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李崗遺址墓地

裴李崗遺址墓地

裴李崗遺址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河南省新鄭市西北約8公里的裴李崗村西,遺址年代距今約8000年,絕對年代早於仰韶文化1000多年。該遺址出土的器物有獨具一格的文化面貌,被考古學界命名為“裴李崗文化”。

裴李崗遺址的發現填補了我國仰韶文化以前新石器時代早期的一段歷史空白。證明早在8000年前,我們的先民們已開始在中原地區定居,從事以原始農業、手工業和家畜飼養業為主的氏族經濟生產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裴李崗遺址墓地
  • 出土地點:中國河南新鄭裴李崗
  • 所屬年代:新石器時期
中國黃河中游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因1977年首先發現於中國河南新鄭裴李崗而命名。是已知的華北地區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大約出現於前5500~前4900年之間。年代距今8000~7000年。主要分布在河南中部地帶,以裴李崗出土文化為代表,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早期中段以後的文化面貌。
裴李崗遺址中有房基、窯穴、墓地等村落遺蹟,似有一定布局,居住建築集中在遺址中部。窯穴主要在南部,墓地在西部和西北部。房基為方形或圓形半地穴。墓葬集中於公共墓地,墓穴排列有序,多單人葬。磨製石器多於打制石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是帶足磨盤、帶齒石鐮和雙弧刃石鏟。農業占有主要地位,作物是粟。飼養業也已出現,有家豬、家狗、家雞甚至家牛。狩獵仍是重要生產活動,以木製弓和骨制箭為狩獵工具。制陶業已經具有一定規模。陶器有紅褐色砂質和泥質兩種,多碗、缽、鼎、壺等日用器具,陶壁厚薄不勻。
居民的經濟生活以農業為主,種植粟等作物,以磨製帶鋸齒石鐮、石鋤、鞋底形石磨盤與石磨棒等作為農具。制陶業比較原始,採用手制;三足缽、月牙形雙耳壺、三足壺和鼎等陶器在造型上別具風格。住房是方形與圓形的,都是半地穴式建築。有儲藏東西的圓形窖穴。人死後埋入氏族公共墓地,皆長方形土坑墓,多有陶器與石器作隨葬品。裴李崗文化與華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其他類型一樣存有細石殘餘,表明它與以河南靈井和陝西沙苑為代表的中石器遺存有著淵源關係。從建築遺存、埋葬習俗、農業生產,特別是陶器形制、紋飾等方面考察,它與後來的仰韶文化關係更為密切,一般認為,仰韶文化中後岡類型是對裴李崗文化及磁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裴李崗文化與老官台、李家村、磁山諸文化一起是仰韶文化的前身,故被統稱為“前仰韶”時期新時期文化。該文化與磁山文化關係密切。其發現填補了中國早期新石器文化的重要缺項。
裴李崗文化作為中國新石器時代文化的較早遺存,裴李崗文化自七十年代首先在河南新鄭市裴李崗村發現以來,便使人們認識到了仰韶文化之前的中國遠古文化的獨特面貌。分布於河南一帶的這種使用紅陶、以壺盛水盛糧、用三足缽燒飯的早期文化,居然還是中國稻作農業的起源地之一,在裴李崗文化中發現的種植稻、龜骨上的契刻符號等一系列前所未見的內容,使學術界不得不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水平作出重新的評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