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片廠制度又譯大公司制度,美國電影史上出現的一種大公司生產電影的製片模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製片廠制度
- 又稱:大公司制度
- 模式:大公司生產電影的製片模式
- 特點:流水線式的製片模式
概述,產生背景,特點,弊端及其調整,
概述
產生背景
20世紀20年代初,美國電影業蓬勃發展,獲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各大財團紛紛看好電影,向電影業投資,並插手電影經濟和影片製作過程,使得電影的生產越來越規範化和商業化,逐漸形成了製片廠制度的模式。
特點
1、大而全的製片企業,採用流水線式的製片方式。製片廠內分工精細,影片製作從故事創意到拍攝完成,每一環節都有明確的分工和具體的部門和集體進行操作,個人的創造消融在集體合作之中。
2、製片人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利,在影片製作過程中所產生的作用凌駕於導演之上。製片人是實現影片商業價值的關鍵,是連線金融勢力和影片製作過程的樞紐。因此,為保證影片的盈利,他可任意更換製片導演、演員等人選,甚至改變劇情。
3、創生了明星制,並與之相輔相成。流水線式的生產方式使電影越來越缺乏創意,明星制因此誕生,並彌補了製片廠制度的先天弱點。保障影片市場收益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利用電影演員在觀眾心目中的特殊地位,使演員成為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明星。
弊端及其調整
製片廠制度雖然符合影片生產的商業規律,但卻扼殺了很多具有藝術才華的創造力,使電影藝術逐漸走向程式化和類型化。隨著電視的興起、獨立製片的衝擊和具有藝術色彩的歐洲電影湧入美國,美國電影業也開始注重導演的地位。經過一系列的調整,製片廠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壓制藝術的弊病,生產出了不少具有藝術創造性的商業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