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建設理論

關於裝備建設實踐活動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是軍事裝備學理論體系的重要方面,又是國防和軍隊建設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為裝備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裝備建設理論
  • 外文名:theory on military equipment construction
  • 定義:關於裝備建設實踐活動及其規律的理性認識
包括裝備建設基礎理論、裝備建設套用理論、軍事技術發展理論和裝備建設史等。重點是機械化裝備建設理論、信息化裝備建設理論、裝備跨越式發展理論、裝備可持續發展理論、裝備體系建設理論、全系統全壽命理論、裝備建設需求生成理論、裝備發展戰略與規劃理論、裝備工程建設項目管理理論、裝備質量管理理論、裝備全壽命費用控制理論、軍品價格理論等。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建設理論的思想和觀點主要有:需求牽引與技術推動;裝備建設集中統一領導;自力更生,自主創新;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裝備可持續發展;非對稱發展;安全發展;有所為有所不為;科研先行;質量第一;體系建設,系統配套;軍民結合,寓軍於民;大力協同;裝備建設“四個一代”(探索一代、預研一代、研製一代、生產一代);裝備建設“五個成套”(成套論證、成套試驗、成套定型、成套採購、成套交付部隊);行政與指揮兩條線;裝備綜合集成建設等。
在不同的裝備建設歷史時期,人們對裝備建設的認識不斷發展,所形成的裝備建設理論具有不同的特點。
古代石兵器時期,還沒有獨立的兵器製造與建設活動。隨著以金屬冶煉技術為主體的古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套用,銅製和鐵製冷兵器先後出現,並廣泛用於戰爭實踐。古代裝備在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斷提高,人們開始了裝備建設活動,出現了裝備建設理論的萌芽,形成了零散的古代裝備建設觀點。古希臘和古羅馬,裝備建設理論在色諾芬的《居魯士教育》、弗龍蒂努斯的《謀略》及後來韋格蒂烏斯的《論軍事》等軍事著作中都有體現。中國古代,裝備建設思想和觀點集中體現在《武經總要》等一些古代兵學著作的專章中,也散見於《軍政》《軍志》《尚書》《孫子》《吳子》《司馬法》《孫臏兵法》《尉繚子》等兵學經典中。
14世紀以後,武器裝備逐步從原來以冷兵器為主的裝備體系,向以火器為主體的裝備體系轉變。近代裝備建設呈現出許多新特點和新規律,一些火器和機械化裝備建設理論出現。在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推動下,飛機、坦克、潛艇、航空母艦等現代武器裝備相繼誕生,一些新的裝備建設理論出現,裝備建設理論體系真正形成。特別是20世紀60年代以後,出現了規劃計畫預算一體化、全系統全壽命管理、項目管理、定費用設計、技術狀態管理、基於能力的採辦、全壽命費用控制、全面質量管理等理論和觀點,裝備建設理論得到了系統全面地發展。隨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的迅猛發展,一大批高技術武器裝備出現,軍隊裝備建設的方向和重點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裝備建設理論也隨之進入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隨著世界新軍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和戰爭形態的加速演變,裝備體系正加速從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裝備建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特點和規律,裝備建設理論也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①積極探索信息化條件下裝備建設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主要方法,構建適應時代發展、滿足戰爭需要,並與信息化軍隊建設理論和信息化戰爭理論相配套的信息化裝備建設理論體系。②根據裝備信息化、一體化、智慧型化發展的要求,探索信息化裝備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構建信息化裝備發展理論。③根據信息化條件下裝備建設全系統全壽命管理的要求,探索信息化裝備建設管理的特點和規律,構建信息化裝備建設管理理論。④根據信息化裝備建設的要求,及時研究裝備建設中所涉及的基礎性建設理論。如信息化裝備保障建設理論、裝備戰備建設理論、裝備學科建設理論、裝備法制建設理論、裝備人才建設理論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