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狀芽裂殖菌、頭狀毛孢子菌和假毛孢子芽生裂殖菌是同一個菌種,極少對人類有致病性。引起感染通常與免疫功能低下者相關。
裂殖菌類裂殖菌
lièzhíjūn
[schizomycete]用分裂方法繁殖的菌
大多數細菌都是裂殖菌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69歲,1995年6月行食管癌切除,胃、食道弓上吻合術,病理報告為中低分化鱗癌侵及肌層。術後曾服用喃呋啶、泰能、卡鉑等藥物。
1997年7月22日第五次住院,診斷為食管癌復發縱隔淋巴結轉移,腔隙性腦梗塞。在8月21日至9月22日間痰細胞培養有16次為銅綠假單胞菌,僅對泰能、氨基糖甙類、環丙沙星敏感。在9月1日至9月17日間痰真菌培養有6次結果均為頭狀芽裂殖菌。
2 細菌學特性 將痰標本接種於沙保羅培養基上,在25℃培養4~10天,菌落呈乾燥突起,有細皺褶,灰白色,日久菌落呈淺黃色。鏡下可見真菌絲(TrueHyphae)和芽生分生孢子(Blastoconidia),以環痕分子孢子(Annelloconidia),類似關節孢子為主,也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孢子。42℃環境能生長,尿素酶試驗陰性。用Viteksystems鑑定為頭狀芽裂殖菌。
3 藥敏試驗 用Microscan系統藥敏報告為:5-氟胞嘧啶、兩性黴素B、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均敏感,制黴菌素中介值。5-氟胞嘧啶的MIC值小於0.25μg/ml,兩性黴素B的MIC值小於1.0μg/ml。
4 討論
lièzhíjūn
[schizomycete]用分裂方法繁殖的菌
大多數細菌都是裂殖菌
1 病例摘要 患者男,69歲,1995年6月行食管癌切除,胃、食道弓上吻合術,病理報告為中低分化鱗癌侵及肌層。術後曾服用喃呋啶、泰能、卡鉑等藥物。
1997年7月22日第五次住院,診斷為食管癌復發縱隔淋巴結轉移,腔隙性腦梗塞。在8月21日至9月22日間痰細胞培養有16次為銅綠假單胞菌,僅對泰能、氨基糖甙類、環丙沙星敏感。在9月1日至9月17日間痰真菌培養有6次結果均為頭狀芽裂殖菌。
2 細菌學特性 將痰標本接種於沙保羅培養基上,在25℃培養4~10天,菌落呈乾燥突起,有細皺褶,灰白色,日久菌落呈淺黃色。鏡下可見真菌絲(TrueHyphae)和芽生分生孢子(Blastoconidia),以環痕分子孢子(Annelloconidia),類似關節孢子為主,也有圓形或橢圓形的孢子。42℃環境能生長,尿素酶試驗陰性。用Viteksystems鑑定為頭狀芽裂殖菌。
3 藥敏試驗 用Microscan系統藥敏報告為:5-氟胞嘧啶、兩性黴素B、咪康唑、益康唑、酮康唑均敏感,制黴菌素中介值。5-氟胞嘧啶的MIC值小於0.25μg/ml,兩性黴素B的MIC值小於1.0μg/ml。
4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