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京大同府為遼(金、元初)三代五京之一,故地在今山西大同市區。西京大同府是在秦漢平城縣地、北魏京城和唐代雲州(又稱大同軍)故城原址上建設的,城周長(遼時)10公里,建有敵樓、棚櫓等守御設施,設迎春、朝陽、定西、拱極四門。有同文等宮殿。設西京留守司衙,西京留守司兼大同府尹是該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西京大同府
- 故地:今山西大同市區
- 周長:(遼時)10公里
- 設定四門:迎春、朝陽、定西、拱極四門
- 背景:加強西境統治的重要性
- 守御設施:敵樓、棚櫓等
西京大同府為遼(金、元初)三代五京之一,故地在今山西大同市區。西京大同府是在秦漢平城縣地、北魏京城和唐代雲州(又稱大同軍)故城原址上建設的,城周長(遼時)10公里,建有敵樓、棚櫓等守御設施,設迎春、朝陽、定西、拱極四門。有同文等宮殿。設西京留守司衙,西京留守司兼大同府尹是該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
西京大同府為遼(金、元初)三代五京之一,故地在今山西大同市區。西京大同府是在秦漢平城縣地、北魏京城和唐代雲州(又稱大同軍)故城原址上建設的,城周長(遼時...
大同府,是歷代名鎮,盛唐時期,曾為從長安通往北部外族的必經之路,到明清時,已成了西北防禦的重鎮。久經歷代修葺,大同府牆高河深,堅如鐵壁,然多年來無邊無戰事,...
從此,雲州(大同)被劃歸遼地。遼興宗重熙十三年(公元1044年),將雲州升為西京大同府。大同府統二州七縣:弘州(河北陽原縣)、德州(內蒙豐鎮西北岱海邊),大同縣...
唐朝開元十八年(730年),置雲州。五代後晉時,割於契丹。遼興宗改為大同府,又稱西京大同府。元朝改為大同路,屬於河東山西道宣慰司。明朝洪武二年,改為大同府,...
遼朝、金朝、元朝西京大同府,在今山西省大同市。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以南京為首都,擬於今陝西省西安市建陪都,曾更名西京市。 在東亞其他國家,日本山口市的別稱,因在...
金遼保大二年(1122)金宗翰攻占大同府,仍以大同為西京,改西京道為西京路,府治、縣治未變。西京路轄2府、7節鎮、8刺郡、39縣,9鎮。皇統元年(1141)以西京...
遼代遺物。原遼代西京大同府是在北魏平城原址上建設的。古硯是2008年6月30日在山西省大同市西北出土。硯為灰色澄泥製成。硯上角殘缺,硯身為長方形;墨堂呈橢圓...
元金貞佑三年(1215年)元攻占大同,初為西京。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改大同府為大同路,隸屬中書省河東山西道,大同始屬山西管理。明洪武二年(1369年)明攻占大同,...
西京留守司 官署名。遼為南面官,興宗重熙十三年(1044),升大同(今山西大同)為西京,置留守司統領軍民政事,治大同府。置留守,行大同府尹事;下設副留守、判官。...
遼國時期實行五京制,即上京臨潢府(今赤峰市林東鎮)、東京遼陽府(遼寧省遼陽市)、南京析津府(北京市)、中京大定府(內蒙古寧城縣)、西京大同府(山西省大同市),...
遼五京 ,遼上京臨潢府、中京大定府、東京遼陽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的總稱。約相當於今天省級行政機構的省會,因遼帝四時巡行,有四時捺缽制度,故國都並不...
五代後梁貞明二年(916年),契丹首領阿保機稱帝,建立政權,國號契丹(後改稱遼)。遼王朝共有五個京城。廢臨潢府,形成了新的五京:中都大興府,北京大定府,西京...
遼重熙十三年改雲州為西京,設西京道大同府,大同始稱於此時,領轄弘州、德州二州以及大同縣、雲中縣、天成縣、長青縣、奉義縣、懷仁縣、懷安縣七縣。...
隸西京大同府,在京南六十里,戶三千。遼西京道所轄:大同府,治所大同。統2州7縣:弘州、德州、大同縣、雲中、天成、長青、奉義、懷仁、懷安縣。蔚州,治蔚州...
海陵王正式遷都,改燕京為中都,府名大興。同時又確定以汴京(今河南開封)為南京開封府,改中京(今遼寧寧城西大名城)為北京大定府,加上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和...
遼五京分別是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西大名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
(1120年)攻克了上京臨潢府(今內蒙古巴林左旗南波羅城),天輔六年(1122年)攻克遼中京大定府(今內蒙古寧城縣大明城)、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市)、南京析津府(今...
金貞佑二年,升山陰為忠州,屬西京道大同府。元後期復置山陰,屬山西道大同路應州。明稱山陰縣,屬山西布政司大同府應州。清雍正八年(1730)直隸於大同府。1927...
遼代以臨潢府為上京(今遼寧巴林左旗南)、遼陽府為東京(今遼寧遼陽)、析津府為南京(今北京市西南)、大同府為西京(今山西大同),又建中京大定府(今遼寧寧城西)...
改東都為神都,後定太原(古稱晉陽)為北都,唐中宗神龍元年,改神都為東都,罷北都,唐玄宗開元年間復太原為北京,改東都為東京,京師為西京,並短暫定河中府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