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蓋肉齒菌(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褐蓋肉齒菌,中藥材名。本品為齒菌科真菌褐蓋肉齒菌和翹鱗肉齒菌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名:Sarcodon fuligineo-albus(Fr.)Quel.;Sarcodon imbricatus(L.ex Fr.)Karst[Hydnum imbricatam L.ex Fr.]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洗去泥土雜質,曬乾。功能主治為:清熱解毒;抗癌。主咽痛;痄腮;瘡疥;胃癌;肝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褐蓋肉齒菌
  • 漢語名稱:He Gai Rou Chi Jun
  • 別名:鐘馗菌、地雞、土菌、地蕈、杜蕈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分布區域,生長環境,用法用量,藥理作用,化學成份,

來源

本品為齒菌科真菌褐蓋肉齒菌和翹鱗肉齒菌的子實體。拉丁植物名:Sarcodon fuligineo-albus(Fr.)Quel.;Sarcodon imbricatus(L.ex Fr.)Karst[Hydnum imbricatam L.ex Fr.]採收和儲藏:夏、秋採收,洗去泥土雜質,曬乾。

性味歸經

甘;平;有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抗癌。主咽痛;痄腮;瘡疥;胃癌;肝癌。

形態特徵

1.褐蓋肉齒菌菌蓋直徑4-15cm,平展,中部稍下凹、淺黃色、肉色至褐黃色,平滑,稍粘。刺錐狀,較細,長1-2cm,延生,乳白色至土黃色、菌柄中生或偏生,與菌蓋同色,中實,長4-7cm,粗2-3cm。菌肉肉質,乳黃色。孢子近球形,壁表有小疣,無色透明或稍呈黃色,直徑5-8μm。
2.翹鱗肉齒菌菌蓋寬10-25cm,初期蓋面平並稍凸,漸平展,繼而中部下凹,被有絨毛,不久蓋皮開裂,形成褐色至紫褐色的大型鱗片,中央鱗片大,向邊緣漸小;鱗片淡粉紅色,尖端常上翹,下面平滑,呈同心環狀排列。刺錐狀,細,長3-12mm,延生,密,初期白色,後變為銹褐色。菌柄中生至稍偏生,長3-9cm,粗2-5cm,上下等粗或基部膨大,中實,韌,平滑,初期白色,後變褐色至黑褐色。菌肉肉質,白色至材白色,稍韌,厚達1-1.5cm,味稍苦。孢子近球形,淺褐色,表面有疣,直徑5-7μm。

分布區域

資源分布:1.分布於雲南等地。2.分布於吉林、甘肅、新疆、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態環境:1.生於混交林中地上。2.生於針葉林下多砂的土質上。

用法用量

1.內服:煎湯,15-30g;或加冰糖。

藥理作用

褐蓋肉齒菌有抗癌之效;翹鱗肉齒菌子實體有降低動物血中膽甾醇的作用。

化學成份

翹鱗肉齒菌含尿素(urea),麥角甾醇(ergosterol),菌甾醇(fungisterol),甘露醇(mannitol),肌醇(inositol),鳥嘌呤(guanine),尿酸(uricacid)及多糖(polysaccharide)。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