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償曲線
- 外文名:MONSON
- 類別:數學曲線
- 特點:圓心即轉動中心
形成,作用,曲度,套用,
形成
關於補償曲線的形成,成書上有多種描述記載,現列舉如下:
1.上頜後牙頰尖的連線
2.上頜第一雙尖牙的頰尖至上頜第二磨牙遠中頰尖的連線
因為補償曲線可看作是MONSON球面上的一段完整的截弧, 所以最後一種提法比較貼切。
作用
人體牙列的補償曲線與其它
合曲線,共同構成牙列曲面要素,可使下頜做前後,左右擺動,而不是平面移動,如此可以有效增強咀嚼功能。在無牙頜全口義齒修復時,可以調整補償曲線而達到平衡合。在平衡合有關的五個因素中,可以認為調整補償曲線幾乎是唯一可行的方法。
補償曲線圓心的確定
曲度
目前已有五種表示方法
1.補償曲線的半徑。從圓心到補償曲線上的距離。人體平均為10.16cm。
2.補償曲線的倒數。從圓心到補償曲線上距離的倒數。人體平均為1/10.16。
4.補償曲線的弦高。連線補償曲線的兩端成弦,此弦的中點至曲線的距離。弦高越長補償曲線的曲度越大。
套用
用於全口義齒平衡的調整。構成平衡的初始傳統的五個因素,分別是:髁道斜度,切道斜度,補償曲線曲度,定位平面斜度,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其中髁道斜度是人體所固有不宜變動,切道斜度一般是5-10度,考慮到美觀,固位和功能也不能隨意變動,定位平面斜度也不宜改動,牙尖工作斜面斜度的改動,可以通過新換一口人工牙解決,但很費時,費力,而且可選範圍也很小,基本是30°或33°。最好的方法是調整補償曲線曲度,就是在可調式咬合器上,升高或降低人工牙後牙牙尖的位置,這一方法極為簡單易行。如前伸頜位時,前牙接觸後牙離開,可增加補償曲線曲度,相當於增加了牙尖工作斜面斜度;後牙接觸前牙離開,可減小補償曲線曲度。相當與減小了牙尖工作斜面斜度,以達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