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蛙生活在哥斯大黎加、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地區,那裡經常下雨,天氣炎熱而且非常潮濕。然而在南美洲,那裡的人們為了建造房子和開墾農場,正在不斷砍伐森林,它的居住地在一點一點地縮小。
簡介,分布,外形,特徵,生活習性,繁殖,飲食,飼養,藥效,
簡介
袋蛙(學名Agalychnis callidryas),樹蛙的一種,並屬於有袋蛙。生活在哥斯大黎加、中美洲和南美洲的熱帶雨林中。是一種非常罕見的蛙。
分布
袋蛙分布在以中美洲的哥斯大黎加和墨西哥為主的熱帶雨林中,南美洲北部也有少量分布,但體色略有不同。整體而言,因為族群數量都很龐大,所以並未受CITES保護。袋蛙與絕大多數的樹棲蛙類一樣屬於完全夜行性的動物,體型也屬於大型樹棲蛙類,任何能夠塞進口中的動物及昆蟲它們都會吃,包括同類幼體在內。但都要是活體,不移動的食物它們是無法察覺的。
外形
紅眼睛的樹青蛙是中等大小樹青蛙,到達50-75毫米的長度周圍覆蓋這樹皮和地皮圖案一樣的保護色。它的背部表面是變化的綠色,並且它的腹表面是白色的。最特殊的要算它那大大的突出的橙色眼睛了。青蛙的邊是紫色或藍色的,並有著白色條紋的橙色腳趾。這使它們在以岩石和樹木為背景的雨林中和背景“合為一體”。
袋蛙 Agalychnis callidryas
特徵
袋蛙的許多特性使它能在森林裡生存下來。它的腳蹼大大的,形狀像水杯,能幫助它在樹上爬來爬去捉昆蟲吃。它的皮膚在夜裡會變得暗暗的,這樣,它的天敵就看不到它啦!天亮起來的時候,它的皮膚就會發出綠色的亮光,使它看上去像綠色的樹葉。
當樹蛙蜷縮在樹葉上睡覺時,它身上那明亮的光澤會變得暗淡,紅紅的大眼睛會藏進腦袋裡,腿也會收攏到身體下面。如果你輕輕地推它一下,它那紅紅的大眼睛會瞪得溜圓溜圓,而它那美麗又細長的腿就會慢慢地從柔軟的身體下面伸出來。
袋蛙為什麼有明亮的色彩呢?這存在著許多可能。也許那些正準備吃它的天敵,不會料到樹蛙醒來時,色彩竟是那么明亮!它們會被嚇得一愣。這時,樹蛙就可以安全地逃跑啦。
生活習性
繁殖
雌性的袋蛙會把受精卵放到背上一個特殊的皮袋中。它們的卵周圍覆蓋著一種凝膠狀黏性物質。雌性的紅眼樹隨後會把卵在葉子下面。在一到兩個星期,蝌蚪孵化並蠕動直到他們到達葉子下面的水池裡,在這裡它們會變成袋蛙。
飲食
袋蛙是技藝超高的高空工作者,在它們腳趾的末端可分泌一種特殊的黏液的吸盤。藉助這種特有的吸盤它們可以在光滑的表面自由的行走,特殊的喉腺和腹腺也可以分泌這種黏液,這對它們的不濕很有好處。它們吃蒼蠅、飛蛾、螞蚱、蟋蟀,和其它小青蛙。
飼養
對於爬蟲,尤其是兩棲類品種,營造出同自然環棲息地相類似的飼養環境是飼養成功的關鍵。袋蛙屬於樹棲品種,因此飼養箱必須具備一定的高度便於它們攀爬。對於成年樹蛙而言,建議使用大小在 70cm (長) x 25cm (寬) x50cm (高)左右的飼養箱,頂部可以安置紗窗來控制箱內的濕度,不置於水分過快蒸發。在袋蛙樹蛙的原產地,雨季時的濕度在 80% 左右 (12 月至 4月),旱季的濕度在 30% 至 50% 之間;你可以參考以上的數據來適當調整變化飼養箱的濕度。
簡易設定飼養箱
最為簡易的飼養箱設定可採用浸濕的厚紙巾作為墊材,放入水盆可以讓樹蛙隨意進出入泡水,以及樹皮或者植物能夠讓樹蛙攀爬和休憩。這樣的設定需要每天噴水來保持濕度,另外紙巾及水盆中的水最好每天更換,而且每隔幾天可以清洗一次飼養箱,這樣可以保持飼養環境的乾淨,不至於滋生細菌而導致死亡。 倘若希望飼養箱更加接近自然,建議採用細礫石作為墊材,你可以在飼養箱底部鋪設 2-3 厘米的細礫石,灑上水,然後在上面再撲上一層苔蘚,再放入色彩較接近泥土色的水盆。植物方面,儘量選擇容易向上長高而且根部不會因水分過多而腐爛的品種。推薦使用蔓綠絨 (Philodendron scandens) 或者小型的迷你龜背竹 (Monstera obliqua)。在放入植物前,務必將植物完全沖洗乾淨;植物的葉子上可能帶有肥料或者殺蟲劑,這些對樹蛙而言都是有毒的。
水的安全
喜歡飼養兩棲的朋友應該非常清楚外界物質很容易滲透入兩棲動物的皮膚,一旦生存環境裡的水被污染,那死亡就會接踵而至。中國決大多數地區使用的自來水都經過氯化來控制細菌,雖然微量的氯不會對人體產生影響,但對樹蛙而言確是極具毒性的。
祛除水中的氯氣可以採用專門的去氯藥劑 (通常可以在購買飼養熱帶魚設備的地方買到),當然你大可不必花這份錢,更簡單的方法是將自來水在通風處放置 2-3 天,其中的氯氣會自然蒸發。如果你覺得這樣太過麻煩,你同樣可以使用未經過氯化的礦泉水或者蒸餾水,不過由於蒸餾水太過純淨 (水勢高),對樹蛙可能會出現單向滲水的問題,因此建議同時摻入過夜的自來水。
光照
袋蛙是夜行性樹蛙,因此飼養它們並非需要全光譜光照。不過在日間使用瓦數較小的全光譜燈照射有利於箱內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長,當然也能夠使飼養箱的美觀度大大提升。到了夜間當樹蛙活躍時,你需要將日光關閉,不至影響到它們的生物習性。建議在夜間使用低瓦數的紅色燈,這樣便能解決夜間的觀賞問題。
溫度
適合袋蛙生長的日間溫度在24-30攝氏度之間;夜間在18-24攝氏度之間。通常給袋蛙採用的加熱設備包括低瓦數的白織燈或者在飼養箱底部放入加熱墊。由於蛙類對溫度相對敏感,確保飼養環境內安裝溫度計並時常檢查溫度是必須要做的功課。一但溫度持續過高,袋蛙會在很短的時間內死亡。
餵食
你應當在夜裡來餵食袋蛙。通常成年袋蛙每次餵食 3-5 只中等大小的蟋蟀即可,每周餵食 2-3 次;如果是幼蛙,儘量選擇體型較小的蟋蟀個體;餵食前,儘量多給蟋蟀餵一些營養較豐富的蔬菜和穀類,比如胡蘿蔔,這將有助樹蛙保持色彩鮮艷;另外將蟋蟀沾入鈣粉以及維他命粉中,建議使用 70% 的 Rep-Cal 維他命及 30% 的 Rap-Cal 鈣粉,每周一次即刻。有條件的話還可以適當餵一些果蠅來變換下營養結構。記得每次餵食後將剩餘的食物去取出,這樣不會敗壞飼養環境中的水質。
生長期
袋蛙在幼年期無法判別雌雄,到成年後可以體型大小來區分.雌蛙比雄蛙要大上至少三分之一,很懸殊.繁殖期在 三月到 十月.交配時雄蛙抱緊雌蛙,雌蛙一產卵雄蛙便同時授精,每次約30-50顆白色的蛙卵黏在下有水塘的樹葉背面,大約五天左右蛙卵會孵化成蝌蚪而掉落在水塘中,蝌蚪也是肉食性,經過70-80天,就能變態成樹蛙而回到樹上生活。
幼蛙經過一個月的成長便能展現與成蛙相同的體色.也具有一對大紅眼,十分可愛.這時因為蛙體很小,所以只能餵食殘翅果蠅或螞蟻蟋蟀.約一年後就可進入成蛙期。
藥效
據美國《休斯頓時報》10月9日報導,這種化學物質是袋蛙防衛武器中的一部分。袋蛙皮膚上的特殊腺體能夠產生並存儲這種物質。當它們受傷或是受驚嚇時,這種物質就會被釋放出來,並且通過殺死細菌和病毒來防止感染,保護其自身的安全。
美國田納西州范德比爾特大學的研究人員使用人體免疫細胞進行了相關試驗後發現,這種化學物質能夠殺死HIV 病毒微粒,但同時又不會破壞人體免疫細胞。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化學物質是通過破壞每個病毒微粒的細胞膜來起作用的。它可能是通過在細胞膜上打孔或者是經由一種“清潔作用”使病毒微粒的細胞膜受到破壞的。 對此,此項研究的負責人斯科特博士表示,很多物質都能摧毀病毒細胞,但我們希望的是找到一種既能殺死有害病毒又不會對人體免疫細胞造成危害的物質。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會說這些青蛙皮膚中的縮氨酸(frog peptides)是獨一無二的。
而更多的研究顯示,這種物質能阻止愛滋病病毒在細胞間的傳遞,從而阻止傳染的發生。科學家使用青蛙皮膚中的縮氨酸來治療一些受到HIV感染的細胞,然後又讓這些細胞接觸健康的細胞。研究結果顯示,細胞上的HIV病毒都逐漸消失不見。
據美國《探索》雜誌報導,美國波士頓大學的麥可 考德威爾發現,當兩隻雄性展開攻擊之前,它們會在伴隨發出高音調鳴聲時快速地擺動臀部,使所棲息的植物出現振動。這種振顫式威脅信號會持續幾分鐘至1個小時,如果鳴叫和振顫已結束,就說明它們已展開爭鬥,互相扭打成一團,有時這樣的爭鬥會持續1個小時。 臀部擺動行為具有重要意義,在戰爭正式開始之前這種行為是最後的協商,通常體型較大的一方會更強勢,持續更高頻率的振顫和更高調的鳴叫。令考德威爾驚奇的是,雄性袋蛙通過植物發出與眾不同的震動,其中包括它們的叫聲形成的植物震顫。甚至蓄勢反衝作用力的後腿擦過植物莖葉時也會像吉他琴弦一般發生顫動。 考德威爾為了探知袋蛙的行為特徵,在實驗中設計了一個機械蛙——一個電子搖動器的模擬樹蛙機械模型,當這個樹蛙模型與其它雄性樹蛙放置在一起時,伴隨著該機械袋蛙不停的擺動,它們立即擺出一副攻擊性的樣子,並用臀部不停地擺動。 迄今為止,袋蛙是第一種通過振顫所棲息的表面實現秘密信息傳遞的脊椎動物,但考德威爾猜測自然界中該現象並非僅存於袋蛙,很可能高冠變色龍是候選者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