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坦的渴意

裸坦的渴意

《裸坦的渴意》是現為中國西部散文學會主席,國家一級作家、《西部散文家》雜誌執行主編、《西部散文選刊》雜誌執行主編劉志成先生的散文作品集。《裸坦的渴意》收錄了《露水河漂流》、《沙柳蕤蕤在生命的高地上》、《遙遠的禿尾河》、《祭奠白鴨》、《靈魂中的另一種疼痛》等作品。

基本介紹

  • 書名:裸坦的渴意
  • 出版社:內蒙古出版集團,內蒙古文化出版社
  • 頁數:412頁
  • 開本:16
  • 作者:劉志成
  • 出版日期:2012年3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6759813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裸坦的渴意》當代中國散文名家典藏,他是近年來橫空出世般造響西部大散文概念的青年散文家;他以宏大的氣勢構築了獨特的充滿激情的精神高地。

作者簡介

劉志成,1973年生於陝北,2007年就讀魯迅文學院第七屆青年作家班,2007年加入中國作協會員,現為中國西部散文學會主席,國家一級作家、《西部散文家》雜誌執行主編、西部散文選刊》雜誌執行主編。散文《懷念紅狐》選入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本。著有散文集《流失在三輪車上的歲月》等12部作品集。主編《中國西部散文百家》(上下冊)等散文選集15本。獲全國第三屆冰心散文獎、第五屆魯迅文學獎入圍獎、2010年華北五省優秀教育圖書獎等100多項獎項。曾被文學界譽為“2003年內蒙古文學年是劉志成散文年”,2007年11月參加過全國第六屆青創會。

圖書目錄

大地的真實(序)
懷念紅狐
裸坦的渴意
待葬的姑娘
陝北歌悠悠
包頭
東勝的街道上走過
鄂爾多斯
刮過明末的那一場大風
獨舞陋室
一條歌的河流
踏過駝峰上的黃昏
杏花灘
福利的聖典
燃燒的高原
漂泊在灕江上的生命
懷望麟洲(節選)
露水河漂流
沙柳蕤蕤在生命的高地上
遙遠的禿尾河
祭奠白鴨
靈魂中的另一種疼痛
浪了一回東風峽
會起東風峽
藍湖泊白湖泊
永遠的陽光
殉葬的童嬰
踏雪錦屏山
靈魂之約
長原烈馬嘯西風
響徹高地的大音
日出龍眼山
像狗一樣行走
潮濕的窺望
被淚淋濕的哀顫
帶著十字架上路
穿越浮塵的光影
在城市的夜色里歌唱
夕陽下打開的秘密
兒是爹心頭的一根勾魂線
一路往哪走
生命的花蕾,在淬鍊中盛開
黑色刻度
洮硯
黑穹里的焰光
月到中秋分外明
傷逝的雪祭
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
行進毛烏素
附錄:
蘇教版高中語文選修課本 《現代散文選讀》課文《懷念紅狐》教參
雄渾浩蕩的風景
沙漠上的花朵一讀劉志成散文《流失在三輪車上的歲月》
中國西部的奇人奇文——讀劉志成散文
西部散文的標誌和僭越——論劉志成散文的精神情感世界

序言

陝北,在當代的文化符號系統中成為孤絕之美均象徵。仿佛那裡的山坡上到處站著阿寶式的人物,頭系羊肚白手巾,圍紅兜兜,以唱歌為己任,那兒越唱越美。
文化真是奇怪,它可以渲染、遮蔽,改變生活的質地,比如把荒涼、貧困變成一種文化資源,而更本質的東西——如溫飽、人的尊嚴,人性的扭曲蒸發了,山川大地的本意則被忽略,最終消失。當代文化最強烈的特徵是把一切藝術樣式,一切訴求和沉思,一切視像與一切聲音都變成電視文藝晚會,以此取代真相與複雜的生活本身。
這是我讀過劉志成散文集《裸坦的渴意》生髮的一個感想,他做的事剛好相反。這本書坦露了大地上的真實,即人的真實。其文其意如列賓畫筆下的俄羅斯大地一般峻切深廣,真實如化凍的水一樣灌注到文字的每一個縫隙。讀者由那么不可思議的人生想到自己的人生。文學的好,在於每一部不管什麼時代,什麼民族的作品,都可作自己人生的鏡子,可以發現自己。文章若想臻於此境,第一項是真實,而非粉飾。
我不認為描寫貧困與愚昧就是真實。我以為,真實首先指人的真實——作者的忠於生活,所寫之人符合歷史。這是第一重門檻。第二重,是作者對生活的敬畏態度,以及他所寫的這部分人對讀者的打動。第三重門檻最難,是表現出真實裡面的美,此處的美包括愛情和永不屈服。是美而不是貧困愚昧打動讀者;被描寫的人物,動物與山川草木無論經歷了怎樣的苦難,最終像壓在石頭下的小草開的花朵一樣,綻放生命的美。
美、歷史、敬畏,打動讀者——這一堆複雜的東西構成了文學的力量,它超越了貧困、愚昧這些經濟學或政治現象學的範疇,形成一番文學景象。它的根基,我稱之為真實。如果不叫真實,叫什麼呢?我找不到更好的概念。
劉志成的散文,把他所經歷的難以面對的生活實景,變成文學的景象和力量。他的《舞蹈在狂流中的生命》,寫村人寧舍性命去搶奪洪流中的炭與樹。他毫無掩攔地刻劃了陝北人的蠻勇與貪婪。這是生命力與貧窮的對決。過去有一句名言,叫“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困難不可怕,最可怕是人的赤裸裸的貧困,此話可改為“貧困讓人連死都不怕,還怕洪水嗎?”作者寫衝決而下的河流,寫河中轉瞬即逝的財富(炭),寫人的命在水裡消失得比樹葉還快。最讓人驚異的是作者寫出了陝北人面對死生的平靜,他們的河裡裝滿了死,卻還去下河搏命,還去賭。看不到人民的這一面,就永遠讀不懂中國。
《懷念紅孤》一文收入蘇教版中學課本,此文寫的讓人牽腸掛肚,文末月滿天心。劉志成的筆無遮攔地寫出人的、動物的利益決鬥最高點,這可能是陝北人的特質。四隻小孤對人而言是錢、是戰利品,對母狐而言是命。作者把母狐寫得多好啊。為了求仔,母狐長嗥,把門,有淚。人說母愛是偉大的。讀了此文,知母愛也是絕望的,是痛苦的,是迴腸九曲的動物詩篇。人性何嘗比獸性更加溫良?只有母親心裡的善念閃出最後的燈光。
劉志成,我想他當年也是窟黑河上奪炭的人。當今中國作家中像他這樣從最底層走出來的人大概不多。如今,他已是有成績的作家,創作旺盛,著作豐盛。高爾基、馬克·吐溫、巴別爾都從生活的沼澤地走到書桌前,他們成為巨匠的原因不光是經歷過苦難,是人道主義挑選了他們,讓他們不朽。人道主義是照得更遠的燈塔,溫暖文學史。而中國作家生於苦難,歸於人文關懷的人真的很少。被功利浮名砸死的作家比在河裡搶炭的死者更多。我希望劉志成帶著一腔對大地的愛,帶著自己熾辣的感情,超越一個又一個障礙向前走,前面有更好的風景等著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