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褚贛生
- 性別:男
- 籍貫:江西南昌
- 出生年份:1953年
簡介,個人經歷,科研成就,工作業績,講座經歷,
簡介
個人經歷
早年作為知青上山下鄉,1977年恢復高考後,考取江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接著,又考取復旦大學攻讀中國歷史文獻學專業研究生。畢業後,一直在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上海分社(1995年,該單位更名為東方出版中心)工作。1998年、2003年,先後兩次選為上海市長寧區人民代表。
科研成就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先後發表了《李紱方誌理論研究》、《王謨及其文獻輯佚活動評述》、《明清鄉鎮志發展的歷史地理考察》、《人文科學呼喚“科普”》、《〈中國館藏滿鐵資料聯合目錄〉編撰始末》等論文,並出版了《(中國)奴婢史》、《巍巍崑崙:山與中國文化》、《五嶽獨尊》等專著。此外,還與人合作撰寫、出版了《中國地方志詞典》、《方誌學》、《中國古代十大聖人》、《中國傳統文化概論》、《公共關係學》、《價值觀的力量》等著作。
工作業績
多年來,經手編輯出版了一批有影響的圖書,如《費正清對華回憶錄》、《人民公社制度研究》、《大雅村言》、《中國詩學》、《唐代酒令藝術》、《中國館藏滿鐵資料聯合目錄》、《我的77’78》、《情報日本》、《國史札記》等,曾獲得中國出版政府圖書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圖書)提名獎、魯迅文學獎、冰心散文獎、徐遲報告文學獎、中國出版集團出版獎·榮譽獎、中國書刊發行協會優秀暢銷書獎等獎項。
講座經歷
2003年 大雅文化公司及山東畫報出版社作《山水與中國文化》專題講座。
2007年 上海世貿商城作《長征途中的民族問題》專題講座。
2008年 復旦大學新聞系作《新聞學與變動中的社會生活》專題講座。
2009年-至今 全國多所高校(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立信會計學院、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南昌大學、山西師範大學等)及若干企事業單位作《讀史的智慧》專題講座。
2010年 廣州教與學文化傳播公司作《編輯工作的甘與苦》專題講座。
2010年 南昌青苑書店文化公司作《贛文化》專題講座。
2011年 上海市政協文史委員會作《辛亥革命與上海》專題講座。
南昌大學講座報導
編輯家褚贛生作客第59期“昌大智庫” 讀史的智慧
歷史,是唐太宗所言可知興亡的鏡子,還是培根所言使人明智的良方?讀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求其故事,求其真,還是求其正?10月17日下午,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編輯部主任、編審,編輯家褚贛生作客第59期“昌大智庫”,以其多年研究歷史的經驗,在前湖之畔注入一股智慧的清泉。
歷史,是唐太宗所言可知興亡的鏡子,還是培根所言使人明智的良方?讀史的目的是什麼?是為求其故事,求其真,還是求其正?10月17日下午,中國出版集團東方出版中心編輯部主任、編審,編輯家褚贛生作客第59期“昌大智庫”,以其多年研究歷史的經驗,在前湖之畔注入一股智慧的清泉。
就像愛情是文學作品中的永恆題材一樣,讀史、詠史也在人類社會中綿延不絕。從寫下“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杜牧到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的辛棄疾;從吟出“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毛澤東到笑談“歷史總是由成功者書寫”的史達林,褚先生旁徵博引,將古今中外讀史的故事一一展現。
“傳說不是歷史,戲說更不是歷史,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觀點方能觸及歷史的真髓,”褚先生認為,所謂“通古今之變”,就是弄明白從古到今的發展變化規律;所謂“成一家之言”,就是著書立說,將自己的讀史心得體會訴諸文字,傳播推廣,公之於眾,讓人們,讓歷史去評說。
歷史之深之廣,讓人望之生畏。褚先生認為讀史應該“讀書有間”,而不是“讀到書殼子上去”。其次,讀史應注重地下文物與書本相印證。如《觸龍言說趙太后》在1973年以前一直被誤稱為《觸讋(zhe)說趙太后》,經王念孫、王引之父子的反覆求證才將“讋”改為“龍”。又如《桃花源記》《琵琶行》《崑崙奴》等,分別可證移民史、商業史、中外交流史等,這些都是通過詩文來論證歷史。此外,還有以今證古、以方言地名證史等。
讀史使人明智,可以提高閱讀者的思維水平、管理與處理事情的能力。褚先生認為讀史應透過現象看本質,如從藩鎮割據到“杯酒釋兵權”、從取消宰相到軍機處等,說明了中國封建社會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專制集權的。其次,讀史應該著眼全局,不能孤立地看待歷史;應該由微見著、由此及彼。毛澤東更將讀史與政治、軍事等結合的非常出色,如建立根據地等,將歷史學以致用,活學活用。以史為鑑,反腐倡廉,建立和諧社會更是我們現代人讀史時應掌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