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姜軍

被姜軍

2010年因價格暴漲而備受關注的“姜你軍 ”,風光已不再。2011年12月有報導稱,雲南文山的鮮姜價格已從2010年的每斤2.8元降至目前的0.8元。而此前有中國姜倉之稱的山東安丘,生薑價格也出現90%的跌幅。“姜你軍”成了“被姜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被姜軍
  • 原因:生薑降價
  • 時間:2011年12月
  • 降價幅度:每斤2.8元降至每斤0.8元
事件回顧,跌破成本價,專家預測,業內人士分析,

事件回顧

山東省日照市莒縣嶠山鎮的姜農劉福義種植生薑已經10多年了,生薑是一家人的重要經濟來源。尤其是2010年,生薑價格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牛市行情,讓他收益頗豐,劉福義於是選擇在2011年擴大種植面積。然而,在種植成本一片高漲聲中,生薑價格突然急轉直下,演繹出過山車式的行情,讓他損失慘重。
“2010年生姜剛上市的時候就能賣到近3元/斤,2011年秋天生薑的收購價格就已經跌到3~4毛錢一斤了。”2012年1月27日,劉福義因嫌收購價格太低,他還有1萬多斤生薑沒有出售,目前仍貯藏在姜窖內。
不僅是姜農,姜商也在此次姜價暴跌中受到重創。在嶠山鎮經營洗姜廠的孟凡迎說,廠子已經半年沒開工了。2012年,他索性租了幾十畝地做起了苗圃生意。
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表示,供過於求是生薑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他預測,2012年上半年生薑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還會有小幅下跌。

跌破成本價

嶠山鎮素有“日照生薑第一鎮”之稱,公開資料顯示,該鎮常年種植生薑3.5萬畝,年產生薑10萬噸。像劉福義一樣,生薑已經成為該鎮許多農民的重要收入來源。
“目前姜農的日子不好過。”劉福義稱,一方面是因為姜價暴跌至谷底,另一方面則是因為種姜成本大大提高了。
公開報導顯示,2010年姜價畸高,姜種也隨之水漲船高,達每斤3~4元,按每畝800斤姜種計算,需要3200元;每畝地需施9袋化肥,每袋180元,共1620元;加上農藥、澆水以及人工等,一畝地總成本接近6000元,比往年上漲了15%左右。如果按照一畝地產8000多斤大姜、每斤售價0.3元計算,姜農每畝地要賠3000多元。
“2010年生薑上市的時候,姜商在地頭上搶著收購,收購價高達3元/斤;去2011年生薑上市,幾角錢一斤都很難賣出去。”劉福義說,姜農們看到價格如此之低,不捨得賣掉,就貯藏起來,等待價格上漲,然而直到目前,價格仍在低位徘徊。
“2011年種生薑的姜農絕大多數賠錢。”孟凡迎稱,即使不計入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生薑的成本價最少也得是0.6元/斤,目前生薑的收購價早已跌破了成本價。
孟凡迎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大量生薑貯藏著等待價格上漲對姜農來說風險也不小。一,目前生薑仍處於供大於求狀態,價格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大幅攀升;二是如果所貯藏的生薑質量不夠好,很可能全部爛掉,姜農到時候可能一無所獲。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此次生薑價格的大幅下跌與2011年生薑種植面積的大幅上升關係密切。
劉福義稱,2010年的生薑收購價格一度衝破4元/斤。姜農姜商都獲益頗豐,許多姜農還買了汽車。嘗到甜頭的農民們在2011年擴大了生薑種植面積。
山東農業大學教授徐坤表示,農民在漲價預期下盲目擴大種植,2011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了30%~40%,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的山東省的種植面積增加了50%。《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面對還在高漲的種植成本和持續低迷的價格,有些姜農準備2011年放棄或減少生薑種植面積,更多的姜農則還沒有拿定主意,處於觀望狀態。

專家預測

“供過於求是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東方艾格農業諮詢公司分析師馬文峰1月30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受2010年生薑價格大漲誘惑,2011年農民種植生薑積極性高漲,不僅山東主產區增加了種植面積,河南、遼寧等地農戶也開始種植生薑。此外,2010年生薑價格處於高位時,部分姜農儲存大量生薑待售,2011年價格持續下跌,高價儲存的生薑不僅無法順價銷售,還擠占了新姜的儲藏能力。同時,貨幣政策的收緊也會直接影響生薑價格。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宋傑凝接受採訪時表示,2011年全國生薑種植面積增加了30%~40%,加上2010年還有50%以上存在窖里,導致鮮姜無處貯藏而流向市場,農民的盲目跟風種植加大了生薑供給數量,產品供過於求。另外,前期政府加大對農副產品的管理力度,導致部分囤貨炒作的遊資撤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價格下滑趨勢。
馬文峰預測,2011年上半年生薑價格進一步上漲的可能性非常小,甚至還會有小幅下跌。
馬文峰建議,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農產品(000061)的大起大落。不僅是農超對接,還可以搞農企對接,讓農產品深加工渠道更通暢。此外,可設立“蔬菜保險”減少因價格暴跌給菜農帶來的損失。不過,從長遠來看,改變當前農民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走產業化發展之路,形成品牌集聚效應,才是順應市場發展的良策。
宋傑凝表示,由於農產品主產區種植結構相對單一,因而需要相關政府部門將農產品生產、加工、流通、消費等各環節有機結合起來,構建農產品產銷良性發展機制,將農產品生產者、供應商、經銷商通過全國性的市場信息服務平台,建立產銷一體化的運作機制,實現各環節無縫對接。

業內人士分析

據上述業內人士分析,炒作分兩個步驟。首先逐步收購,造成供不應求的“假象”,把價格一步步抬高,引發農民惜售,市場供貨減少,價格就能抬到更高;而後遊資擇機撤出,將存貨大量拋出,狠賺一筆。“這時候價格肯定會猛跌,但農民反應往往沒那么快,回過神來的時候已經沒什麼賺頭,甚至連銷路都難找了。”該人士說。
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李國祥也認為,存在炒作的可能性,但菜價波動主要還是受供需關係影響。他在接受中新網財經頻道採訪時表示,炒作確實會加大下跌的幅度,但新姜上市後,供應量增加,也會造成姜價下跌。此外,氣候變化與政府調控等因素都會對價格產生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