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州譙樓傳說

袁州譙樓傳說

袁州譙樓傳說,中國江西省宜春市民間文學,江西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袁州譙樓傳說
  • 主題詞:民間文學,傳說,袁州譙樓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民間文學
  • 起源時間:宋代
  • 認證時間:2010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江西省宜春市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

簡介

“袁州譙樓”的古樸建築一直屹立在市區中心,它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集測時、守時、授時三項功能於一體的地方天文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關袁州譙樓的來歷,自古就流傳著動人的佳話。
袁天罡是唐代的一位天文學家,是位被描寫得神乎其神、能行雲施雨的奇異人,北斗星就以他的名字命的名。他自小在宜春袁州生活,當年他家境尚好,可卻無意謀求做官,而是迷上了天文地理,成天就想著觀天相、測地貌,研究其中玄機,並發明了一種叫銅璇機的觀天設備,把自己的心得記下來,許多次向熟人預報天氣。他死後就葬在宜春府衙西側不遠處,宜春人還於南唐保大二年(即公元954年)建了一座紀念他的祠堂,這就是最初的袁州譙樓舊址。

歷史淵源

袁州譙樓屹立在宜春市區中心,始建於宋代,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集測時、守時、授時三項功能於一體的地方古天文台,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關袁州譙樓的來歷,自古就流傳著動人的佳話。從南宋建成袁州譙樓地方天文台後,袁州譙樓傳說就開始形成並在民間流傳。到了當代,經過傳承完善的這一傳說,使人們得以認知袁天罡這位“北斗星主人”的出處,同時也讓人們了解到了這一歷史。

基本內容

袁天罡是享譽世界的中國古天文學家,是位被描寫得神乎其神、能行雲施雨的奇異人,唐太宗時任欽天監,北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袁天罡當年在宜春生活長大,從小便迷上了天文地理,成天就想著觀天相、測地貌,研究其中玄機,並發明了一種叫銅璇機的觀天設備,把自己的心得記下來,許多次向熟人預報天氣。他死後就葬在宜春府衙西側不遠處,宜春人還於南唐保大二年(即公元954年)建了一座紀念他的祠堂,這就是最初的袁州譙樓舊址。
南宋嘉定十二年(1219年)盛夏的一天,新上任不久的袁州知府滕強恕在家中設晚宴宴請本地知名人士。可一直等到天黑,客人才相繼到來。滕知府說:“你們怎么現在才來,看這熱天菜都涼了。”客人答道:您不是說吃晚飯么,這天一黑我們就來了。滕知府露出苦笑,把眾人拉到報時規盤前:“你們看看都什麼時候了,夏冬兩季白天和晚上長短正好倒過來的……”事後,滕強恕越想越覺得不對勁,這不過是吃晚飯,要是碰上軍情什麼的,真的要誤了大事。於是,建一座完整的測、報時辰譙樓的決心就這樣下定了。
在選擇樓址時,滕知府想到了袁天罡祠,於是,這年中秋開始動工。土建工程進度很快,可採購樑柱木料時卻遇到了麻煩,派去選料的人,左尋右找買回來的24根粗杉樹幹仍然大都不夠直。滕知府很著急,就召集工匠們商量辦法。一位木匠對著24根木頭來回睃視,建議說:“人雙手撐開可以托舉重東西,把這些樑柱順勢分到一起,歪斜著該也同樣能有力撐起屋子。”大家聽後都感到有道理。於是,就形成了東八柱、中八柱往東歪,西八柱往西歪的格局,撐起歇山重檐的樓頂,一直巍然挺立不倒,成就了建築史上的一個奇蹟。這座占地780平方米、寬23.3米、高12.8米、四周有巡視遊廊的譙樓完工後,添置了銅壺、夜天池、日天池、平壺、水海、影表等器具,設陰陽生輪流值守,每日負責擊鼓撞鐘報時。就這樣,袁州有了統一的時間標準和中國最早的地方天文台,到如今已有近800年歷史。它比哈薩克斯坦境內現存的帖木兒帝國時建造的天文台早兩個世紀,比河南登封的觀星台也要早76年,一直傳為佳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