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中國

製造中國

《製造中國》是2007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葛凱。本書以中文、日文和英語的檔案,雜誌、報紙和書籍為文獻基礎,第一次探討了民族主義與消費主義之間的歷史紐帶,重新解釋了中國近代史的基本方面,並為洞悉所有近代國家中的類似聯繫提出了方法上的參考。

基本介紹

  • 又名:消費文化與民族國家的創建(社會文化史譯叢)
  • 作者:(美)葛凱
  • 譯者:黃振萍
  • ISBN:9787301112670
  • 頁數:442
  • 定價:40.00元
  • 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7
  • 裝幀:平裝
  • 叢書:  社會文化史譯叢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中國人要用中國貨!”這是中國20世紀早期的國貨運動中的醒目標語之一。這場運動通過灌輸中國是有著自己“國貨”的“民族國家”的觀念,尋求把消費與民族主義联系起來。這場運動影響了中國初萌的消費文化的方方面面,從衣服到食品添加劑這樣的時尚、從博物館到百貨商店、從產品展覽到廣告,莫不如此。同時,反帝抵制外貨運動、國恥紀念、國貨展覽會、對不忠實的消費者的詆毀以及中國工業部門的提倡,都強化了民族主義消費,並傳布了這樣的信息——愛國的中國人使用中國工人在中國人擁有並管理的工廠用中國原料製造的產品。
在本書中,葛凱(Karl Gerth)認為,影響近代(modern)世界的兩大關鍵力量——民族主義(nationalism)和消費主義(consumerism)先後在中國滋長。在20世紀早期,民族主義把每件商品貼上“中國的”或“外國的” 標籤,消費文化變成了民族性概念被清晰表達,被制度化及被實踐的場所。

作者介紹

葛凱(Karl Gerth):
2000年獲哈佛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專業方向為近現代中國史。現為英國牛津大學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本書英文版列入“哈佛東亞專論”,2003年由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與中國的情緣始自1986年,當時他作為一個大學生在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中文。此後他幾乎每年都到訪中國,或遊學或研究。其間為研究民國史,他在台灣生活了三年。此外,為完成博士論文,他還到日本東京大學專門學習、研究了兩年的中國近現代史。
目前葛凱教授正在寫作兩本有關中國的專著:其一集中考察消費文化在20世紀中國的變遷;其二則以1950年代為關注焦點,一方面考察中國的城市市場文化在這一階段是如何被摧毀的,另一方面揭示這一階段的國際冷戰如何反映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

作品目錄

目 錄
圖表目錄………………………………………(1)
中文版序言……………………………………(1)
英文版序言……………………………………(4)
導論…………………………………………(1)
第一部分 語境與個案研究
第一章
商品危機及國貨運動的起源…………(29)
第二章
男人形象的民族化……………………(71)
第二部分 作為抵抗的消費
第三章
國貨運動和反帝抵貨運動,
1905—1919…………………………(127)
第四章
國貨運動和反帝主義抵制活動,
1923—1937…………………………(163)
第三部分 展覽綜合體
第五章
民族主義商品展覽會………………(207)
第六章
1928年展覽會建立的民族主義
視覺認知……………………………(249)
第四部分 民族國家、性別與市場
第七章
女性消費群體的民族主義化…………(287)
第八章
塑造愛國企業家………………………(335)
結論………………………………(359)
參考書目………………………………………(373)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