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判的法理

裁判的法理

《裁判的法理》是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風景。

基本介紹

  • 書名:裁判的法理
  • 作者:劉風景
  • ISBN:7010047014
  • 頁數:290頁
  •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第1版 (2007年6月1日)
  • 裝幀:平裝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關注裁判的法理學是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背景相契合的。新中國成立後,廣大人民成為真正的國家主人,人民民主專政日趨鞏固。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律制度基本上實現了階級性與人民性的統一、國家意志與客觀規律的統一、權利確認與權利保障的統一、強制實施與自覺遵守的統一、國情與公理的統一,廣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已真實、完整地轉化為法律規定,這為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奠定了良法的基礎。在此背景下,我國法制工作的重心應從法律創製轉向法律實現,法理學的規範轉向、裁判轉向正當其時。從法學、法理學的研究對象看,西方經典法學研究的中心是法院獲得判決的過程,而立法問題則主要歸屬於政治學領域。關注裁判的法學、法理學意味著向經典研究進路的回歸,也意味著法理學研究範式的更新,更昭示著法學價值觀念的嬗變。

目錄

引言
第一章 “人民”法院 一、“人民”概念的演變及含義
二、“人民”法院的由來與實質
三、“人民”的狹義理解與法院
四、“人民”的重新闡釋與法院更名
第二章 法官的角色定位  一、西方法治國家法官的角色定位
二、當代中國法官實際的社會地位
(一)市場經濟的發育狀況
(二)依法治國與民主政治的發展程度
(三)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
(四)傳統法律文化的影響
三、當代中國法官角色定位的理性思考
第三章 接受裁判權  一、接受裁判權的主要內容
(一)比較法的考察
(二)接受裁判權的屬性
(三)國家的相應義務
二、我國立法的基本狀況
三、接受裁判權的功能分析
(一)切實保障人權
(二)真正落實法官不得拒絕裁判原則
(三)有助於克服民眾的厭訟心理
(四)為司法發展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五)更貼近審判工作的主題
四、確立接受裁判權的具體構想
(一)明確接受裁判權的內容
(二)規定法院的相應義務
第四章 審判獨立原則  一、獨立審判原則的功能及落實狀況
二、實現獨立審判的約束性條件
(一)畫地為牢的經濟形態
(二)人治殘存的政治現狀
(三)影響甚巨的傳統文化
(四)運轉不佳的司法體制
(五)素質不高的法官隊伍
三、走向獨立審判的路徑選擇
(一)大局著眼與小處人手
(二)保持獨立與以退為進
(三)接受監督與樹立權威
(四)選用良才與充分保障
第五章 權利語境中的審判公開
第六章 最高法院司法解釋
第七章 法律原則的功能
第八章 刑事庭審方式之比較法考察
第九章 不同意見制之構想
第十章 刑事庭審方式改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