灘。人物生平 他早年喪父,依母而生。幼時在清真寺學習阿拉伯文和宗教常識,及長,喜讀詩書,諳漢、阿兩文。1866年,正當西北回民反清起義形成高潮時,蘭州督標譁變,省城發生嚴重饑荒...
9.《日本在西北建立“回回國”陰謀的失敗——兼論寧馬綏西抗戰》,《回族研究》1995.3期。10.《馬福祥民族思想探析》,《寧夏社會科學》1996年3期。11.《堅韌的跋涉者——訪著名回族史專家楊懷中研究員》,《寧夏日報》1995年11月24日。12.《辛勤耕耘,碩果盈枝——記伊斯蘭教專家余振貴研究員》,《寧夏日報》...
31、《國內修辭性敘事理論研究及套用中的偏誤與辨正》,《安徽師範大學學報》2013年第3期;32、《民族命運的歷史追述、當代反思與未來想像:鐵穆爾散文論》,《民族文學研究》2014年第3期;33、《西北回民民族精神與倫理景觀的個性化表達:馬金蓮小說論》,《民族文學研究》2015年第3期;34、《雪漠小說論》,《小說...
劉少菁兼任校長,改稱“西北公學安康完全國小”。選聘回民中畢業於興師和安中的學生,以及抗戰流亡到安康的北大、清華等大學的知識分子任教師,入學人數當年即達200餘人。安康縣政府和教育局也正式任命劉少菁為“西北安小”校長。從1938年創辦到1949年與東關國小合併,10年間培育出一批批回、漢學生。
吳鴻賓(1903-1989年),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甘肅天水人。回族。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於北京大學畢業。歷任中共北平市西區區委書記、甘寧青特委書記、甘肅行署副主任。1949年,任西北軍政委員會委員、甘肅省人民政府委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委員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代表、第一屆全國政協委員。新中國成立後,任蘭州...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白壽彝編輯的《禹貢》半月刊“回教與回族專號”上,發表了有關同治年間陝甘寧回民起義的傳聞、傳說《陝甘動余錄》,一直是研究西北回族起義的重要史料。同年,白壽彝在《禹貢》半月刊5卷11期發表《從怛羅斯戰役說到中國伊斯蘭教之最早的華文記錄》。這是白壽彝所寫回教史公開發表的第一篇文章...
關於西北回民工作的決議》。民族平等思想已由理論上升為中國共產黨解決民族問題的原則。同時,《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提出公民不分等級、性別、種族與宗教,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蘇維埃政權領域內的工人、農民、紅軍兵士及一切勞苦民眾和他們的家屬,不分男女、種族(漢滿蒙回藏苗黎和在中國的台灣,高麗,安南...
宣傳團從武漢出發,跨越陝西、甘肅、青海、寧夏、阿拉善旗等40餘個省、市、縣,歷時一年,行程1.3萬里,採用火車、汽車、騎馬、牛車、步行等方式,深入清真寺、軍隊駐地、回民聚居區等,以《古蘭經》、聖訓為依據,演講120多場,聽眾多達60多萬人次。宣傳團動員西北回胞熱愛祖國,反抗外來侵略,號召西北回族軍政要員...
在豫北孟州市桑坡村,曾有過一位被尊稱為“曉哲經師”的阿訇,他就是為求學遊歷多國,為教學走遍全國的丁錫認大“爾林”,丁阿訇博學多才,中阿兼通,思想敏銳,見地深遂,一生開學多坊,桃李滿天下,為伊斯蘭教經堂教育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丁阿訇在20世紀初到50年代末在河南及東北、西北、上海……等地都...
《宋代西北方言——對音研究》《西夏研究論集》《李範文西夏學論文集》《五音切韻與文海寶韻比較研究》《西夏官印匯考》(合著)《西夏簡史》(合著)《電腦處理西夏文雜字研究》(合著)主編 《國外中國學研究譯叢》1-2輯 《西北回民起義研究資料彙編》《西夏語比較研究》《西夏通史》大型叢書《西夏研究》1-8輯 ...
馬元章(1853—1920)中國伊斯蘭教哲合林耶門宦第七代教主。原名雲鵬,字光烈,經名穆罕默德·努爾。祖籍甘肅階州(今武都)。回族。馬明心四世孫。畢生從事復興哲合林耶門宦。同治九年(1870)與父馬世麟參加雲南回民起義。起義失敗後,扮作商賈逃出雲南河西大東溝,輾轉到西北,潛居甘肅清水張家川,秘密從事復興哲合林耶...
從1862年至1877年在中國爆發了西北回民起義。西北回民起義的規模很大,遍及陝西、甘肅以及新疆等地。1862年,太平軍和捻軍進入陝西,關中各地回民紛紛回響,短時間形成了十八大營,轉戰陝甘,最後於1877年失敗。19世紀中葉,俄國威脅清朝的整個北部邊境。1864年的塔城條約將新疆西北部巴爾喀什湖以南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
馬長壽教授在給五七級歷史班講授“中國西北民族史”課的同時,又組織領導了對陝西、甘肅兩省十餘縣的清同治年間回民起義的歷史調查,他隨馬長壽教授參加了回民起義波及區的西安、渭南、華縣、大荔、鹹陽、涇陽、三原等市、縣的第一階段的調查,後因考古課程教學和籌建教研室工作,脫離了調查小組,此後再也沒有從事過...
第五輩導師十三太爺,尊諱馬化龍.道號脫布爾.屯拉.十三太爺為整頓,條理,理化,立行,成全,重整哲赫忍耶教門一切功乾,修築了金積堡城,取名[保生寨].在金積堡城內修建了道堂和東西兩府.同治年間,西北回民反清抗暴起義爆發,金積堡道堂成為義軍的指揮中心,十三太爺被義軍擁戴為[清真王],成為著名的西北...
在張宗禹等的率領下,1866年10月由豫東經許州、洛陽、陝州(今三門峽市西)、閿鄉(今靈寶西北),於11月9日進入陝西華陰縣境。署理陝西巡撫劉蓉當時正率1.4萬湘軍在陝甘交界處堵擊回民起義軍,在得知捻軍入陝後,感到形勢嚴重,請求清政府速派援兵。但左宗棠(剛被任命為陝甘總督)藉口籌備糧餉,停兵湖北,躊躇不前。...
張宗本(1838-1911年) 字修卿,清末將領,山東巨野縣老張莊人。1872年進軍肅州,連破城堡百餘座,被補為都司,賞戴花翎。第二年,攻克肅州,鎮壓西北回民軍,補為游擊,加參將銜。1875年(光緒元年)隨桂總兵出關,討伐阿古柏叛亂,收復烏魯木齊、和闐等地,阻礙遏制了俄英帝國主義對新疆的侵略。1876年,被用作...
金運昌(?—1886),清朝將領。字景亭。安徽盱眙人。少孤,受總兵郭寶昌之母撫養,從姓郭。從寶昌征太平天國、捻軍,積功至游擊。防河,平畿南,擢總兵。西捻平,遷提督,複姓金。同治八年(1869年),代郭寶昌領卓勝營,駐綏德,鎮壓西北回民起義。次年,與馬化龍所部回民軍作戰,會攻金積堡,軍飢疲多病,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