褒斜古棧道

褒斜古棧道

褒斜古棧道又稱蜀道,是古代由中原入蜀,進入大西南的交通要道。秦嶺古棧道是蜀道中最重要的部分,目前發現較著名的有褒斜、故道、儻駱、子午、荔枝、文川、金牛、米倉、陰平等十餘條。這些棧道之中,最富有盛名、歷史淵源最久、風景是為秀麗的便是褒斜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褒斜古棧道
  • 別名:蜀道
  • 特點:富有盛名、歷史淵源最久
  • 全程:249公里
地理位置,人文歷史,旅遊信息,後記,

地理位置

褒斜棧道南起褒谷口(漢中大鐘寺),北至斜谷口(斜峪關),全程249公里,在太白縣境內里程達114公里,由縣西南入境,至東北到達棧道北口,沿途經王家塄、嘴頭、桃川、鸚鴿四個鄉鎮。古時,五百里褒斜棧道共設驛站十一處,其中在太白境內五處:松嶺驛(鸚鴿)、連雲驛(桃川)、平川驛(嘴頭)、白雲驛(白雲)、芝田驛(白雲)。在縣城西附近的古河池關,至今還有龐大的驛站倉儲庫房基址。褒斜二水在太白縣城東11公里處分流,斜谷平緩寬暢,距離不足百里,而褒谷除上游嘴頭近20公里平緩外,紅岩河以下至褒城之間山谷狹窄,群峰崢嶸,為褒斜大棧道險峻之地。

人文歷史

褒斜棧道可謂人類道路建設史上一大奇蹟。據《讀史方輿紀要》載:“褒斜之道夏禹發之,漢始成之,南褒北斜,兩嶺高峻,中為褒水所經。春秋開鑿,秦時已有棧道”。由此可知,褒斜棧道開鑿歷時已久。
相傳,夏禹成功治理黃河流域水患後,要去南方治理長江流域的水患,但南方與北方之間為高大秦嶺所阻隔,不能通行,禹甚為著急。後探知斜褒二谷可通巴蜀,便沿斜谷西行,鑿通白雲峽,治水衙嶺山,使褒斜二水分流後,便由褒水順谷而下。禹率眾鑿開褒水峽谷隘道直越石門而到褒城,從此褒斜二谷相通。
殷商末年,周武王伐紂,蜀國及南夷諸國協從相助,即經褒斜二谷到秦川,沿渭水至黃河而會於孟津。褒斜谷道自此始用於軍事攻伐之捷徑。西周末,《國語·晉語》載:“周幽王伐於褒,褒人以褒姒女焉”。周幽王發兵沿斜、褒二谷南進,滅褒國,褒國滅,褒人以女褒姒焉,此即“幽王烽火戲諸侯”中的褒姒。直至春秋末期,褒斜二谷尚無棧道,只有人類長期活動及兵馬來往於道上,踩踏而成為秦嶺南北相通的一條大山道。鐵器的出現方使開鑿褒斜棧道成為可能。春秋末至戰國初,秦、趙、韓、魏、齊、楚、燕七諸侯國群雄爭霸,戰爭頻繁。其中秦國漸漸強盛,便不斷發動攻伐其它各國的戰爭,秦惠文王更元十三年(公元前312年)南伐巴蜀,秦大軍便沿斜褒二谷南下。其後秦國選擇谷地平緩開闊之處修鑿穿越秦嶺便捷的褒斜二谷棧道,但規模較小,棧道即由秦始修。
秦昭襄王四十一年至五十二年(公元前266年—255年),秦國宰相范睢發起大規模修築褒斜棧道的工程。當時火藥還未問世,修鑿棧道甚為艱難,上為絕壁,下為激流,破崖碎石為火燒水激法,“熱石受冷裂肅,遇大石塞路,則所錘碎而通之,遇峭壁懸崖,則在崖壁上鑿孔,架橫木,上覆木板,鉗釘以通之,遇溝險澗,則石欄以通之”。國力日漸強大的秦國為了掃平六雄,一統天下,加強與蜀漢以及南夷諸國經濟與文化的交流往來,傾全力大修褒斜棧道,經十餘年不遺餘力地修築,完工時已是“棧道千里,通於蜀漢”了。其中五百里褒斜棧道上亭閣相連,驛站十一處。深澗絕壁之上棧道凌空飛架,如空中樓閣;懸崖激流之中,鑿石孔立木柱,上覆木板,如水上亭榭,這時的褒斜棧道氣勢已相當壯觀。褒斜棧道經漢入蜀比其它道路要便捷四百餘里,從而使這條橫穿於秦嶺的大棧道成為南北商旅貨物通行的大動脈,更是兵家必爭之地。
蜀漢之爭,漢王劉邦退入蜀中時,用張良之計,燒毀百里棧道以示不再與項羽相爭之意。當其羽翼漸豐,足以可與西楚爭雄時,用大將韓信之計“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派樊噲、周勃二將率卒萬餘大規模修復棧道,韓信則率精兵抄秦嶺險道暗出陳倉,後樊、周率軍從修復的斜谷關出兵,與韓信兩路大軍向東長驅直入,楚大將章邯兵敗自刎,司馬欣等戰敗降漢,漢軍奪取長安。劉邦實現了北定三秦,建立西漢王朝的宏偉大略。
漢武帝元六年(公元前117年),漢中守張印發動數萬人修復褒斜棧道,五百里褒斜棧道再度修復加固,褒斜道之名也由此見於史冊。東漢·光武帝劉秀伐蜀時,其漢軍主力即從斜谷至褒。到三國時,西蜀與曹魏逐鹿秦嶺北麓,蜀軍北伐、魏軍南攻皆取褒斜棧道進兵。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蜀大將趙雲、鄧芝為魏將曹真所敗,退入漢中時燒毀棧道百里。蜀相諸葛亮為圖北定三秦,再取中原之大計,派蜀兵屢屢修復棧道。建興十二年(公元234年)二月,諸葛亮率蜀軍北伐,取褒斜道以木牛流馬遠送糧草北出斜谷口,屯兵五丈原,隔渭水與魏軍對峙。同年八月,諸葛亮病歿五丈原,蜀軍只得退回漢中,姜維、楊儀率軍護送諸葛亮靈柩由斜峪關退入褒谷後發喪。從西周直至隋唐,先後有十三個朝代在秦地建都,在漫漫歷史長河中,為加強京城與蜀地及西南各地的物資與文化交流,各朝歷代均在修建褒斜大棧道上不遺餘力,褒斜棧道在二千餘年的軍事、商貿、通郵及文化交流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旅遊信息

太白為褒斜古棧道經過的重要咽喉地段,從斜谷口至褒谷中部,占褒斜棧道總里程近半。褒斜古棧道的開通,也極大地促進了境內經濟文化的交流與發展,棧道沿線的鸚鴿、桃川、嘴頭(虢川)、白雲、王家塄等地古時集鎮規模較大,商貿繁榮,正是藉助古棧道而發展起來的。太白融合了西秦與漢蜀文化兩大方面,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太白民俗文化。

後記

昔日鐵馬秋風的褒斜大棧道,歷經千年滄桑,至今在太白境內仍保留著數處棧樁棧孔遺蹟,從各處棧道遺蹟人們依稀窺見昔日五百里漫漫大棧道的雄姿,有些棧道支線為山間便道,至今仍為人們所使用。如今,沿古棧道修築的省道—姜眉公路又成為聯接陝川的通衢大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