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大保障觀總論

裝備大保障觀總論

《裝備大保障觀總論》國防工業出版社於2014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宋太亮、王岩磊、方穎

基本介紹

  • 書名:裝備大保障觀總論
  • 作者宋太亮、王岩磊、方穎 
  • ISBN:9787118092172
  • 頁數:517
  • 定價:96.00
  • 出版社國防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裝備保障能力和保障性基本概念,裝備建設大保障觀工程實現,聯合作戰能力與保障工作,確定保障能力和保障性要求,裝備保障性設計特性實現,裝備保障系統設計,裝備全壽命保障能力評價,裝備保障能力發揮保持和改善,裝備保障使能技術,裝備保障建模與仿真,裝備保障經濟性分析,裝備保障信息管理與保障信息化,軟體保障性工程和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管理等。
本書可供裝備管理機關和裝備論證、研製、生產、試驗、部署、使用、保障部門及單位管理人員與工程技術人員閱讀,也可作為高等院校研究生、本科生的教學用書。本書提出的觀點、思想和方法對民用產品的研製、生產和服務也有較好的借鑑和參考作用。

目錄

第1章裝備保障能力和保障性基本概念
1.1裝備保障工作面臨的挑戰
1.1.1裝備保障工作建設與裝備作戰任務需求嚴重脫節
1.1.2裝備全壽命管理體制中缺乏保障工作配套體制和法規
1.1.3裝備保障能力的實現缺乏協作制度
1.1.4裝備全壽命保障費用居高不下
1.1.5從事裝備保障建設人才十分缺乏
1.2裝備保障能力
1.2.1能力和裝備任務能力
1.2.2裝備保障能力的定義與內涵
1.2.3保障能力與作戰能力之間的關係
1.2.4能力與性能、特性和效能
1.3裝備保障性
1.3.1保障性的定義與內含
1.3.2廣義保障性與資源保障性
1.3.3裝備保障能力與保障性目標和保障性要求
1.4本書結構及內容概要
參考文獻
第2章裝備建設大保障觀工程實現
2.1樹立裝備建設大保障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1樹立裝備建設大保障觀的必要性
2.1.2裝備建設大保障觀實現的可行性
2.2實現大保障觀的技術途徑——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
2.2.1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定義
2.2.2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分析過程
2.2.3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與傳統設計工程的統籌協調
2.2.4保障性系統工程與各專業工程技術的統籌協調
2.2.5裝備性能、費用、進度之間的統籌協調
2.3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的主要工作內容
2.4裝備保障性建模與仿真
2.4.1保障性建模與仿真的基本概念
2.4.2保障性建模與仿真的內容
2.4.3保障性建模與仿真的套用
2.5樹立裝備建設大保障觀的對策建議
參考文獻
第3章聯合作戰能力與保障工作
3.1聯合作戰特點
3.2聯合作戰任務
3.2.1聯合作戰任務清單
3.2.2聯合作戰軍事需求制定過程
3.3聯合能力集成開發系統檔案與採辦決策
3.3.1裝備解決方案分析階段
3.3.2技術開發階段
3.3.3工程和製造與研發階段
3.3.4生產與部署階段
3.3.5使用和保障階段
3.4聯合作戰軍事需求的保障工作
3.4.1裝備需求驅動開發階段保障工作
3.4.2裝備解決方案分析階段保障工作
3.4.3技術開發階段保障工作
3.4.4工程和製造研製階段保障工作
3.4.5生產與部署階段保障工作
3.4.6使用與保障階段保障工作
3.5我國裝備研製立項前增加裝備需求論證制度的建議
參考文獻
第4章確定保障能力和保障性要求
4.1裝備作戰使用研究
4.1.1裝備作戰任務需求分析
4.1.2裝備作戰與保障過程
4.1.3型號研製頂層要求檔案中的作戰使用要求
4.1.4美軍實施任務需求分析情況介紹
4.2裝備保障性目標
4.2.1裝備形成保障能力的條件和標準
4.2.2保障性目標的內容
4.3確定裝備保障性技術規範
4.3.1保障性A類技術規範
4.3.2保障性B類技術規範
4.3.3保障性C類技術規範
4.3.4保障性技術規範關係舉例
4.4裝備立項綜合論證和研製總要求論證中的保障性要求
4.4.1裝備立項綜合論證中的保障性要求
4.4.2裝備研製總要求論證中的保障性要求
4.4.3裝備工程研製階段的保障性要求
4.5保障性要求確定程式和方法
4.5.1前期準備和條件
4.5.2裝備使用研究
4.5.3比較分析
4.5.4標準化要求
4.5.5改進保障性的技術途徑
4.5.6制定保障性目標應採用系統分析的方法
4.6制定保障性要求過程中應注意的若干問題
4.6.1關於產品層次和保障性參數之間的相互關係
4.6.2關於保障性定性要求
4.6.3保障性參數的選擇和應當注意的問題
4.6.4建模與仿真技術的套用
4.7要求確定舉例
4.7.1保障性能要求示例
4.7.2某型飛機的保障性能要求示例
4.7.3運輸統籌者自動行進信息系統Ⅱ保障性能要求示例
參考文獻
第5章裝備保障性設計特性實現
5.1可靠性設計
5.1.1可靠性設計與改進流程
5.1.2快速實用可靠性設計技術
5.1.3可靠性設計準則
5.1.4非電產品可靠性設計
5.1.5可靠性工程與保障性系統工程的接口與協調
5.2維修性設計
5.2.1維修性工作項目
5.2.2維修性設計準則
5.2.3維修性建模
5.2.4維修性分配
5.2.5維修性預計
5.2.6維修性工程與保障性系統工程的接口與協調
5.3測試性設計
5.3.1測試性設計的目標和內容
5.3.2診斷方案與測試性要求
5.3.3測試性設計方法
5.3.4測試性評價
5.3.5測試性初步設計與分析
5.3.6測試性詳細設計與分析
5.4安全性設計
5.4.1安全性基本概念
5.4.2安全性工作流程
5.4.3安全性工程
5.4.4安全性分析技術
5.4.5安全性與可靠性的關係
5.5環境適應性設計
5.5.1環境適應性的定義
5.5.2環境適應性設計
5.6其他保障特性設計
5.6.1人力和人員綜合設計
5.6.2標準化和互用性設計
5.6.3環境、安全和職業健康設計
5.6.4生存性設計
5.6.5搶修性設計
5.6.6運輸性設計
5.6.7自保障性設計
參考文獻
第6章裝備保障系統設計
6.1制定保障方案
6.1.1保障方案的定義及內涵
6.1.2保障方案的作用
6.1.3保障方案中的保障要素方案
6.1.4保障方案、使用方案和設計方案的協調
6.1.5保障方案制定過程
6.2裝備保障工作規劃制定
6.2.1進行裝備功能分析,制定功能清單
6.2.2確定使用與維修工作項目
6.2.3制定保障工作規劃
6.2.4歸納組合保障工作規劃,評價備選保障方案
6.2.5裝備保障工作規劃的內容和綱目
6.3保障資源和產品保障包研發
6.3.1保障資源要求的確定
6.3.2保障資源研製
6.3.3保障資源的交付與驗收
6.4保障系統建立
6.4.1裝備研製期間的保障系統建立
6.4.2裝備部署和初始使用期間的保障系統完善
6.4.3保障系統建立應注意的問題
參考文獻
第7章裝備全壽命保障能力評價
7.1保障性試驗與評價面臨的挑戰
7.2美軍試驗與評價的基本概念
7.2.1試驗與評價的分類
7.2.2研製試驗與評價和使用試驗與評價的區別
7.2.3試驗與評價在壽命周期各階段的作用
7.3面向能力的保障性試驗與評價
7.3.1面向能力的保障性試驗與評價與面向設計的保障性
試驗與評價的區別
7.3.2面向能力的保障性試驗與評價的理論框架
7.3.3面向能力的裝備保障性評價技術體系
7.3.4面向能力的裝備保障性評價環境條件體系
7.4保障性設計特性要求的試驗與評價
7.4.1試驗與評價的類型與目的
7.4.2保障性設計特性要求研製試驗方法
7.4.3保障性演示驗證
7.5保障資源的試驗與評價
7.5.1試驗與評價的目的
7.5.2試驗與評價的類型
7.5.3保障資源試驗與評價的內容
7.5.4保障資源的綜合評價
7.6保障性目標評估
7.6.1保障性目標評估內容
7.6.2保障性目標評估方法
7.7保障性試驗與評價的原則與管理
7.7.1保障性試驗與評價的原則
7.7.2保障性試驗與評價的管理
參考文獻
第8章裝備保障能力發揮保持和改善
8.1裝備生產階段的保障性工作
8.1.1制定生產階段保障性工作計畫
8.1.2制定和實施生產階段保障性試驗與評價計畫
8.1.3參與質量控制活動
8.1.4實施保障性評審
8.1.5由研製向生產轉移的保障性問題
8.2裝備部署中的保障性工作
8.2.1裝備系統部署的目的與任務
8.2.2裝備系統部署的規劃與實施
8.2.3部署工作的管理
8.3裝備使用中的保障性工作
8.3.1制定使用階段保障性工作計畫
8.3.2運行保障系統
8.3.3保障性數據收集和整理
8.3.4裝備保障性水平統計和監測
8.3.5保障資源的調整和最佳化
8.3.6裝備保障性改進
8.3.7保障性工作經驗總結
8.3.8裝備停產後的保障考慮
參考文獻
第9章裝備保障使能技術
9.1裝備保障使能技術的基本概念
9.2裝備保障使能技術的國內外現狀
9.2.1澳大利亞使能技術發展現狀
9.2.2歐盟委員會使能技術發展現狀
9.2.3美國國防部使能技術發展現狀
9.3裝備保障使能技術簡介
9.3.1基於性能的後勤
9.3.2互動式電子技術手冊
9.3.3供應鏈管理
9.3.4電子標籤技術
9.3.5製造資源縮減和材料匱乏
9.3.6裝備一體化訓練系統
9.3.7預測與健康管理技術
9.3.8持續過程改進
9.3.9基於狀態的維修
9.3.10腐蝕預防與控制技術
9.3.11其他保障使能技術
9.4裝備保障使能技術套用
參考文獻
第10章裝備保障建模與仿真
10.1保障建模與仿真的基本概念
10.2保障建模與仿真研究現狀
10.3裝備系統仿真特性分析
10.3.1裝備系統Agent特性
10.3.2裝備使用與保障行為的離散事件動態特性
10.3.3裝備維修保障行為的排隊論特性
10.4保障建模與仿真框架
10.4.1建模仿真流程分析
10.4.2仿真系統建模結構
10.4.3數據輸入/輸出
10.4.4仿真系統設計
10.4.5關鍵問題分析
10.5保障性建模與仿真的套用
10.6某型步戰車保障建模與仿真套用舉例
10.6.1任務需求分析
10.6.2仿真模型設計
10.6.3仿真系統設計
10.6.4仿真試驗
10.7無人機保障建模與仿真套用示例
10.7.1項目背景
10.7.2仿真模型
10.7.3仿真模型
10.7.4仿真示例
參考文獻
第11章裝備保障經濟性分析
11.1研究裝備保障經濟性問題的重要性
11.2裝備經濟可承受性
11.2.1裝備經濟可承受性的概念和內涵
11.2.2影響經濟承受性的因素
11.2.3經濟可承受性分析技術和方法
11.2.4提高裝備經濟可承受性的措施
11.3裝備保障效能分析
11.3.1效能的概念與分類
11.3.2保障效能的度量
11.3.3裝備保障效能模型
11.3.4裝備保障效能分析
11.4裝備全擁有費用
11.4.1壽命周期費用的基本概念
11.4.2裝備全擁有費用構成
11.4.3裝備全擁有費用分析的目的與套用
11.4.4裝備全擁有費用分析的程式與要求
11.5全擁有費用—保障效能分析
11.5.1全擁有費用—保障效能分析程式
11.5.2全擁有費用—保障效能分析在裝備壽命周期各
階段的套用
參考文獻
第12章裝備保障信息管理與保障信息化
12.1裝備保障信息管理和保障信息化現狀
12.1.1國內裝備保障信息管理和保障性信息化現狀
12.1.2國外裝備保障信息管理和保障性信息化現狀
12.2裝備保障信息的內容及範圍
12.2.1信息的概念
12.2.2保障信息的分類與內容
12.2.3保障性信息的套用
12.3裝備保障信息管理及管理信息系統
12.3.1裝備保障信息管理
12.3.2保障性信息處理流程
12.3.3保障信息管理系統
12.3.4研製中保障信息的套用
12.4裝備保障信息化及其套用
12.4.1裝備保障信息化的定義及其內涵
12.4.2裝備保障信息化系統總體框架
12.4.3裝備保障信息化建設總體考慮
12.5產品保障數據包及其套用
12.5.1產品保障數據包的內容
12.5.2產品保障數據包的建立
12.5.3產品保障數據包的套用
12.6國內外相關保障信息標準及系統簡介
12.6.1GJB 3837—1999《裝備保障性分析記錄》
12.6.2MIL-PRF-49506 《後勤管理信息》
12.6.3GEIA-STD-0007A《後勤產品數據》
12.6.4S3000L《後勤保障分析過程國際標準》
12.6.5ISO-10303-AP239 產品壽命周期保障(PLCS)
參考文獻
第13章軟體保障性工程
13.1軟體保障性問題的極端重要性
13.2軟體保障性定義與內涵
13.2.1軟體保障和保障性的定義
13.2.2軟體保障性的內涵
13.2.3軟體與硬體在保障方面的異同點
13.3裝備軟體保障性工程過程
13.3.1軟體保障性工程的主要內容
13.3.2確定軟體保障性要求
13.3.3制定軟體保障方案
13.3.4軟體保障性分析、設計與評估
13.3.5確定軟體保障資源需求
13.3.6軟體保障系統的建立與運行
13.4軟體保障性工程發展展望
參考文獻
第14章裝備保障性系統工程管理
14.1保障性系統工程管理的意義和特點
14.1.1保障性管理的意義
14.1.2保障性管理的特點
14.2保障性管理規劃
14.2.1保障性計畫
14.2.2保障性工作計畫
14.3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14.3.1訂購方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14.3.2承制方的保障性管理組織機構及職責
14.3.3保障性聯合管理組及職責
14.4保障性評審
14.4.1保障性評審的類型
14.4.2保障性評審應注意的問題
14.5保障性工作經費保障
14.5.1保障性工作經費的支出
14.5.2保障性工作經費的來源
14.5.3保障性工作經費保證
14.6保障性系統工程接口管理
14.6.1保障性系統工程接口
14.6.2保障性系統工程接口管理
14.7保障性風險管理
14.7.1風險管理準則
14.7.2風險管理的程式與方法
14.7.3風險識別程式和放行準則
14.7.4風險管理職責
14.8民用現成品保障性管理
14.8.1採購民用現成品的保障考慮
14.8.2對確定非研製產品所需保障的考慮
14.8.3對引進裝備保障問題的考慮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