褶曲山地(folded mountain)是地殼運動形成的褶曲岩層所組成的山體。是地表岩層受水平方向的構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層彎曲的褶曲構造山地。褶曲又稱褶曲,根據褶曲的形式,褶曲山地分為單背斜形成的褶曲山地(中國重慶附近的歌樂山)、多褶曲山地(如法、瑞交界的侏羅山)、褶曲推覆體山(如阿爾卑斯山)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褶曲山地
- 外文名:Fold mountain
- 別稱:褶皺山地
- 地貌:褶曲地貌
- 類型1:靜態褶曲山地
- 類型2:動態褶曲山地
釋義,特徵,結構,靜態褶曲山地,動態褶曲山地,形成原因,
釋義
褶曲山地是地殼運動形成的褶曲岩層所組成的山體。褶曲又稱褶皺,即層狀岩石受力作用產生的彎曲變形。根據褶曲的形式,褶曲山地分為單背斜形成的褶曲山地(中國重慶附近的歌樂山)、多褶曲山地(如法、瑞交界的侏羅山)、褶曲推覆體山(如阿爾卑斯山)等。
特徵
這些山體的走向與構造線一致,地貌分類中常冠以背斜山、向斜山、單面山、豬背嶺等名稱。此外,地櫓中的沉積岩層經過強烈的地殼運動而褶曲並上升,常形成巨大的褶曲山地系,如喜馬拉雅山系、阿爾卑斯山系等。褶曲山地是內力作用在地貌上的直接表現,山體的形態主要取決於構造運動的強度及岩體本身的性狀,外力只起雕塑改造作用。
結構
褶曲山地可以按構造成因分為:靜態褶曲山地和動態褶曲山地。
靜態褶曲山地
靜態褶曲山地是指背斜或向斜構造受外力侵蝕作用後形成的山地。由於侵蝕作用的增強與時間長短的區別,又可分為:
①原生構造地貌未完全破壞,地貌形態與構造一致的,稱為順地貌。
②原生構造地貌基本被破壞,地貌形態與構造不一致的,稱為逆地貌。
③逆地貌面經侵蝕破壞,使地貌形態再一次與構造一致的,稱為再順地貌。
逆地貌類型主要有:單斜構造基礎上發育的單面山;發育於背斜軸部或節理較發育處的背斜谷;發育於向斜構造上的向斜山。
動態褶曲山地
動態褶曲山地是指新生代以後的新構造活動形成的隆起或凹陷構造形成的山地地貌。多在水平擠壓力的作用下,地表褶曲隆起而形成山地。如中國西部的一系列橫向山地。板塊碰撞是其動力作用的基礎。
形成原因
褶曲山地是由於地殼運動形成的褶曲岩層所組成的山體。褶曲構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數百千米以上。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與受力作用方式關係密切。某一方向的水平擠壓作用,使弧形頂部向前進方向突出。有些弧形山地不僅地層彎曲,而且常有層間滑動或剪下斷層錯動,使外弧層背著弧頂方向移動,內弧層向方向移動,因而在褶曲構造山的外側形成剪下斷層,一端是左旋運動,一端是右旋運動。中國寧夏南部褶曲山地地的弧形頂突向東北,層面傾向西南,第三紀地層向東北推擠或仰沖斷層為壓性、壓扭性,西北段為左旋水平運動。寧夏南部褶曲山地成因與青藏高原隆起有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