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翅燕鷗指名亞種

褐翅燕鷗指名亞種

褐翅燕鷗指名亞種(學名:Sterna anaethetus anaethetus )體長約37厘米。額白,連線白色眉紋,延伸至眼後方;頭頂和枕及後頸黑色,上體黑褐色,雙翅顏色更深濃,尾呈深叉狀;穿眼紋黑色,在後方與頭頂黑色相連,頸側及下體白色;飛羽腹面黑褐色;飛行時翅的前緣及外側尾羽白色;嘴和腳黑色。食物主要是魚類、甲殼類和海洋軟體動物。分布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中南半島沿海,經過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至澳大利亞周圍沿海,包括洛德豪島和諾福克島。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生長繁殖,分布範圍,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褐翅燕鷗指名亞種成鳥夏羽:額和眉紋白色,眉紋延伸至眼後;眼先、穿眼紋、頭頂、枕、後頸均為黑色,粗著的穿眼紋向後延伸,與枕及後頸的黑色相連,形成寬闊的黑色羽區;後頸下部灰色,背、腰、尾上覆羽和尾羽均暗褐色,尾長,外側尾羽逐漸尖長,最外側尾羽的基部和外翈為白色,端部暗褐色;肩、翅上覆羽和飛羽均暗褐色,內側覆羽的內翈白色而端部暗褐色,兩翅的褐色比背部更暗;下體白色,腋羽和翼下覆羽均為白色;飛羽的腹面黑褐色。
褐翅燕鷗指名亞種褐翅燕鷗指名亞種
成鳥冬羽:和夏羽相似,但白色前額和眉紋不鮮明,頭後至後枕污白而具黑褐色縱紋。
幼鳥:前額、眉紋白色,頭頂至枕各羽黑褐色,羽緣灰白色,形成褐白色縱紋,呈斑雜狀;後頸似頭頂,而黑褐色縱紋粗闊;背及翅上覆羽具狹窄的灰棕色羽緣;上體褐色較成鳥稍淡,頸側、胸側淡灰色,其餘體羽似成鳥。
虹膜暗褐色,嘴、腳和爪黑色,幼鳥腳呈肉褐色。

生活習性

主要棲息於大海,是典型的海洋鳥類,僅在惡劣氣候及繁殖季節才靠近海岸或島嶼。單獨或成小群活動,頻繁地在海面上空飛翔和降落於水面上。飛行輕盈有力,嘴部垂直朝向水面,緩緩搧動雙翅搜尋海麵食物。一旦發現即收翅直插水中,然後又直線升入空中,不善潛水。有時低飛觸及水面,也常棲于海面漂浮物上休息,晚上常棲停在航船桅桿宿夜。叫聲似“wep-wep”,警戒叫聲為沙啞的“kee-errr-krr”。
食物主要是魚類、甲殼類和海洋軟體動物。

生長繁殖

褐翅燕鷗指名亞種的繁殖期一般認為是5~6月,中國廣東南澳外海小島烏嶼島上每年5月初飛抵繁殖,幼鳥長成出飛時已是9月上旬至中旬。集群營巢繁殖,通常營巢于海島和海岸岩石上,南澳烏嶼島上的鳥則在低矮茂密的灌木叢下面的泥質地面及草叢中營巢繁殖。每窩產卵1~2枚,多數為2枚。卵呈淡灰白色,殼上散布有許多大小不等的斑點,小的斑點直徑在1 mm以下,大的則可達到2.5 mm,斑點深褐色、棕褐色,還有大形淺色的隱約色斑。卵的大小為43~48 mm×30~34 mm。孵化期28~30天。

分布範圍

分布於日本南部琉球群島、菲律賓、中南半島沿海,經過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至澳大利亞周圍沿海,包括洛德豪島和諾福克島。中國分布於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台灣、(繁殖鳥、夏候鳥);南沙群島太平島、香港(旅鳥)。

保護等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