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觀特徵:褒河蜜橘果實扁圓形、果頂微凹、果皮光滑細膩、果色黃中泛紅、色澤亮麗、果皮薄、易分離、香氣濃郁、果肉橙紅、汁多、無核、細嫩、化渣、酸甜爽口。
產地環境
褒河蜜橘產區為中國北緣蜜橘適生區,地理位置獨特。產區海拔541-700米,年均日照時數1700小時左右,空氣相對濕度79%,年均溫度14.5-15℃,全年無霜期218-238天,≧10℃年積溫4356-4606℃。北有秦嶺山脈天然屏障阻擋北方寒流入侵,南有大巴山攔截南方暖濕氣流,周圍山地的屏障作用和盆地的聚熱效應,盆地效應凸顯,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溫暖濕潤、雨熱同季,為同一緯度柑橘生產最佳地。區域內從西到東有褒谷口、啞姑山口、石堰寺口、磑兒口、白家口等五個風口,天然的逆溫層帶、山谷風和坡壁效應,形成了獨特的小氣候,終年微風習習,花期沒有乾熱風危害,坐果率高,成熟期晝夜溫差大,利於果實著色、品質提升。產區土壤主要為黃褐土,土層深厚,土質疏鬆,自然肥力較高,保水保肥能力強,土壤pH值6.0-7.0,富含磷鉀,有機質含量1-2%,為蜜橘生長提供了優異條件。
歷史淵源
褒河蜜橘是褒河流域唯一蜜橘產區,因褒河而得名,因褒姒而聞名。其栽培歷史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史記.貨殖列傳》中有“蜀漢江陵千樹橘,……此其皆與千戶候”的記載。
清代詩人王士禎,見漢中城郊蜜橘成林,留有“平蕪蹀躞連棧馬,近郭參差橘柚林”的詩句。
據1994年《漢中市志》記載:民國時期房前屋後廣為種植蜜橘,解放後確定沿丘陵地帶發展蜜橘林帶,到1985年全區蜜橘發展到1萬6千畝,產果120萬公斤。
生產情況
2014年,褒河蜜橘種植總面積6.64萬畝,年產量4.23萬噸。
產品榮譽
2015年7月22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褒河蜜橘”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6年7月7日,經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審核,褒河蜜橘符合綠色食品A級標準,被認定為綠色食品A級產品,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誌,頒發了中國綠色食品證書。
2021年9月13日,入選2021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質量技術要求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編號:AGI2015-02-1714。
安全要求
褒河蜜橘生產基地選擇嚴格遵循《無公害食品林果類產品產地環境條件》NY5013-2006要求,或批次抽檢符合農辦質〔2013〕17號文蜜橘類產品質量安全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褒河蜜橘主栽品種興津、宮川,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引進,經過多年積累,生產過程中形成了以下獨特生產方式:
1.矮化密植:褒河蜜橘株行距為2米×3米,樹高控制在2.5米以內。結合當地氣候特點採用自然開心樹形,配合花果管理開展春季修剪,每年2月中旬-3月中下旬剪除細弱枝、下垂枝、病蟲枝。對樹冠鬱閉的橘樹疏除大枝,“開天窗”或“開邊窗”,改善通風透光條件。
2.合理施肥:一年兩次施肥,以滿足橘樹生長發育對各種營養元素的需求。一次為壯果促梢肥,果實膨大期施用,氮、鉀肥為主,環狀溝或條溝20-30厘米施入,6月底-7月初進行,7月10日前完成,避免果實貪青晚熟。一次為基肥,采果後施用,有機肥為主,配合氮、磷肥,環狀溝或條溝40-50厘米施入,10月20日-11月20日進行。
3.控水增糖:果實成熟前30天停止灌水,緩坡地、坡腳和平地開溝、起隴排濕,保證果實糖度和風味。如遇多雨,在樹盤上加蓋反光膜,適當遮雨,同時利於橘樹中下部果實著色。
專用標誌使用
1.使用褒河蜜橘地理標誌的產品必須產自本區域範圍。
2.使用褒河蜜橘地理標誌的生產經營者必須嚴格按照規定的質量技術規範組織開展生產經營活動。
3.用標單位應自覺接受登記證書持有人的監督檢查,保證褒河蜜橘地理標誌產品的品質和信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