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襪蹬
- 發源:美國棒球
綜述,意義,作用,歷史,發展,穿法,
綜述
襪蹬是棒球保留下來的傳統,由於美國棒球發展初期,對衣物的染色技術不高,由於染過的布料直接接觸人體是有害的,所以就有了裡面穿白襪,外面在穿襪蹬的傳統。
意義
棒球運行訓練量非常大,襪子很容易磨穿,而長襪子又很貴,在內部的短襪磨壞後換短襪就行了,而襪蹬卻磨不破。low cut的襪蹬,就是離腳踝比較近,蹬的帶子比較短不容易看出來是襪蹬,日本高中生的襪蹬類型是high cut的,蹬的帶子很長,看得很明顯。襪蹬穿戴成為棒球選手中的一種很普遍的穿法。
high cut穿短襪腿會露出來。有人說職棒七分褲穿的襪蹬是超低型的(甚至能包住腳跟),看起來就像只有彩色長筒襪,和足球橄欖球一樣襪子和襪蹬是一體的。穿直筒褲的選手裡面也穿著襪蹬,在職業棒球比賽中,襪蹬是必須穿的。
襪蹬是為了保護球員的小腿,防止滑壘或守壘時小腿擦傷或被攻方選手蹬傷。在職業比賽的規定中選手上場穿襪蹬不是一種建議,而是一種硬性規定。
棒球和足球、橄欖球類似,都屬於比較激烈的體育運動,比賽過程中會出現滑壘、撲壘等比較危險的動作。攻方隊員穿的通常是釘鞋。出於降低比賽危險程度的目的,少年棒球所使用的鞋釘的材質通常是塑膠。而職業棒球更是會穿著金屬釘鞋。所以站在壘手的角度來說,滑壘搞不好就會變成“釘鞋飛踹”般的攻擊。此時襪蹬就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捕手就更倒霉了,前方面臨球速很可能高達150公里的投手,身邊有拿著棒子攻擊力無限的打者,左邊還有餓虎撲食般撲向自己的三壘跑者。雖說投手是自己的(各種意義上),但投手失控的投球(暴投)可能打到捕手任何一個部位,球擦過球棒可以直接打到捕手腦袋上,三壘跑者兇猛的滑壘甚至可以一腳把捕手踹出捕手區。
這就是為什麼儘管捕手裝備了頭盔、面罩、護胸、護腿、護襠卻依然是場上最容易受傷出危險的選手。 讀過以上部分之後您或許已經有了一個印象,那就是棒球是一項危險的運動。其實,棒球並沒有那么危險。棒球運動誕生的170年間,無數的前輩已經為我們總結出了完善的規則和常識。只要遵守規則做好防護,棒球依舊是快樂的。襪蹬就是防護措施之一。
作用
1.可以保護運動員的小腿。滑壘的時候,無論是跑者還是壘手的小腿都是很容易受傷的部位,前者小腿是接觸地面的,後者容易被釘鞋鏟傷。
2.束起褲腿,防止褲腿妨礙到運動和動作。
3.一定程度上防止肌肉拉傷。
4.美觀
幾乎所有運動員都被傷病困擾一輩子,需要儘可能地減少受傷的幾率。因此棒球規則規定,每個運動員都必須穿著襪蹬。穿著襪蹬不是建議,是義務。
歷史
到了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打完之後,隨著科學的發展,各種新的纖維和材料被用到了體育用品當中。隨即出現了舒適性排汗性和強度都比棉和毛更優秀的化學纖維和複合纖維。在這裡足球橄欖球就跟棒球分開,襪蹬和襪子融為一體。而棒球則保留了襪蹬和襪子分開的設計(歷史原因尚不詳,有可能是歷史遺留傳統問題。)
發展
隨著時代的發展,襪蹬也衍生出了很多種類和發展。如Extra low cut、Low cut、Regular cut、Pro系列。
後來,襪蹬甚至逐漸被賦予了時尚、個性的色彩。至於“時尚”的含義,其實完全不在於大家想像中的越設計越漂亮,而是美國MLB(大聯盟)引領著襪蹬的穿法。
上個世紀7、80年代大家還都把襪蹬穿在外面,但是到了80年代末不知為何開始有人把襪蹬穿在裡面。具體原因不詳,大概是嫌麻煩吧。這張照片是一張非常典型的襪蹬內穿的穿法。我們還能在褲腿外面看到襪蹬的一端。後來褲子越設計越長,乾脆延伸到了球鞋裡面,完全看不到襪蹬的痕跡了。向來以美國馬首是瞻的日本職業棒球選手馬上也開始紛紛效仿MLB,把襪蹬穿在褲子裡。
但是以來,有很多選手恢復了傳統的穿法,比如一朗就是其中之一。還有很多人始終堅持外穿的。
此外,少年棒球和高中棒球是一直堅持把襪蹬穿在外面的。下面這張圖就比較典型,各種顏色、款式的襪蹬都能看到。
通常來說,襪蹬的設計都是隊伍的顏色+白色條紋,或者是只由隊伍象徵色構成。隊伍的象徵色通常也是內襯的顏色,所以內襯的顏色通常和襪蹬是一致的(前排右1暗紅色、前排左3紫色)。上面這張照片就可以看到Extra low cut(站在後排的選手、黑色)、Low cut(前排右1紅色)、Regular cut(前排左3黑白條紋)。
穿法
1.在穿褲子之前把襪子穿好,套上襪蹬。
2.把褲子翻過來,裡面朝外、“拉鎖”朝上放置。
3.把雙腿伸入褲腳(跟平常穿褲子正好相反)。把褲腿提到膝蓋下面、跟襪蹬和襪子差不多平齊的位置,在下方用鬆緊帶固定住褲腳。
4.將鬆緊帶以上的襪子襪蹬褲腳向下翻。
5.提褲子、系腰帶、穿鞋。完成。
用這種方法穿出來可以不用擔心比賽過程中褲腿掉出來搖搖晃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