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戰場搶修理論與技術

裝備戰場搶修理論與技術

《裝備戰場搶修理論與技術》是國防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石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備戰場搶修理論與技術義項名:
  • 作者:石全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12月
  • 頁數:509 頁
  • 定價:98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18111644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從裝備戰場搶修、戰場損傷預測、分析與評估的基本概念出發,詳細闡述戰場損傷的分析與預測、建模與仿真、毀傷機理與試驗驗證,損傷評估與搶修決策、戰場搶修研究與準備、裝備搶修性與生存性等理論和技術內容;可作為裝備維修及管理專業的博士生、碩士研究生教材,也作為部隊戰場搶修培訓、訓練時的參考資料。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引言
第二節 戰場搶修研究與套用的現狀和發展
一、 國外情況
二、 國內情況
第三節 研究戰場搶修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 戰場搶修與平時維修的區別
二、 裝備戰場搶修研究的基本觀點
三、 戰場搶修在戰爭中的作用
四、 戰場搶修與應急修理
五、 戰場搶修的準備與實施迫切需要理論指導
第四節 戰場搶修理論與技術框架及其研究內容
一、 戰場搶修理論與技術框架
二、 戰場搶修理論的特點
三、 與相關學科的關係
第二章 裝備戰場損傷與損傷機理
第一節 戰場損傷概念
一、 基本概念
二、 戰場損傷的等級劃分
第二節 核、雷射、電磁武器對裝備的損傷影響
一、 核武器對裝備的損傷
二、 雷射武器對裝備的損傷
三、 電磁武器對裝備的損傷
第三節 破片損傷
一、 破片損傷影響因素
二、 破片損傷過程
三、 破片損傷特徵
四、 等效分析
第四節 衝擊波損傷
一、 衝擊波的作用原理
二、 衝擊波的損傷模擬
三、 衝擊波對裝備的損傷閾值
第五節 衝擊振動損傷
一、 衝擊振動的作用原理
二、 衝擊振動的損傷特徵
三、 裝備部件衝擊振動損傷閾值
第六節 電磁損傷
一、 電磁損傷過程與原理
二、 武器裝備的電磁損傷特徵
三、 電子元器件電磁損傷模式和特徵
第七節 引燃與引爆損傷
第八節 熱損傷
一、 電子裝備熱損傷機理
二、 電子裝備熱損傷模式
第三章 典型戰場損傷機理建模與仿真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基於ANSYS/LS-DYNA的破片損傷機理建模與仿真
一、 單因素破片損傷有限元分析
二、多因子的正交試驗設計
三、 破片對靶板的撞擊相圖
四、 基於人工神經網路的損傷模式識別
第三節 基於試驗統計的爆炸衝擊振動損傷機理建模與仿真
一、 地面衝擊振動作用原理
二、衝擊振動的加速度幅值特性
三、 衝擊振動加速度幅值的包絡函式模型
四、 衝擊振動對電子裝備的損傷效應
第四節 基於隨機有限元的裝備疲勞損傷機理建模與仿真
一、 基於隨機有限元的疲勞破壞損傷仿真原理
二、 基於隨機有限元的機械零件壽命分析
三、 基於隨機有限元的零件疲勞可靠性分析
四、 基於GO法的裝備疲勞可靠性分析
第四章 裝備戰場損傷分析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損壞模式與影響分析
一、 意義
二、 威脅機理
三、 損壞模式
四、 損壞模式及影響分析程式
五、 自行火炮損傷模式影響分析案例
第三節 損傷樹分析
一、 基本概念
二、 損傷樹分析與故障樹分析的區別與聯繫
三、 損傷樹分析信息需求
四、 建立損傷樹的時機
五、 損傷樹的結構
六、 損傷樹的畫法
七、 損傷樹事件的層次劃分
八、 損傷樹信息表
第四節 損傷定位分析
一、 基本概念
二、 建立損傷定位流程的基本思路
三、 損傷定位流程圖的結構與畫法
四、 損傷定位分析的原則
五、 常見的檢查檢測方法
六、 貝葉斯推理在損傷定位中的套用
第五節 戰場損傷評估與修複分析
一、 BDAR分析的基本原理
二、 BDAR分析的輸入與輸出
三、 BDAR分析程式
第五章 損傷試驗與驗證
第一節 戰場損傷的試驗
一、 國外戰場損傷數據的獲取
二、 試驗研究的目的
三、 實彈試驗的對象
四、 實彈試驗的時機
五、 實彈試驗的方法
六、 實彈試驗的準備
七、 實彈試驗的實施
八、 實彈試驗結果的分析
第二節 裝備實裝實打試驗
一、 基本情況
二、 主要成果
三、 對比分析與試驗驗證
四、 主要啟示
第三節 裝備靜爆試驗
一、 基本情況
二、 主要成果
三、 對比分析與試驗驗證
四、 主要啟示
第四節 電子裝備衝擊振動損傷試驗
一、 衝擊試驗
二、 掃頻振動試驗
第五節 墨本實彈試驗案例簡介
一、 試驗目標
二、 試驗靶標
三、 試驗彈藥
四、 試驗方案
五、 部分試驗結果
第六節 試驗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一、 “實裝實打”試驗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二、 破片測速試驗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三、 球形靶試驗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四、 衝擊波超壓試驗的數據分析與處理
第六章 裝C34備戰場損傷機率與搶修需求分析
第一節 損傷概 戰場搶修工作量預計與搶修能力計算
一、 概述
二、 裝備戰場搶修項目及資源預計
三、 搶修工作量與搶修能力的預計
第七章 裝備戰傷建模與仿真基礎
第一節 概述
一、 目的與意義
二、 戰場損傷建模與仿真主要內容
三、 戰場損傷模型簡況
第二節 敵對威脅及其對裝備影響分析
一、 敵對威脅的種類和特點
二、 彈體破片對裝備的影響
三、 射彈穿甲毀傷後效的簡化處理
第三節 裝備群損傷仿真幾何模型
一、 基本框架
二、 幾何仿真模型
第四節 直射武器下的裝備戰場損傷模擬
一、 基本假設
二、 裝備中彈機率分布
三、 解析法求部件損傷機率
四、 蒙特卡羅法求部件損傷機率
第五節 裝備損傷修復模型
一、 概述
二、 損傷修復預計模型
三、 典型結果分析
第八章 裝備戰損模擬與預測
第一節 概述
一、 目的意義
二、 主要研究內容
三、 國內外研究現狀
四、 戰鬥損傷模擬框架結構
第二節 威脅特徵及建模
一、 威脅的基本概念
二、 彈藥(威脅傳播物)效能描述
三、 彈藥(威脅傳播物)效能單元的描述與計算
四、 威脅描述模型
第三節 裝備描述模型
一、 裝備功能及功能狀態描述
二、 裝備結構描述
三、 裝備結構簡化
四、 裝備幾何建模
第四節 裝備戰損模擬模型
一、 基本原理
二、 損傷過程研究
三、 基本元素損傷分析
四、 裝備損傷模擬
第九章 戰鬥損傷等級及其機率分布預測
第一節 概述
一、 戰鬥損傷等級研究的現狀和發展
二、 戰鬥損傷等級及機率分布的預測方法
第二節 貝葉斯網路原理
一、 概述
二、 圖模型
三、 貝葉斯網路
四、 貝葉斯網路的推理
第三節 典型裝備貝葉斯網路模型的建立
一、 網路模型拓撲結構的建立
二、 裝備戰鬥損傷等級分級準則
三、 網路模型參數確定
第四節 裝備貝葉斯網路模型推理
一、 貝葉斯網路推理
二、 連線樹
三、 連線樹中的信息傳播
四、 實例分析
第十章 戰場損傷評估智慧型化與專家系統
第一節 裝備戰場損傷評估原理
一、 戰場損傷評估的內容
二、 戰場損傷評估的程式
三、 戰場損傷評估的檢測方法
四、 損傷評估方法
五、 戰場損傷評估報告
第二節 人工智慧技術
一、 知識表示技術
二、 推理技術
第三節 專 家 系 統
一、 專家系統的概念
二、 建立專家系統的目的
三、 專家系統的組成
四、 建立專家系統的過程
第四節 戰場損傷評估專家系統
第五節 戰場損傷評估智慧型化
一、 損傷分析和評估智慧型化需求分析
二、 戰場損傷分析智慧型化過程
三、 戰場損傷評估智慧型化過程
第十一章 面向裝備保障的戰場損傷等級評定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戰損等級劃分與評定
一、 平時維修力量與機構設定
二、 戰時搶修力量的戰鬥編成
三、 戰損等級評定影響因素
四、 戰損等級評定一般過程
第三節 基於規則的損傷等級評定方法
一、 戰損等級評定實施過程分析
二、 基於規則的戰損等級評定推理
三、 戰損等級評定數據信息的獲取
第四節 基於神經網路的損傷等級評定方法
二、 神經網路在戰損等級評定中的套用分析
三、 裝備戰鬥損傷影響因素分析
四、 戰損等級評定神經網路模型的建立
五、 案例分析與實際套用
第十二章 集群裝備戰場損傷評估
第一節 基本問題分析
一、 基本概念
二、 單裝戰損評估與集群裝備戰損評估的比較
第二節 集群裝備戰損評估研究總體框架
一、 核心技術理論研究
二、 基礎技術理論研究
三、 工程套用實踐研究
第三節 部隊戰場搶修組織運行機制分析
一、 戰場搶修任務及其組織指揮
二、 面臨的主要困難
三、 基於戰損評估的戰場搶修指揮套用模式
四、 戰場搶修指揮新模式特點
第四節 集群裝備戰損評估標準與一般流程
一、 集群裝備戰損評估處理流程
二、 集群裝備戰損評估信息流程
三、 集群裝備戰損等級評定標準
第五節 集群裝備戰損評估方法
一、 集群裝備戰損評估的一般方法
二、 面向戰損評估的集群裝備戰鬥力評估建模的基本思路
三、 面向戰損評估的集群裝備戰鬥力評估基本模型
四、 基於模糊隸屬度的集群裝備戰損等級評定模型
第十三章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理論基礎
一、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基本問題
二、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分類
三、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組織機構
四、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基本流程
第三節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技術
一、 目標特性與毀傷特徵分析
二、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指標與毀傷判據
三、 目標毀傷等級劃分與毀傷等級判定
四、 目標毀傷信息的收集與預處理
第四節 目標毀傷效果評估方法
一、 戰時目標毀傷效果評估方法分析
二、 單源信息條件下目標毀傷效果評估方法分析
三、 多源信息條件下目標毀傷效果評估方法分析
第十四章 裝備戰傷應急處理方法和修復措施
第一節 戰場損傷的應急處理方法
第二節 典型損傷模式的搶修方法
一、 機械損傷的搶修方法
二、 電器損傷的搶修方法
三、 其他損傷的搶修方法
第三節 複合材料損傷搶修
一、 碳/環氧複合材料構件的彈傷修補
二、 複合材料內部分層損傷的臨時性修理
三、 蜂窩壁板小孔洞損傷的修理
四、 表面凹坑損傷的修理
第四節 新材料、新技術在應急搶修中的套用
一、 膠接、密封膠
二、 厭氧膠
三、 “車輛維修”產品
四、 新技術套用
第五節 裝備戰場搶救常用方法
一、 遇險裝備自救
二、 遇險裝備拖救
三、 裝備的牽引和輸送
第十五章 戰場搶修的平時準備
第一節 平時的準備工作
第二節 戰場搶修的法規建設
一、 加強戰場搶修法規建設的必要性
二、 戰場搶修行政法規的內容
三、 戰場搶修技術法規的內容和要求
四、 BDAR手冊及編制
第三節 戰場搶修的組織保證與力量建設
一、 引言
二、 戰場搶修的組織保證
三、 戰場搶修力量建設
第四節 戰場搶修的訓練
一、 對戰場搶修訓練工作的一般要求
二、 搶修訓練的原則
三、 搶修訓練的主要內容
四、 搶修訓練方式
第五節 戰場搶修備件保障
一、 概述
二、 戰時備件消耗模型
三、 考慮備件保障度時備件運行量模型
四、 考慮部隊運輸能力的備件運行量模型
第十六章 戰場搶修的組織指揮與管理
第一節 概述
一、 意義
二、 搶修的方針與原則
三、 戰場搶修的時機與地點
四、 搶修的實施程式
第二節 戰時各部門的分工與職責
一、 概述
二、 戰時修理部門的職責和工作程式
三、 戰時器材部門的職責和工作程式
四、 裝備技術指揮部門的職責和工作程式
第三節 戰場搶修的組織指揮
一、 戰場搶修組織指揮原則
二、 裝備技術保障部署
第四節 核損傷的戰場搶修
一、 核損傷搶修的特點
二、 搶救搶修的原則
三、 核條件下搶救搶修工作
第十七章 搶修性基礎
第一節 基本概念
一、 搶修性的提出
二、 搶修性概念
三、 搶修性與裝備質量特性的關係
第二節 搶修性的主要要求
一、 搶修性的定性要求
二、 搶修性的定量要求
第三節 搶修性與裝備研製過程
第四節 搶修性的驗證、仿真與評價
一、 搶修性的試驗驗證
二、 搶修性仿真
三、 搶修性的評價
附錄A 美軍BDAR工作簡介
附錄B 某自行火炮動力系統損傷評估決斷過程
附錄C 重要部件損傷評估流程圖示例
附錄D 損傷評估表
附錄E 標準常態分配隨機數的產生方法
附錄F 計算置信區間時的係數
附錄G 厭氧膠性能及其套用
附錄H 軍械裝備典型損傷模式及搶修方法
附錄I 與戰場搶修有關的常用辭彙(英漢對照)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