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遂(生卒年不詳),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今山東鄒縣)人。曾為昌邑王劉賀的郎中令,宣帝時任渤海太守,境內大治。後官至水衡都尉,以勇於諫諍,為政清廉而聞名,後世把他與黃霸作為封建“循吏”的代表,合稱為“龔黃”。
基本介紹
- 本名:袁遂
- 別稱:少卿
- 字號:字少卿
- 所處時代:西漢
- 出生地:山陽南平陽(今山東鄒縣)
- 主要成就:水衡都尉
人物簡介,人物生平,重要事件,個人生活,社會評價,
人物簡介
袁遂(生卒年不詳),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今山東鄒縣)人。曾為昌邑王劉賀的郎中令,宣帝時任渤海太守,境內大治。後官至水衡都尉,以勇於諫諍,為政清廉而聞名,後世把他與黃霸作為封建“循吏”的代表,合稱為“龔黃”。
賀是漢武帝劉徹的孫子,其父死後,襲封為昌邑王(治今山東巨野東南)。他放蕩成性,為所欲為,常與奸佞小人在一起廝混,賞賜無度,致使封邑內政務不興,府庫空虛。昌邑王的輔臣也都助紂為虐,聽之任之。唯獨龔遂性格剛毅,忠直過人,他內諫於昌邑王,外責於傅相(輔佐諸侯王的太傅和相)。每次上諫,他都引經據典,陳述利害,曉以大義,講到傷感之處,甚至痛哭流涕。言辭之激烈,有時竟使昌邑王捂著耳朵,跑進內殿,認為龔遂是在出他的醜。
元平元年(公元前74年),漢昭帝崩逝,無子承嗣,大司馬大將軍霍光等共立劉賀為帝,原昌邑王府屬官皆進京供職。劉賀立為天子之後,更加放縱淫佚,置國家大事於不顧,每天與近臣飲酒作樂,觀看虎豹爭鬥,從車如雲,到處胡作非為。昭帝生前剛剛開始復興的西漢王朝又面臨嚴重的危機。袁遂目睹這一切,甚為焦慮,多次進諫,劉賀根本不予理會。袁遂又去拜見了原昌邑王相、現已升任長樂衛尉的安樂,聲淚俱下地勸安樂無論為己為國都應竭盡全力對劉賀犯顏直諫。不出袁遂所料,昌邑王即帝位僅27天,就被霍光等輔弼大臣以“淫亂”的罪名廢黜了,同時迎立自幼長在民間的劉詢為帝,是為漢宣帝。原昌邑群臣因縱容昌邑王縱慾無道而全部伏誅,被殺的多達200餘人,只有袁遂和中尉王陽因曾多次諍諫被免除死罪,但袁遂仍被處以髡刑(一種剃去頭髮的刑罰),罰作城旦,成了昌邑王的犧牲品。
宣帝中期,渤海郡(在今河北滄縣東南)和附近地區發生嚴重饑荒,地方官非但不稍加體恤,反而想方設法地敲骨吸髓,逼得百姓走投無路,紛紛起為“盜賊”,渤海大亂,守令無法制服。宣帝為此寢食不安,丞相御史向宣帝舉薦龔遂,於是袁遂在罷官10多年後又被起用為渤海太守。臨行前受宣帝召見時,他直言不諱地指出,渤海之亂咎在官吏,百姓饑寒交迫,官府不加體恤,反而骨中榨油,百姓群起反抗實屬無奈。所以他請求宣帝不要以種種陳規陋法約束他的行動,給他以隨機應變、靈活處理問題的權力。他的請求得到了漢宣帝的支持。
袁遂走馬上任,剛入渤海郡界,就遣還了前來迎接、保護他的郡兵,旋即移書各地,罷黜專門抓捕造反民眾的“捕盜賊吏”,宣布凡是拿著鋤頭、鐮刀等農具的人都是良民,官吏不得過問;禁止百姓攜帶兵器,違者以“盜賊”論處。發布這些命令之後,龔遂輕車簡從至府中就任。許多百姓聽到新太守的教令,見官府不以兵革脅迫,紛紛棄弓弩刀槍而持鋤鐮,旬月之間,“盜賊”平息,大部分人又回到了土地上。接著,龔遂開倉濟貧,選用廉吏,懲處貪官,安撫民心,於是,渤海全境安定,秩序恢復。
袁遂並不以此為滿足,他深知生產不恢復,農桑不發展,社會秩序終難安定,於是他帶頭以儉約自律,勸百姓從事農業,下令郡內每人種1棵榆樹,100本(一種多年生宿根植物,可作蔬菜,一般加工成醬菜),50本蔥,1畦韭菜,每家養2頭母豬,5隻雞。有的人不安心生產,整天帶刀佩劍,東遊西逛,官府就勸他們賣刀買牛。龔遂還規定春夏農忙季節農民不得離開土地,秋冬季節要把打下的糧食貯藏好,還鼓勵農民多采菱角、芡實等以備飢年之需。僅幾年功夫,郡中百姓都有了許多積蓄,吏民皆富實,犯罪的人大為減少,獄訟幾乎止息,渤海大治。
數年後,宣帝召龔遂回京,欲拜為公卿,因其年老不堪勞頓,拜為水衡都尉,很得宣帝的尊重和親近。不久,龔遂以近80歲的高齡死於任上。
袁遂一生剛直不阿,勇於諍諫,他關心民眾的疾苦和國家的興亡,為國家安定,人民樂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受到人民的敬重,後世把他當作“循吏”的代表,是對袁遂一生的褒獎和肯定。
人物生平
袁遂(生卒年不詳),字少卿,山陽南平陽(今山東鄒縣)人。
曾為昌邑王劉賀的郎中令,宣帝時任渤海太守,境內大治。
後官至水衡都尉,以勇於諫諍,為政清廉而聞名,後世把他與黃霸作為封建“循吏”的代表,合稱為“龔黃”。
重要事件
宣帝中期,袁遂在罷官10多年後又被起用為渤海太守
個人生活
袁遂一生剛直不阿,勇於諍諫,他關心民眾的疾苦和國家的興亡,為國家安定,人民樂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受到人民的敬重,後世把他當作“循吏”的代表,是對袁遂一生的褒獎和肯定。
社會評價
剛直不阿,勇於諍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