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毛海桐(Pittosporum fulvipilosum Chang & Yan.)常綠灌木或喬木;嫩枝及嫩葉被褐色柔毛,葉矩圓形,背面網眼極小,葉互生,有波狀齒缺,在小枝上的常輪生;花為頂生的傘房花序;萼片、花瓣和雄蕊均5枚;花瓣狹,基部粘合或幾達中部;子房上位,被毛,胎座2個,胚珠8-10個;果為一球形或倒卵形的蒴果,果瓣2-5,木質或革質;種子數顆,藏於膠質或油質的果肉內。萼片有毛,卵形,花柱極短,和薄萼海桐較接近、後者嫩枝及葉無毛,萼片尖長而禿淨,果圓球形,果殼較薄。分布於中國廣東。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或小喬木,高5米,嫩枝被褐色柔毛,老枝禿淨,暗褐色,略有皮孔。葉簇生於枝頂,一年生或二年生,革質,矩圓形,長6-9厘米,寬2.5-3.5厘米,幼嫩時兩面均有柔毛,以後變禿淨,先端銳尖,基部楔形,下延;上面深綠色,發亮,下面乾後黃褐色;側脈10-12對,在上面隱約可見,在下面稍突起;網脈在上面不明顯,在下面很顯著,網眼細小,寬約0.5毫米,邊緣略有皺摺;葉柄長1-1.5厘米,初時有毛,以後禿淨。傘形花序生枝頂,多花,花梗長1-1.5厘米,有褐毛;苞片線形,長2-3毫米;萼片分離,卵狀披針形,長2.5毫米,被毛,邊緣有睫毛;花瓣長7-8毫米;雄蕊長4-5毫米;子房卵形,被褐毛,花柱長1-2毫米,子房壁厚0.4毫米,側膜胎座2個,胚珠8-12個。蒴果球形,稍壓扁,直徑約1厘米,2片裂開,果片木質,腹縫厚0.7毫米,背縫厚1毫米,內側有橫格。種子8-10個,胎座稍超出果片中部,種柄極短。果梗長1-2厘米。
該物種屬於傘形花系——Ser. I, Umbelliferae Chang et Yan,花序為簡單的傘形花序,稀為總狀花序。
生長環境
分布於東半球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我國有約34種,產西南部至台灣,有些供觀賞用,有些種類的木材有用。常綠灌木,灌木是沒有明顯主幹的木本植物,植株一般比較矮小,不會超過6米。從近地面的地方就開始叢生出橫生的枝幹。都是多年生。一般為闊葉植物,也有一些針葉植物是灌木,如刺柏。如果越冬時地面部分枯死,但根部仍然存活,第二年繼續萌生新枝,則稱為“半灌木”。如一些蒿類植物,也是多年生木本植物,但冬季枯死。
或喬木;葉互生,全緣或有波狀齒缺,在小枝上的常輪生;花為頂生的圓錐花序或傘房花序,或單生於葉腋內或頂生;萼片、花瓣和雄蕊均5枚;花瓣狹,基部粘合或幾達中部;子房上位,不完全的2室,稀3-5室,有胚珠數顆生於側膜胎座上;果為一球形或倒卵形的蒴果,果瓣2-5,木質或革質;種子數顆,藏於膠質或油質的果肉內。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廣東北部。
主要價值
物種的根及果實常供藥用。根皮治毒蛇咬傷,有鎮痛、消炎等作用。種子在中藥里作山梔子用,有鎮靜、收斂,止咳等功效,亦可榨油,為工業用油脂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