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德培

褚德培

褚德培(1585—1637)山東蘭陵郡嶧縣(現山東省棗莊市嶧城區)人,字集禧、號嵩華、別號元在。明崇禎年間陝西道監察御史,因清廉後監管兩浙鹽政。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褚德培參加鄉試,得中舉人;崇禎元年(1628年)晉京參加戊辰科殿試進士及第。其殿試所作皆金科玉律,字字珠璣,為一時名文。初授官為征仕郎行司行人、後因剛正仁義升任都察院監察御史,又因政績卓著又被皇帝欽命為陝西道監察御史。後國內動亂,文官北上救駕、為明朝皇帝立下汗馬功勞。因公務繁重勞累過度53歲病逝,葬於嶧縣,後因文革破壞,遷墳於微山島。崇禎皇帝為表其忠義與功德,在其家鄉嶧縣為褚德培敕令建功德牌坊(現棗莊市嶧城區仍有牌坊街,名字起源於此),欽賜御匾:“抨摘奸回振鷺車之風采,肅清輦轂興驄馬之歌謠”。並享食府、縣、鄉建賢祠(現棗莊市薛城區南常村蘭陵褚氏祠堂),褚德培文采高卓、一生所著詩書頗多,如【蘭台諫草】【城台紀蠢】【問蜀】【燕山市藝】等、均流傳於世。褚德勛生於明末,科考之初,即遭逢亂世,內有魏忠賢擅權,東廠閹黨“五虎”、“十狗”、“四十孫”等遍布京城,大加殺戮,民生不保;外有高迎祥、李自成、張獻忠等起義軍遍及川陝,危及京畿。繼之清兵於關外虎視眈眈,遼東告急,內憂外患迭起,明王朝危在旦夕。然其一生剛正不阿,忠勇仁義、功勳卓著、實為亂世中一灣清流,正所謂“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基本介紹

  • 本名:褚德培
  • 別名:元在
  • :集禧
  • :嵩華
  • 所處時代:明朝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山東嶧縣
  • 出生日期:1585年
  • 逝世日期:1637年
  • 主要作品:【蘭台諫草】【城台紀蠢】【問蜀】【燕山市藝】
  • 主要成就:陝西道監察御史、兩浙鹽政
主要成就,史料記載,

主要成就

褚德培與嶧縣牌坊街(優酷視頻)

史料記載

褚德培(1585—1637),生於嶧縣鄉村的詩書之家,父親褚化鰲,以學、孝、義聞名鄉里。兄弟分家時,把鄉鄰欠債的票據作為財產接受,然後當眾燒掉。褚德培受家風濡染,不貪錢財,一心向學。十歲時能寫出感動縣令的文章,預料他將來定成大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鄉試中舉,崇禎元年(1628年)高中進士。授官征仕郎,派往劍南任職。
崇禎二年,後金(清)皇太極打過山海關,圍困北京。崇禎皇帝緊急詔命褚德培改任軍職,赴京勤王。情急之中,褚德培將幼子寄養於白溝河店家(今湖北利川市劍南鎮),親率三千鄉勇駕車北上。抵京後縋城而入,參加京城保衛戰。解除了京城之圍,又東驅清軍三百里。此後,出任陝西道御史。他連續上書朝廷,建議懲治官員腐敗,並對戶部尚書袒護的貪官進行彈劾,撤職查辦。從陝西道離任時,囊中空空如洗,只有一些古碑拓片。
褚德培回鄉省親,發現兗州一帶連年欠收,民眾交不起賦稅,向崇禎皇帝上了《請蠲兗東拖欠疏》,力陳農民疾苦。結尾寫道:“臣雖愚陋,豈不知邦本未裕,未可望覬蠲恤?第念皇上厚德深仁,愛民如子,疾痛疴癢,無微不晰,抑搔撫摩,無遠不遍。故敢仰體宸衷,冒昧上請。皇上倘不以臣言為謬,而俯賜採擇,軫元元以固重地,不獨二東之民安,天下之民舉安矣。”皇帝準奏,免除了兗州民眾拖欠的賦稅,兗東父老奔走相告,歡呼多日。
褚德培不僅是晚明勵精圖治的官員,也是才華橫溢的詩人。《嶧縣誌》中,收錄了褚德培七首詩作。其中《過杜工部草堂》,是他巡視四川時所作,詩云:“浣花溪去草堂空,檻外長鳴萬樹松。應是先生吞野哭,白雲散盡起天風。”詩中的“吞野哭”,既是寫杜甫,也是寫自己。
褚德培生於明末,從政十年,儘管沒能挽回明王朝的頹勢,卻留下了彌足珍貴的精神遺產。崇禎十年,褚德培受命巡視兩浙鹽政,未及動身,因積勞成疾,撒手人寰。留下七卷奏草和詩集,後人輯成《褚侍御集》。
褚家在台兒莊的宅院,被街坊稱作“御史府”。明朝滅亡之後,後人移居鄉間,御史府廢棄。清代中期,乾隆皇帝南巡路過台兒莊,聽到當地耆舊講述前朝褚御史的故事,下旨重建御史府,供其後人居住。
check!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