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幾維鳥(褐幾維)

褐幾維鳥

褐幾維一般指本詞條

褐幾維鳥(學名:Apteryx australis)又譯為鷸鴕,因其尖銳的叫聲“keee-weee”而得名。褐幾維鳥的身材小而粗短,嘴長而尖,腿部強壯,羽毛細如絲髮,由於翅膀退化,因此無法飛行。褐幾維鳥很容易受到驚嚇,大部分的活動都在夜間進行,覓食時用尖嘴靈活地刺探,長嘴末端的鼻孔可嗅出蟲的位置,進而捕食。主要食物包括泥土中的蚯蚓、昆蟲、蜘蛛和其他無脊椎動物。壽命可達三十年,是紐西蘭的特產,也是紐西蘭的國鳥及象徵。分布於紐西蘭南島北島斯圖爾特島,分別為3個亞種,也是數量最稀少的種類。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外形特徵

褐幾維鳥體長46 -50厘米 ,雄鳥體重2.125 千克,雌鳥體重4千克。 屬鷸鳥類中最原始的鳥類。它有一個小頭,身體形狀如梨果,渾身長滿蓬鬆細密的羽毛,羽毛柔軟不具羽翈。退化的翅膀被羽毛所覆蓋,沒有尾羽,不能飛翔。雙腿粗短有力,善於奔跑,時速可達16公里。幾維鳥喙尖而細長有10厘米左右,喙基處長有貓一樣的鬍鬚;鼻孔生在長而可以彎曲的嘴尖上而不是在嘴的基部;眼小,在白日視力也不足;耳孔大而發達,嘴基部有很長的須(可能有觸覺)。頸部很短,耳朵高度靈敏發達,羽毛斑駁由木炭灰至淺棕色。
兩性異形,雌鳥大得多,差異超過1千克。與其他大多數鳥類最大的不同是不會飛翔,只能在地面上行走。它們腿位於身體的後方,短而粗壯,腿強健,肌肉發達;四趾均有大爪。具有強大的跗跖部,跗跖的前後緣還具有六角形的角質鱗片。腳上具有4個小而平的趾,3趾向前,1趾向後,趾上均有銳利的爪,便於在土地上挖掘,尋覓食物。

棲息環境

棲息於茂密的森林,在夜晚活動於黑暗的蕨類叢中。褐幾維鳥居住在洞穴里,巢穴挖成後要經過幾個星期後才可以使用,這樣是為了便於苔蘚和自然植被重新生長出來,便於偽裝。

生活習性

一對褐幾維鳥可能在自己的領地上挖上100個洞穴用作避難所,通常每天改變住所。它們白天不離開洞穴,除非在危險的情況下。一般在夜間出洞。覓食時間在太陽落山後約30分鐘後進行。以昆蟲,蝸牛,蜘蛛,蠕蟲蜈蚣蠐螬和許多直翅目為主,甚至可以吃掉小蜥蜴和老鼠,也吃落在地面上的水果和漿果。幾維鳥的鼻孔不象畫眉或者燕子一樣長在鳥喙根部,而是在嘴巴的尖端,它的嗅覺非常好,可以嗅到地下十幾厘米深處的蟲子,然後用爪子或者嘴巴把它挖出來吃掉。此外,它的嘴巴還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功能——當它需要休息的時候,嘴巴可以當成第三條腿,如同三角架一樣把身體撐起來,輕鬆而穩定。
它們善於奔走,用腳爪挖掘,或者用長嘴東啄西啄,從泥土裡、地面腐葉敗枝中啄食蚯蚓、昆蟲和軟體動物,它們的食量很大,一次要吃上數十條蚯蚓,一天能吞食500—600條蠕蟲。當地人傳說,幾維鳥還有許多獨特的本領,比如能從樹洞中拖出兔子,甚至能在海岸的淺灘里捕魚。
幾維鳥的視力都很差,性情羞怯而膽小,但是聽覺和嗅覺卻非常敏銳,此外還有靈敏的觸覺,這些特點十分適合在夜間活動。它在活動時,常常會發出“kiwi一kiwi”的叫聲,雄鳥叫聲尖細,雌鳥叫聲較為嘶啞。幾維鳥同當地居民們的關係也非常好,如果夜間沒有關門,它們往往會冒失地闖進屋子裡來,成為“不速之客”。它們不僅對人沒有惡意,而且似乎總是打算和人一起多呆一會兒。它們往往好奇而貪玩,一不注意,就會拖走屋子裡的叉、匙等小物品。

分布範圍

褐幾維鳥是幾維鳥中最常見的,在紐西蘭南島北島斯圖爾特島都有分布,並在這3個島分布有3個不同的亞種。
褐幾維鳥分布圖褐幾維鳥分布圖

繁殖方式

褐幾維鳥是嚴格的一夫一妻制鳥類。夫婦至少在一起生活2或3個繁殖季節。幾維鳥由於不會飛翔,只好將巢築在樹幹的下部,或者直接在地面上營巢。繁殖期在深秋,卵在雌鳥體內的孕育期長達一個月,在整個懷孕期間,雌鳥必須儲備足夠的脂肪,用於產生一個營養善良好的鳥卵。因為不能飛,幾維鳥的巢往往在樹幹根部的樹洞裡,有時候就在地面上。幾維鳥的生殖能力不強,一般雌鳥要1年才下一次蛋,每次1~2個。卵白色。幾維鳥個頭雖然不大,但它的蛋卻很大,平均435克,孵化過程長達將持續84天,一般是由雄鳥孵化。出生之後1周,雛鳥繼續消耗體內殘存的卵黃提供營養,然後就才開始跟著雄鳥學習覓食和各種生存技巧。絨毛的小鳥的羽毛是均勻的褐色,雛鳥的生長也很緩慢,要大約4年才能成熟。

亞種分化

褐幾維鳥(3亞種)
中文名稱
拉丁學名
1.
Apteryx australis australis
2.
Apteryx australis awryi
3.
Apteryx australis mantelli

種群現狀

基於引進物種造成的年度跌幅,這個物種的內陸數量可能會極其迅速地下降。然而,斯圖爾特島的褐幾維鳥的數量還是穩定的,因此整體下滑的速度可能要慢一些,但仍然迅速減少,總體處於弱勢地位。
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基於地緣關係,在過去千萬年均被海洋隔開,遠離亞洲及其他大洲。因此紐西蘭沒有受到來自亞洲的肉食動物的侵擾,使得這片與世隔絕的島嶼,一度成為鳥類的天堂,許多獨特的鳥類也得以在此繁衍,尤其是不會飛的鳥,更是其他大洲所沒有的。
但自毛利人,歐洲人相繼發現這塊處女地以來,他們帶來的外來物種,如鼠、狗、羊、牛、馬、貓等,不僅遂漸變成強勢動物,也改變了紐西蘭的生態平衡。此外,島上的白鼬會對雛鳥構成威脅。加上人類活動如開墾、建設等,破壞和侵犯原本鳥類的棲息地,所幸,動物的保保越來越受重視,褐幾維鳥在斯圖爾特島和少數的森林國家公園都還可看到它們的蹤跡。
另外,紐西蘭政府鑒於貓類(肉食動物)對幾維鳥的威脅最大,已頒布法例,對有幾維鳥出沒地區的家貓實施宵禁,以減低幾維鳥在夜間出動時被貓殺掉。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易危(VU)。
屬於《華盛頓公約》附錄Ⅱ:一級保護動物。
(註:褐幾維鳥全部圖片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