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形地星

袋形地星

外包被基部深袋形,上半部分裂為6~8個尖瓣,外表光滑,蛋殼色,內側肉質,乾後變薄,淺肉桂灰色。內包被無柄,球形,淺棕灰色,直徑10~13mm。嘴部明顯,色較淺,圓錐形,周圍凹陷,有光澤。孢子球形,褐色,有小疣,直徑3.3~4.5μm。孢絲淺褐色,厚壁,粗達6μm。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袋形地星
  • 拉丁學名:Geastrum saccatum Fr.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 亞門:擔子菌亞門 Basidiomycotina
  • :層菌綱
  • 亞綱:腹菌亞綱
  • :馬勃菌目
  • :地星科
  • :地星屬 Geastrum
  • 分布區域:河北、甘肅、山西、青海、四川、安徽、湖南、貴州、雲南、西藏等
形態特徵,生態習性,經濟用途,

形態特徵

子實體一般較小。外包被基部深呈袋形,上半部裂為5-8片尖瓣。張開時直徑可達5-7cm。初期埋土中或半埋生。外包被外表面光滑,蛋殼色,內側肉質,乾後變薄,淺肉桂灰色。內包被無柄,近球形,淺棕灰色,直徑1-2cm,頂部咀明顯,色淺,圓錐形,周圍凹陷,有光澤。孢子球形,褐色,有小疣,直徑3.5-5μm。孢絲淺褐色,壁厚,粗達4-6μm。
袋形地星
袋形地星

生態習性

秋季在林中地上單生或群生。
袋形地星
袋形地星

經濟用途

孢子用於外傷止血。
幼小子實體 多數表生,呈扁球形、近球形、 卵圓形、洋蔥形、葫蘆形。寬(0.5-)0.8~3.5(-4.2)cm,高(0.5-)1.0~3.5(-5.5)cm,頂部具小突起或延伸成 喙,喙短或長(0.4~1.8 cm),基部具菌絲簇(圖27-1~圖27-3),無菌絲簇的子實體基部可見凹陷。外包被沙土色、污棕 黃色至暗棕色,不具植物殘體殼,表面具不規則皺紋、縱裂紋,並生有絨毛。 成熟子實體 小型至中型,大小為(0.8-)1.5 ~4.5(-5.5)cm,裂瓣水平伸展者可達9 cm,外包被盤直徑為0.5~2.5 cm。 外包被 乾後較柔軟,深囊或淺囊狀,少數 也呈拱形,開裂至一半、小於或大於一半處,形成(3-)5~8(-10)瓣裂片,裂片寬或窄,較窄的寬0.2~0.7 cm,較大的裂 瓣寬1.7~2.0 cm,漸尖或急尖,其先端多數向外反卷於外包被盤下,少數平展或向內彎曲(圖27-5~圖27-7)。肉質層 新 鮮時厚,可達2 mm,乾後較厚或薄,沙土色、黃棕色、菸草棕色、污棕黃色、暗栗色、污褐色,多數沿裂瓣邊緣收縮或橫紋狀及 不規則開裂,少數開裂脫落,一些標本的肉質層於裂瓣基部斷裂且脫落,但不形成菌領。纖維層淡玫瑰色、沙土色、淡草黃色、 肉色至棕黃色。菌絲體層 不具植物殘體殼,草黃色、沙土色、暗沙土色、菸草棕色至污褐色,外側常被有細絨毛,可呈細密氈 狀,但在解剖鏡下才明顯可見,菌絲體層靠基部處易脫落,少數標本整個菌絲體層開裂脫落而露出淺色的纖維層。 內包被體 球形、扁球形或廣卵形,直徑為0.6~2.6 cm,頂部呈圓錐形突起,突起先端多鈍圓,基部不具柄和囊托。內包被沙土色、草 黃色、暗煙色至污棕黃色、污褐色,表面較平滑或略粗糙,長有灰色或淺棕色茸毛。子實口緣闊圓錐形,絹毛狀至纖毛狀,表面 平滑,顏色同於、淺於或深於內包被,基部具明顯的口緣環(圖27-4)。 擔孢子 球形、近球形,直徑為(2.0-)3.0~5.0 (-6.0)μm,棕色至暗棕色,在光學顯微鏡下,孢子表面紋飾呈柱狀突、粗疣突、微疣突,乃至微剌突,在掃描電鏡下多為0 .3~0.6μm高的短柱狀突起,先端有的明顯尖,有的連生(圖版ⅩⅢ1)。孢絲不分枝,少數短分枝,直徑為2.0~8.0 μm ,黃棕色、棕色,顆粒狀突起較密。
袋形地星顯著的特徵是成熟子實體外包被囊狀,質地柔軟,菌絲體層不具植物殘體殼,表面多生有細絨毛,肉質層開裂乃至脫落,但不形成杯狀菌領,內包被體無柄無囊托,子實口緣絹毛狀至纖毛狀,有明顯子實口緣環。袋形地星是一個廣布於世界各地的種,亞洲、歐洲、北美、澳大利亞都有分布,我國從20個省區都採到了標本。各學者對該種的描述大同小異。關於擔孢子的大小,Dissing和Lange(1961)、Dring(1964)和Sunhede(1989)分別描述為4.5~6.0μm、4.0~6.0μm和(4.0-)4.5~6.0μm,而Bottomley(1948)、鄧叔群(1963)和劉波(1984)分別描述為3.5~4.5μm和3.3~4.5μm,對國內143號研究標本的計測結果孢子大小為(2.0-)3.0~5.0(-6.0)μm,其表面紋飾為短柱狀突起,由於突起頂端或尖或鈍或相連,故在光學顯微鏡下呈柱狀突、微疣突、粗疣突、微刺突。擔子果袋狀、具非吸濕性的外包被、內包被體無柄、子實口緣纖毛狀、擔孢子表面紋飾為短柱狀突起等特徵,使袋形地星與毛嘴地星G.fimbriatum十分接近,但後者的菌絲體層具植物殘體殼,無子實口緣環,擔孢子也略小,為(2.5-)3.0~4.0(-5.0)μm。與該種很相近的種還有尖頂地星G.triplex(Jungh.)E.Fisch.,二者的菌絲體層都不被有植物殘體殼,袋狀的外包被有數目大致相同的裂瓣,子實口緣纖毛狀且都有明顯的子實口緣環,區別則較細微(表8)。此外,Sunhede(1989)指出,G.triplex的新鮮子實體受損時會變成紫羅蘭色,而G.saccatum不變色;G.saccatum的擔孢子也較小。前一個特徵應在採集標本時加以注意,孢子大小據作者計測差異不大,G.triplex的孢子直徑為(3.0-)3.5~5.5(-6.5)μm。菌絲體層是否被有細絨毛,肉質層是否斷裂形成菌領應是兩個種主要的區別特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