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者與死者》是諾曼·梅勒的成名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場。故事被安排在一個虛構的熱帶小島上,通過兩條平行的線索來展開複雜的情節。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裸著與死者
- 外文名稱:TheNakedandtheDead
- 作者:諾曼·梅勒
- 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
《裸著與死者》-內容簡介,《裸著與死者》-作品賞析,《裸著與死者》-藝術特徵,《裸著與死者》-相關評論,《裸著與死者》-作者介紹,
《裸著與死者》-內容簡介
故事發生在一個虛構的熱帶小島上,通過兩條平行的線索來展開複雜的情節。前一條線索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戰爭情節,後一條線索則深化了作品的主題,使作品的內涵更豐富,更深刻。
這個發生在南太平洋一個小島上的故事讓讀者看到美國軍隊內部官兵之間的關係,看到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裸者與死者》超出了戰爭文學的範疇,是一部帶有象徵意義的書,主題在於表現獸性與理想在人類心靈中的搏鬥。
《裸著與死者》-作品賞析
在眾多的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題的小說中,諾曼·梅勒的《裸者與死者》(TheNakedandtheDead)是出類拔萃的一部。小說的深度在於它不是簡單地記敘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而是以戰爭為背景來反映更為深廣的社會和歷史主題。
《裸者與死者》是諾曼·梅勒的成名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太平洋戰場。故事被安排在一個虛構的熱帶小島上,通過兩條平行的線索來展開複雜的情節。前一條線索提供了生動有趣的戰爭情節,後一條線索則深化了作品的主題,使作品的內涵更豐富,更深刻。
這個發生在南太平洋一個小島上的故事讓讀者看到美國軍隊內部官兵之間的關係,看到美國社會的一個縮影。因此《裸者與死者》超出了戰爭文學的範疇,是一部帶有象徵意義的書,主題在於表現獸性與理想在人類心靈中的搏鬥。書名中的“裸者”,寓意“無遮無掩”、“毫無保障”,也可以理解為“人性已經暴露到赤裸裸的地步”。
《裸者與死者》屬於美國文學創作主流的現實主義和社會批判小說,但也具有濃烈的自然主義色彩。諾曼·梅勒以軍隊生活中的恐怖相壓力,集中反映了社會生活對美國人的威脅和壓迫,以軍隊的森嚴等級象徵戰後的美國社會等級,以戰爭的荒唐代表整個社會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卡明斯和赫思的對立上,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對戰爭的歷史和哲學含義,甚至對整個人生和社會的存在及意義進行發掘。
《裸者與死者》屬於美國文學創作主流的現實主義和社會批判小說,但也具有濃烈的自然主義色彩。諾曼·梅勒以軍隊生活中的恐怖相壓力,集中反映了社會生活對美國人的威脅和壓迫,以軍隊的森嚴等級象徵戰後的美國社會等級,以戰爭的荒唐代表整個社會存在的不合理性,在卡明斯和赫思的對立上,作者以高超的手法對戰爭的歷史和哲學含義,甚至對整個人生和社會的存在及意義進行發掘。
最後赫恩被摧垮,權力打倒理智,獸性戰勝人性。這一結局代表了作者對未來的悲觀看法,梅勒似乎以此來告誡美國公眾,要警惕法西斯主義在這個國家的復甦和蔓延,除非人們有足夠的力量扼止它,否則必將帶來嚴重惡果。這種有刺激性的主題衝破了以往戰爭小說的創作思想,或許這正是《裸者與死者》格外受到公眾歡迎的一個原因。
《裸著與死者》-藝術特徵
這部說的創作手法也是十分成功的。語言是士兵們熟悉的粗獷的“戰壕語言”,毫無做作之感。藝術上作者採用多斯·派索斯“時間機器”的手法,自然的插入和倒敘使作品的層次豐富鮮明,結構嚴謹有序,使人產生一種強烈的藝術整體感。
梅勒的創作特點較為明確,大致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面。其一,就創作風格而言,梅勒“從不走重複過去成功的輕鬆之路”。他的這種創作風格上的非延續性,無疑與其個人經歷和他對作為一個公眾人物的認識緊密相關。其二,梅勒小說中的中心問題是“壞人如何生活?”梅勒本人在接受採訪時也聲稱,他願意做馬克·吐溫作品中的湯姆·索耶,而不願意做哈克·芬恩。其三,梅勒作品中的人物主要是美國社會中享有特權的白人。梅勒在形式上更喜歡場面宏大,人物眾多,情節蕪雜交錯;在內容上則傾向於寫具有普遍意義的社會問題,而不願在寫這些問題時過於彰顯個人的民族文化身份。其四,梅勒喜歡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解釋和評價,他的自我解釋和評價多得過分。
《裸著與死者》-相關評論
雖然諾曼·梅勒承認有許多作品是出於經濟壓力速成的,但即使這樣,它們還是令人難忘並烙上了梅勒獨特的印記。作為記者,梅勒還成功地將小說的寫作技巧融入到紀實作品中,獨創了“非虛構小說”。如今這一獨特文體已經被許多作家、記者所接受和模仿。無怪乎,諾曼·梅勒在被譽為20世紀最偉大的美國作家之一的同時,也被稱為20世紀偉大的記者。有評論家說,自從25歲的諾曼·梅勒1948年憑藉《裸者與死者》衝進美國文壇之後就再也沒有超越這部處女作,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裸者與死者》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諾曼·梅勒以參加菲律賓戰役中的萊特島之戰的經歷,作為《裸者與死者》的寫作素材。小說為我們呈現了一幅血腥的畫卷,諾曼·梅勒對於死亡殘忍而快意的體認,都會讓讀者毛骨悚然。“他們始終生活在瘋狂與非理性中……而我則迷失在死亡的萬花筒里。”或許,梅勒的筆下永遠只有這兩類人物:即喪失了人性良知的“裸者”和被死亡陰影籠罩的“死者”。許多文學批評家把《裸者與死者》視為當時最好的二戰小說。談到自己的代表作《裸者與死者》,“狂妄”的諾曼·梅勒大言不慚:“就我個人而言,《裸者與死者》可能是《戰爭與和平》以來最偉大的作品。另一方面,我同時認為,我對寫作其實一無所知,我本質上是個門外漢。”他說:“我認為小說正走在消亡的路上,但我同時認為自己的職業自然顯得比別人的重要,所以我深信,世界會因此遭受損失。”關於寫作,諾曼曾說過,“在真正走上寫作旅途之前,失落、誘惑,這很容易讓人放棄。”而諾曼從未放棄。
《裸著與死者》-作者介紹
諾曼·梅勒(NormanMailer,1923~2007),1923年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美國猶太裔著名作家,國際筆會美國分會主席,美國“全國文學藝術院”院士,“美國文學藝術研究院”院士。迄今已創作了多部小說、戲劇、詩歌、電影劇本和散文。
梅勒1943年畢業於哈佛,本科專業是空間飛行技術。二戰期間從軍,1944年至1946年在太平洋地區服役。梅勒的代表作有《裸者與死者》、《夜間的軍隊》、《劊子手之歌》等,作品直接反映美國的社會問題和政治問題,曾獲普利茲小說獎等多項獎。梅勒是當代美國文壇的一位風格獨特的作家,不少作品剖析了美國社會中的病態現象,在文體上也敢於作大膽的探索。但作品中不免有一些不健康的成份,如過分渲染了變態心理和變態情慾等。
1948年,梅勒在巴黎寫出了成名作《裸者與死者》,有關於戰爭的現實描寫,也有反思和探索,以其本人的二戰經歷為基礎創作而成。1955年,梅勒與人合作創辦了主要在紐約發行的報紙《村聲》(TheVillageVoice)。1959年的小說《我的廣告》,是一部散文和未完成小說等等文章的雜集,似乎是不加掩飾地流露他的內在,其特殊的文體和姿態引起了年輕一代作家的共鳴。他的新聞報導得到很高評價,他報導過1967年10月在華盛頓的反戰抗議(他參加了抗議並因此入獄),也寫過美國兩黨的總統競選,以及美國的登月計畫。他的作品中批評美國的權力結構造成了集權,新聞報導筆法生動。曾於1968年(《夜間的軍隊》(TheArmiesoftheNight)和1980年《劊子手之歌》(TheExecutioner'sSong)兩獲普利茲獎。1969年,競選紐約市長失利。
2005年,獲得美國國家圖書基金會的美國文學傑出貢獻獎(DistinguishedContributiontoAmericanLetters)。
2007年1月,美國蘭登書屋出版了諾曼·梅勒的小說新作《森林城堡》 (TheCastleintheForest)。
他於2007年11月10日去世(也就是我編輯詞條的今天),死於腎衰竭,84歲。
2007年1月,美國蘭登書屋出版了諾曼·梅勒的小說新作《森林城堡》 (TheCastleintheForest)。
他於2007年11月10日去世(也就是我編輯詞條的今天),死於腎衰竭,8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