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垮村

補垮村

補垮村隸屬於馬過河鎮何家村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鎮東北邊,距離何家村村委會3.50 公里,距離 鎮政府所在地7.50公里。國土面積4.52平方公里,海拔1,960.00米,年平均氣溫13.65 ℃,年降水量991.5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65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7畝;有林地1,65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69戶,有鄉村人口702人,其中農業人口702人,勞動力43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82.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烤菸為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垮村
  • 別名:村莊
  • 所屬地區:中國西南
  • 面積:國土面積4.52平方公里
  • 氣候條件:年平均氣溫13.65 ℃
  • 人口數量:鄉村人口702人
村情概況,自然資源,人口衛生,文化教育,農村經濟,基礎設施,基層組織,發展重點,

村情概況

補垮村隸屬於馬過河鎮何家村村委會,屬於山區。位於鎮東北邊,距離何家村村委會3.50 公里,距離鎮政府所在地7.50里。國土面積4.52平方公里,海拔1,960.00米,年平均氣溫13.65 ℃,年降水量991.50毫米,適宜種植稻穀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654.00畝,其中人均耕地0.87畝;有林地1,65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0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98.2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982.00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糧食、烤菸為主。
補垮村
進村道路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654.00畝,其中:田358.00畝,地296.00畝,人均耕地0.87畝,主要種植糧食、烤菸等作物;擁有林地1,65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5.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4畝,主要種植梨、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45.00畝;其他面積4,436.00畝。有石灰岩等資源。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69戶,共有鄉村人口702人,其中男性350人,女性352人。其中農業人口702人,勞動力430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漢族698人,苗族4人。
補垮村
自來水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32人,占人口總數的4.6%(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66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率95%;享受低保44人(人員名單附後)。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0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21戶,占農戶總數的12.4%。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永寧崗國小和何家村國小,中學生就讀到馬過河中學。該村距離國小3.50公里,距離中學7.5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72人,其中小學生52人,中學生20人。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198.2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9.00萬元,占總收入的65%;畜牧業收入62.70萬元,占總收入的31.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25頭,肉牛25頭,肉羊205頭;林業收入1.50萬元,占總收入的0.8%;第二、三產業收入5.00萬元,占總收入的2.5%;工資性收入8.00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1,982.00元,農民收入以糧食、烤菸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6.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40人,占勞動力的5.7%,在省內務工20人,到省外務工4人。
補垮村
烤菸中耕管理--掃底腳葉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169戶通自來水,有7.5戶飲用井水。有169戶通電,有6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41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36%和83.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14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39戶,分別占總數的86.4%和95%。
補垮村
河床改造
該村到鎮道路為一段為土路一段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0.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7.5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9輛,機車25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3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7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358.00畝,有效灌溉率為58%,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3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3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基層組織

該村設有黨支部1個,共有黨員總數11人,黨員中男黨員11人。設有團支部1個,有團員20人。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農村基礎設施薄弱,人居環境還有待改善。2、村莊道路為土路有待硬化完善。3、民眾科技意識差,產業結構單一。
補垮村
仔豬養殖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1、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2、改善人居環境。3、加大勞務轉移輸出力度,增加非農產業收入。4、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5、發展核桃、李子產業,培植蔬菜產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