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書名:複雜系統理論基礎
- 作者:歐陽瑩之(Sunny Y.Auyang)
- 原版名稱:Foundations of Complex System Theories
- 譯者:田寶國、周亞、樊瑛
- ISBN:7-5428-2966-1/N.483
- 頁數:419
- 定價:RMB:36.50
- 出版社: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2-10
- 開本:20開
內容簡介,目錄,精彩片段,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本書的相當大部分致力於對科學理論和模型的表述,從而為進行哲學分析提供素材。由於多體系統的複雜性,諸學科基本上依賴於理想化和近似,各學科部分成了許多強調系統不同假面的模型。我將盡力展開模型。背扣的假設和預設,便於讀者評價它們那些通常是有文化影響的聲稱。除了對一般概念進行澄清,我希望本書可以激起不同領域科學家之間的相互對話,不僅關於他們正在研究什麼,還關於他們正在如何進行。因此,我努力使本書的內容易於一般讀者理解,把諸學科的概念結構(conceptual struc-tures)儘可能解釋清楚,儘量少引用行話,並在每一專業術語第一次出現時予以解釋。由於本書的覆蓋面很廣,我將力求簡明,使主要思想凸現出來,而不拘泥於細節。
目錄
序言
第1章 導論
1 複雜組合系統的綜合微觀分析
2 論題、理論、範疇
3 濟學、進化生物學、統計物理學
第一篇 平衡
第2章 組合系統理論
4 世界的組織層次和描述性層次
5 小系統的演繹構建
5 多體系統的綜合微觀分析
6 理想化、近似、模型
7 科學的聯邦制與帝國制的統一
8 平衡與最最佳化
第3章 個體:組分與系統
9 個體及其可能性:態空間
10 統計力學論題的完整性
11 進化單位和選擇單位
12 作為理想最佳化者的經濟個體
第4章 局境個體和局勢
14 獨立個體近似
15 在自洽場中的單個粒子
16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價格接受者
17 適合度、適應和環境
第5章 相互作用個體與集體現象
18 中間結構層和個體
19 集體激發及其耦合
20 戰略競爭和工業組織
21 群體結構和利他主義的進化
第6章 複合個體和湧現特徵
22 系統整體上的湧現特徵
23 相變中的自組織
24 生物系統的適應性組織
25 通脹、失業及其微觀解釋
第二篇 動力學
第7章 動力學系統的時間性
26 時間性和可能性
27 過程與時間
28 過去、現在、將來
第8章 時間維中的複雜性
29 確定性動力學:態空間圖
30 穩定性、不穩定性、分叉
31 混沌和可預測性
32 確定性概念和隨機性概念的統一
33 統計力學的基礎
34 因果性而不是決定論
第9章 隨機過程及其解釋
35 機率演算和隨機過程
36 商業周期的確定性模型和隨機模型
37 適者生存還是幸者生存?
38 統計力學中的因果性和隨機性
39 機率性而非偶成論
第10章 方向性、歷史、期望
40 因果性和時間不對稱性
41 自然歷史中的敘述和理論
42 動態最最佳化、期望、不確定性
第11章 後記
43 回顧與展望
注釋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第1章 導論
1 複雜組合系統的綜合微觀分析
2 論題、理論、範疇
3 濟學、進化生物學、統計物理學
第一篇 平衡
第2章 組合系統理論
4 世界的組織層次和描述性層次
5 小系統的演繹構建
5 多體系統的綜合微觀分析
6 理想化、近似、模型
7 科學的聯邦制與帝國制的統一
8 平衡與最最佳化
第3章 個體:組分與系統
9 個體及其可能性:態空間
10 統計力學論題的完整性
11 進化單位和選擇單位
12 作為理想最佳化者的經濟個體
第4章 局境個體和局勢
14 獨立個體近似
15 在自洽場中的單個粒子
16 完全競爭市場中的價格接受者
17 適合度、適應和環境
第5章 相互作用個體與集體現象
18 中間結構層和個體
19 集體激發及其耦合
20 戰略競爭和工業組織
21 群體結構和利他主義的進化
第6章 複合個體和湧現特徵
22 系統整體上的湧現特徵
23 相變中的自組織
24 生物系統的適應性組織
25 通脹、失業及其微觀解釋
第二篇 動力學
第7章 動力學系統的時間性
26 時間性和可能性
27 過程與時間
28 過去、現在、將來
第8章 時間維中的複雜性
29 確定性動力學:態空間圖
30 穩定性、不穩定性、分叉
31 混沌和可預測性
32 確定性概念和隨機性概念的統一
33 統計力學的基礎
34 因果性而不是決定論
第9章 隨機過程及其解釋
35 機率演算和隨機過程
36 商業周期的確定性模型和隨機模型
37 適者生存還是幸者生存?
38 統計力學中的因果性和隨機性
39 機率性而非偶成論
第10章 方向性、歷史、期望
40 因果性和時間不對稱性
41 自然歷史中的敘述和理論
42 動態最最佳化、期望、不確定性
第11章 後記
43 回顧與展望
注釋
參考文獻
人名索引
主題索引
精彩片段
愛因斯坦(Einstein)曾經說過:“如果沒有界定範疇和一般概念,思考就像在真空中呼吸,是不可能的。”他的話回應了西方哲學的一個長期傳統,即我們的經驗和知識是被範疇或一般概念的框架所建構的。範疇框架(categorical framework)包含我們對這個可理解世界的最基本的、一般性的預設,以及我們在其中的地位。它不是外界強加的,而是像氧融合在呼吸生物體的血液中那樣,已經固化在我們的客觀思想之中。既然範疇微妙地影響著我們的思考,重要的是考察它們,就像檢驗我們呼吸的空氣是否被污染過。從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到康德(Kant),很多哲學家一直竭力把這些範疇從我們實際思想中抽象出來,加以闡述,進行批判。
作者簡介
歐陽瑩之(Sunny Y.Auyang),女,美籍華裔物理學家、科學學家,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現主要從事科技與哲學研究,特別是複雜系統理論研究。著有《複雜系統理論基礎》、《工程學——無盡的前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