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樊會館

襄樊會館

概述

明清以來,襄陽的商業經濟輻射到黃河上下,長江南北,在襄陽建立了山陝會館、河南會館、江蘇會館、浙江會館、徽州會館撫州會館黃州會館福建會館武昌會館江西會館湖南會館等全國20多個地區的商業辦事機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襄樊會館
  • 背景:商業繁榮
  • 時代:明末清初
  • 現存:僅有5座
溯源,現狀,

溯源

商業繁榮催生會館
會館專指歷史上旅居異地的同鄉人共同設立的,供同鄉、同業聚會或寄居的館舍,始設於明代前期。 李俊勇介紹,襄陽會館設立於明末清初,在民國時期發展迅速。
當時,鄂、川、豫、贛、陝、晉、皖、湘、蘇、浙、閩等11省的行商和行幫,在襄陽相繼建起了21座會館。這些會館絕大部分坐落在樊城沿江地帶,是清末民初樊城商業繁榮的一個重要見證。
襄陽為何會館興盛?李俊勇介紹,這得益於襄陽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襄陽地處華中腹地,北通汝洛,西帶秦蜀,南遮湖廣,東瞰吳越,自古便是南北交匯之地。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得漢江水運發達,帶來商業的勃興,歷史上,這裡“往來行舟,夾岸停泊,千帆所聚,萬商雲集”“商賈連檣,列肆殷盛,客至如林”。經濟的繁榮,使得各地商賈雲集襄陽
何襄樊會館多集中於樊城沿江一帶?李俊勇說,除了與河運便利的交通因素有關,更主要的是,當時樊城沿江一帶是商貿繁華地帶。

現狀

5所會館尚存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如今21座襄陽會館現存的僅有5座。
除山陝會館保存最為完整以外,另4座:撫州會館、黃州會館、江西會館、江蘇會館,大多在違章建築的包圍之下,年久失修,岌岌可危。
據李俊勇介紹,位於樊城火巷口的黃州會館,解放後一直作為倉庫或職工宿舍,主體建築尚存,但頻發火災。目前市政府已對其進行了修復。
位於中山前街曾家巷口的江西會館,主要用於船貨倉儲和中轉,保存基本完好。租住戶已全部搬出,等待修復。位於友誼街的江蘇會館,如今被破敗的臨時建築包圍。
但值得期待的是,市文物管理處主任鄒勁介紹,目前,總投資5億元的陳老巷歷史文化街區項目即將啟動,撫州會館列入維修計畫,目前維修方案已報省文物部門批准通過。
然而,更多的會館已消失在今人的視野。李俊勇向記者提供了一份沉甸甸的名單,它們是已經消失的襄樊會館名錄。注視這些名字,猶如一個個風華絕代的佳人留給我們令人遐想的背影……
已消失的襄樊會館名錄
中州會館(河南會館),沿江路中段,1935年改為鹽庫,2005年拆除。
齊安書院(小黃州會館),中山前街,1951年總工會改修。現存大量建築,瀕危。
湖南會館,市一小內,約1950年部分拆改,現有殘牆遺存。
韓城會館,朝陽路南段,約1947年拆毀。
獨桅子館,解放路與交叉口側,1935年拆賣。
浙江會館,漢江大橋樊城橋頭,1926年拆改。
徽州會館,皮坊街,1911年毀。
懷慶會館,晏公廟與邵家巷間。
福建會館,解放路與交通路交叉口南側,原建市電池廠時拆改。
涇縣會館,解放路與定中街交叉口南側,解放前毀。
武昌會館,市廣播電台院內,1980年拆除。
四川會館(川主宮),十七中校址內,1951年拆改。
漢陽書院,漢陽書院巷內(十七中教師宿舍),1920年毀於火災,1951年拆改。
楸子會館,老官廟東側,抗戰時期毀。
歙縣會館,中山前街東段,湮滅年代不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