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償作用

補償作用

補償作用(compensation),指先天或後天造成的生理、心理缺欠和喪失社會功能的人,通過另一方面的直接或間接的以及替代的方式加以彌補。如盲人,可以用聽覺、觸覺來識別事物;因災害造成喪失社會功能的人,可以由預先的保險和事後的救濟等方式加以補償,而恢復其社會功能。補償用得適當,對維繫社會良性運行有積極意義,用得不當,也會適得其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補償作用
  • 外文名:compensation 
  • 性質:一種有效地克服挫折感的方法
  • 方式:直接、間接、代替
  • 套用:社會心理學
  • 相似:裝飾作用
基本解釋,補償行為,補償方式,生長補償作用,

基本解釋

因生理或心理上某些方面有缺陷或不合意願, 自我便特別努力發展其它方面的特點來彌補自己的缺陷, 以減輕內心的不安。缺陷也許事實上不存在,但只要個體主觀上認為自己有著某種缺陷, 補償作用就可能在他身上表現出來。如外表一般的人比較重視發展內在美。補償作用套用得當有益於個體的社會適應與健康成長;但補償過份, 則可能導致心理與行為的變態。如有一男青年,突然間以各種方式表現自己是個 “男子漢”: 抽菸、拚命運動、說髒話等。原來, 他生活在一個充滿女性的家庭, 六個姐妹,就他一個男孩, 最近因被女同學嘲笑, 說他扭扭捏捏象個小姑娘。這個男青年的所作所為都是企圖證明自己是個很富於男性的男人, 這就是過份的補償現象。

補償行為

補償作用是指一個人用另一方面的特長來補償某一方面的缺陷。比如,聾啞人能用眼睛觀察代替聽覺,用手勢代替語言傳達思想感情;盲人能用聽覺、觸覺等能力來識別各種物體和了解人的心情。
行為可以分為三類:(1)直接的補償行為;(2)間接的補償行為;(3)替代的補償作用。補償行為有其積極意義,但必須使用恰當,否則,將會適得其反。直接補償是指個體愈來愈希望在失敗或不足的部分重新獲得成功(以賭徒為例子是最明顯的)。間接補償是指個體希望藉由某領域的成功,來補償其它領域的失敗。過度補償是對補償性的一種努力,個體付出了犧牲平衡的代價,以及在生活中的適應能力。

補償方式

補償作用的方式有兩種:①當個體受挫後,改變行為方向,以其他能夠獲取成功的行為來替換失敗的行動。即平常所說的“揚長避短”。如張海迪身殘志堅,她雖然失去了許多正常人的成功機會,但她以其力所能及的努力成為一名翻譯家和作家,並獲得了哲學碩士學位。張海迪在學業方面的成就補償了她的身體殘疾。這種補償方式是使某種能力的缺陷由個體其他高度發展的能力來彌補。②努力改進和提高自身有缺陷的能力,使之完美化。如古希臘大演說家德謨斯尼從小口吃,受人嘲笑,但他發誓刻苦努力改變自己,他每天口含石子練習說話,經過刻苦鍛鍊,最後終於成為著名的演說家。因此,補償作用是一種有效地克服挫折感的方法。
酸葡萄心理,指為自己的不合理行為找藉口,並通過貶低其他人及其他事物的價值而維護其自尊的防衛機制。它引自伊索寓言中的故事,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這種心理是文飾作用的典型表現(見文飾作用條目)。如果一個人經常靠貶低他人來維護自尊,就不能積極進取,甚至會自甘落後。

生長補償作用

生長減緩或受阻家畜在一定條件下, 恢復正常並加速生長的現象。營養不足或其他不良因素可使家畜生長速度減緩或受阻,若此種不良影響並不嚴重,在恢復正常飼養條件並提高營養水平後, 家畜生長速度在恢復正常的基礎上可能加快, 且經過一段時間的加快生長有可能趕上正常生長的動物。在生長減緩或受阻期間,家畜為維持生命,常動用體內營養物質貯備,消耗細胞內容物。補償生長時主要是補充細胞內容物,而非細胞的再生,因此家畜體重恢復快。但補償生長大都有一定限度,且往往達不到正常生長應有的成年體重。一般生長受阻出現的時間愈短,完全補償的可能性就越大;出現受阻時間愈早(如在初生期),持續時間越長,影響就越深。生長受阻時,家畜生長最快的部分影響最深,補償生長的能力最低。長時間的嚴重營養不足或其他不良因素影響, 將導致生長期家畜無法補償的永久性生長滯緩或受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