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綜合卷

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綜合卷

《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綜合卷》是2015年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組。

基本介紹

  • 書名: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綜合卷
  • 作者: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項目組
  • 出版社: 電子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05月
  • 頁數:536 頁
  • 定價:598 元 
  • 開本:16 開
  • ISBN:9787121258176
  • 千 字 數:1004
  • 版 次:01-01
內容簡介,目錄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質檢總局,從2013年至2014年聯合組織開展的“製造強國戰略研究”重大諮詢研究項目的研究成果。 本書針對我國從製造大國到製造強國發展中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同時深入研究機械、航空、航天、軌道、船舶、汽車、電力裝備、信息電子、冶金、化工、紡織、家電、儀器十三個領域的製造業發展,提出建設製造強國的指標體系,明確我國跨入製造業強國行列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提出我國實現製造強國的發展思路、頂層設計、技術路線、產業化路徑、政策建議,為國家研究制定“中國製造2025”提供了科學支撐。

目錄信息

製造強國戰略研究總報告 1
課題組成員名單 2
一、引言 4
二、我國製造業面臨新的戰略形勢和重要使命 4
三、製造強國戰略指導方針與戰略目標 14
四、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八項戰略對策 22
五、加快製造業體制改革與政策調整 34
(一)市場競爭政策 35
(二)金融政策 35
(三)財政和稅收政策 36
(四)創新政策 36
(五)中小企業政策 37
(六)對外開放政策 38
六、關於實施製造強國戰略的四項建議 38
(一)組織制定和實施“中國製造2025” 38
(二)制定《關於加快製造業質量升級的指導意見》 39
(三)設立國家製造業發展領導機構 40
(四)制定鼓勵使用國產高端裝備政策 40
七、結束語 41
參考文獻 41
製造強國的主要指標研究 43
課題組成員名單 44
一、引言 45
二、主要工業已開發國家強國之路研究 45
(一)重視國民教育,創新和人才是製造業可持續發展的原動力 46
(二)強大的製造業是實現工業化的根本,應積極占據全球製造業價值鏈高端 47
(三)工業化進程中應重視和加速製造業轉型升級 48
(四)合理利用資源、防止環境污染,重視綠色低碳、節能減排 48
(五)適度把握政府巨觀調控力度並規範市場機制,積極營造良好市場環境,
培養大企業和知名品牌的同時加強對中小企業的扶持 48
(六)發展製造業產業集群並進行合理布局 49
(七)促進制造服務業與製造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49
三、我國製造業發展現狀 50
(一)近十年來我國製造業取得的成績 50
(二)我國製造業存在的問題及差距分析 56
四、製造強國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 58
(一)製造強國內涵和特徵 58
(二)製造強國評價模型構建 59
(三)製造強國指標體系構建 62
(四)評價內容及方法 67
(五)主要評價指標體系的特點說明 70
五、製造強國評價與預測 70
(一)製造強國指數綜合評價 70
(二)製造強國指數分項評價 74
(三)我國製造強國進程分析 77
六、製造強國的戰略路徑 84
(一)繼續保持製造業規模優勢 85
(二)著力提升製造業質量效益 87
(三)積極推進制造業結構最佳化 94
(四)始終堅持製造業可持續發展 99
(五)努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104
(六)改革完善製造業體制與機制 104
七、對今後工作的建議 105
參考文獻 106
製造業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究報告 111
課題組成員名單 112
一、引言 113
二、創新驅動發展是新時期我國製造業的戰略選擇 114
(一)創新是我國製造業實現大而強的關鍵 114
(二)創新是應對嚴峻國際挑戰的根本出路 116
(三)創新是抓住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的有效手段 118
三、我國製造業創新能力現狀與分析 120
(一)我國製造業技術創新曆程 121
(二)我國製造業創新能力獲得較大提升 122
(三)我國製造業創新能力仍有較大差距 123
(四)製造業創新能力不強的主要原因 125
四、我國製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的思路和目標 128
(一)總體思路 128
(二)總體目標 129
五、實施製造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重點任務 130
(一)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 130
(二)積極推進綠色製造 131
(三)促進“四基”發展 133
(四)突破優勢和戰略必爭行業核心技術 134
(五)推進向服務型製造轉型 137
(六)提高創新設計能力 139
(七)實施製造業重大創新工程 140
六、建立製造業技術創新體系 142
(一)加強企業的技術創新主體地位 143
(二)加強產業共性技術研發 144
(三)加速創新成果產業化 146
(四)培養創新型人才 147
七、結束語 148
參考文獻 149
製造質量強國戰略研究 151
課題組成員名單 152
一、引言 153
二、實施製造質量強國戰略的重要意義 154
(一)促進轉型發展 154
(二)支撐消費升級 155
(三)增強競爭能力 157
(四)維護社會穩定 158
三、我國製造質量現狀及國際發展趨勢 158
(一)製造質量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159
(二)製造質量發展面臨重大挑戰 159
(三)國際製造質量發展趨勢 163
四、我國製造業質量發展的指導思想與戰略目標 167
(一)指導思想 167
(二)主要標誌 167
(三)總體目標 168
(四)評價指標體系 168
(五)主要指標預測 169
五、提升製造質量的戰略對策 177
六、提升製造質量的建議 186
參考文獻 189
製造服務戰略研究報告 191
課題組成員名單 192
一、引言 193
二、製造服務化發展趨勢 194
(一)製造業向服務化轉型 194
(二)製造產業鏈延伸出高附加價值的服務環節 194
(三)製造業展現全球性分工 195
(四)製造產業鏈分化出製造服務業 196
(五)製造服務業的跨產業融合 197
(六)製造服務化基本內涵 198
(七)我國製造業正面臨戰略轉型關鍵階段 199
三、服務型製造發展模式 202
(一)製造業研發設計 202
(二)製造業銷售服務 209
(三)製造業信息服務 211
(四)製造業物流服務 215
(五)製造業金融服務 218
(六)製造業人力資源服務 219
四、製造服務業發展方向 220
(一)加速發展研發設計服務業 220
(二)融合發展製造信息服務業 225
(三)最佳化發展製造物流服務業 230
(四)推進發展人力資源服務業 235
(五)改革發展製造金融服務業 240
五、製造服務化戰略 246
(一)製造服務化總體戰略 246
(二)服務型製造發展戰略 247
(三)製造服務業發展戰略 251
參考文獻 255
“工業綠色發展工程科技戰略及對策”項目綜合報告 257
課題組成員名單 258
引言 260
一、綠色循環低碳發展的內涵與由來 261
二、工業綠色發展現狀和面臨的挑戰 263
(一)工業綠色發展現狀 263
(二)工業綠色發展面臨的挑戰 265
三、工業綠色發展趨勢和戰略目標 269
(一)工業綠色發展趨勢及拐點分析 269
(二)產業間及與社會的生態連結 271
(三)工業綠色發展戰略目標 274
四、工業綠色發展工程科技的戰略對策 284
五、工業綠色發展工程科技的政策建議 285
中國製造業體制機制改革與政策調整研究 289
課題組成員名單 290
一、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成就與體制機制政策存在的突出問題 291
(一)中國製造業的發展成就 291
(二)中國製造業發展的成功經驗 298
(三)中國製造業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 301
(四)中國製造業體制機制存在的突出問題 305
(五)中國製造業政策體系存在的突出問題 310
二、中國製造業體制機制改革與政策調整的重要意義 315
(一)中國經濟繼續發展的需要 316
(二)發展階段轉變的需要 319
(三)應對內外部壓力的需要 322
三、製造強國發展的主要經驗與啟示 326
(一)製造強國製造業體制演進與政策作用 326
(二)製造強國產業政策的特點 330
(三)製造強國發展經驗的啟示 334
(四)製造強國發展經驗的教訓 338
四、中國製造業體制機制改革總體思路和重點 340
(一)製造強國的特徵與中國製造業體制機制改革目標 340
(二)改革的總體思路與基本原則 344
(三)改革重點 350
五、中國製造強國戰略的政策體系 356
(一)構建實施中國製造強國戰略的組織保障與政策程式 356
(二)關鍵領域政策的調整和完善 360
參考文獻 372
領域課題報告一:機械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375
課題組成員名單 376
引言 377
一、工具機製造業 377
(一)產業現狀 378
(二)世界工具機製造業發展趨勢 379
(三)與世界工具機強國對比分析 380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384
(五)重點任務 385
(六)保障措施 386
二、基礎製造工藝與裝備 387
(一)產業現狀 387
(二)我國基礎製造工藝與裝備強國特徵 388
(三)產業發展趨勢 391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392
(五)重點任務 393
(六)保障措施 397
三、機械基礎件 398
(一)產業現狀 398
(二)我國機械基礎件強國特徵 399
(三)發展趨勢 401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01
(五)重點任務 402
(六)保障措施 404
四、工程機械 405
(一)行業現狀 405
(二)發展趨勢 407
(三)與對標企業對比分析 408
(四)工程機械強國指標體系 410
(五)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11
(六)重點任務 412
(七)保障措施 414
五、工業機器人 416
(一)產業現狀 416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17
(三)產業發展趨勢 418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18
(五)重點任務 419
(六)保障措施 421
參考文獻 422
領域課題報告二:航空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23
課題組成員名單 424
(一)產業現狀 425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25
(三)產業發展趨勢 426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27
(五)重點任務 428
(六)保障措施 430
參考文獻 430
領域課題報告三:航天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31
課題組成員名單 432
(一)產業現狀 433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33
(三)發展趨勢和形勢 434
(四)發展戰略與發展途徑 435
(五)航天裝備製造能力提升的重點任務 436
(六)保障措施 438
領域課題報告四:軌道交通裝備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41
課題組成員名單 442
(一)產業現狀 443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44
(三)產業發展趨勢 444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45
(五)重點任務 446
(六)保障措施 447
參考文獻 448
領域課題報告五:船舶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49
課題組成員名單 450
(一)產業現狀 451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52
(三)產業發展趨勢 453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53
(五)重點任務 454
(六)保障措施 456
參考文獻 457
領域課題報告六:汽車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59
課題組成員名單 460
(一)產業現狀 461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62
(三)產業發展趨勢 463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63
(五)重點任務 464
(六)保障措施 466
領域課題報告七:電力裝備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67
課題組成員名單 468
(一)產業現狀 469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469
(三)產業發展趨勢 470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71
(五)重點任務 472
(六)保障措施 474
領域課題報告八:鋼鐵工業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77
課題組成員名單 478
(一)產業現狀 479
(二)我國與強國的對比分析 479
(三)產業發展趨勢 480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480
(五)重點任務 481
(六)保障措施 482
領域課題報告九:石化工業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485
課題組成員名單 486
(一)產業現狀 487
(二)我國與強國的對比分析 488
(三)世界發展趨勢 489
(四)我國成為強國的發展戰略及目標 489
(五)重點任務 491
(六)發展路線圖 496
(七)保障措施 498
參考文獻 498
領域課題報告十:信息電子製造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501
課題組成員名單 502
一、引言 505
二、積體電路 506
(一)產業現狀 506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506
(三)產業發展趨勢 507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08
(五)重點任務 509
(六)保障措施 511
三、計算機與軟體產業 511
(一)產業現狀 512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513
(三)產業發展趨勢 515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16
(五)重點任務 516
(六)保障措施 518
四、通信設備 519
(一)產業現狀 519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520
(三)產業發展趨勢 521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21
(五)重點任務 522
(六)保障措施 524
五、消費電子 524
(一)產業現狀 525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525
(三)產業發展趨勢 526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27
(五)重點任務 528
(六)保障措施 530
六、新型顯示產業 531
(一)產業現狀 531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533
(三)產業發展趨勢 534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35
(五)重點任務 536
(六)保障措施 538
領域課題報告十一:家用電器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539
課題組成員名單 540
(一)產業現狀 541
(二)我國與強國的對比分析 542
(三)產業發展趨勢 546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47
(五)重點任務 547
(六)保障措施 549
領域課題報告十二:紡織工業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551
課題組成員名單 552
(一)產業現狀 553
(二)我國與強國的對比分析 554
(三)產業發展趨勢 555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途徑 556
(五)重點任務 557
(六)保障措施 558
領域課題報告十三:儀器(醫療和環保)強國戰略研究報告摘要 561
課題組成員名單 562
(一)產業現狀 564
(二)我國與強國對比分析 565
(三)產業發展趨勢 566
(四)發展戰略和發展目標 567
(五)重點任務 568
(六)保障措施 570
參考文獻 571
附錄A:製造強國指標歷史發展趨勢及特徵分析 573
(一)製造業增加值 574
(二)製造業出口占全球製造業出口總額比重 575
(三)出口產品召回通報指數 577
(四)本國製造業擁有的世界知名品牌數 577
(五)製造業增加值率 578
(六)製造業全員勞動生產率 579
(七)高技術產品貿易競爭優勢指數 580
(八)銷售利潤率 581
(九)基礎產業增加值占全球基礎產業增加值比重 582
(十)全球500強中本國製造業企業營業收入占比 583
(十一)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占本國製造業增加值比重 584
(十二)標誌性產業的產業集中度(C5) 585
(十三)單位製造業增加值的全球發明專利授權量 586
(十四)研發投入強度 587
(十五)製造業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 588
(十六)單位製造業增加值能耗 589
(十七)工業固體廢物利用率 590
(十八)信息化指標(NRI指數) 591
附錄B:美國等工業已開發國家及地區有關“再工業化”資料 593
(一)已開發國家及地區“再工業化”戰略相關資料 593
(二)美國“先進制造夥伴”計畫 594
附錄C:德國“工業4.0”戰略 597
附錄D:主要工業國家質量發展的經驗總結 599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