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天綱

袁天綱

袁天綱(生卒年不詳),又叫作袁天罡。益州成都(今屬四川)人。中國隋唐時期官員、相卜師。唐代天文學家。

袁天綱年幼時父親去世,家道貧寒,卻喜好道術,精於面相。隋煬帝大業(605年-618年)中,被任為資官令。唐高祖武德(618年-626年)初,任命為火井令。工於相術,大業末時曾為杜淹、王圭、韋挺、竇軌相面,所言後皆應驗。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聞其名,召至九成宮。後又為中書舍人岑文本、侍御史張行成、馬周等相面,均一一靈驗。史籍記載袁天綱相人都很準確,後又預言自己去世年月,也應驗了。

據《新唐書·藝文三》載,袁天綱著有《相書》《要訣》,後與李淳風合著《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袁氏相書還有《人倫龜鑑賦》《氣神經》《骨法》等,其著述均已佚。袁天綱作為以相術風水著稱的術數大師,其易學的造詣是非常深厚的,為易學的術數化開拓了新的領域。袁天綱作為中國堪輿學的鼻祖之一,和李淳風的堪輿城建理論對閬中城市建設產生了重大影響。

基本介紹

  • 別名:袁天罡
  • 所處時代:隋末唐初
  • 民族族群:漢人
  • 出生地:益州成都
  • 主要作品:《易鏡玄要》《九天玄女六壬課》《右乙命訣》等
  • 本名:袁天綱
人物生平,相術成名,入朝覲見,自知壽終,主要影響,相術,天文,歷史評價,軼事典故,隋朝宗室,斷馬入河,斷龍脈,金針穿錢眼,又名袁天罡,人際關係,主要作品,人物爭議,後世紀念,墓址,天宮院,史料索引,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相術成名

袁天綱年少時孤苦貧寒,喜好修煉長生之術,精於相術。隋大業年間,任資官(今四川榮縣西)令。唐武德初年,蜀道使詹俊用赤牒授任他為火井(今四川邛崍西南)令。當初,袁天綱在大業元年(605年)來到洛陽,杜淹王珪韋挺來找他看相。袁天綱對杜淹說:“您蘭台之位(鼻子左側)已然飽滿,學堂之處(耳門的前處)寬闊,一定會位居御史,並因為文采而受到賞識。”對王珪說:“您面部三庭,已然勻稱,上庭額與下庭地渾然相鄰,從現在起十年以後, 一定會得到五品要職。”對韋挺說:“您面相如虎,交朋友極為真誠,一定會得到朋友的提攜,開始為官時會任武官。”並對三人說:“二十年後,三位恐怕會同時被罷免,但只是短暫離開,很快就會返回。”杜淹不久升任侍御史,武德年間任天策府兵曹參軍、文學館學士。王珪為太子中允。韋挺在隋朝末年和李建成關係好,後來李建成引薦他任東宮率。到了武德六年(623年),他們都被發配流放到了雋州。杜淹等人到了益州,見到袁天綱說:“袁公在洛陽說的話,現在都實現了,不知道日後會怎么樣?”袁天綱說:“你們的骨相,大大勝過了往日,最後一定都會享受榮華富貴的。”到武德九年(626年),三人被徵召入京,一同拜訪袁天綱,袁天綱對杜淹說:“你會立刻得到三品要職,但壽數不是我所能知道的。王、韋二公,以後會得到三品要職,都很長壽,但是晚年仕途都不如意,特別是韋公。”杜淹到達京城後,被任命為御史大夫、檢校吏部尚書。王珪不久被任命為侍中,又出任同州刺史。韋挺歷任御史大夫、太常卿,貞觀十九年(645年),因督促糧草不利、延誤軍事被貶為象州刺史,都與袁天綱所預料的一樣。
大業末年,竇軌遊歷德陽郡,曾經找袁天綱看相。袁天綱說:“您額上骨骼隆起,如伏犀橫貫至腦後的玉枕骨,下巴又長的好,一定會在梁州、益州建立大功業。”武德初年(618年),竇軌任益州行台僕射,召來袁天綱,特別禮遇他。袁天綱又對竇軌說:“您的骨法已然成就,和往日的預言沒有差異。但是眼中赤脈凸起,橫穿瞳子,說話時赤氣浮現在面部。如果做了將軍恐怕要殺很多人,希望你時刻警戒自己。”武德九年(626年),竇軌因濫殺被撤職召回,將要出發時,又來找袁天綱說:“我還能得到什麼官職?”袁天綱說:“你臉上的家人坐沒有移動,下巴右半邊有光澤,並且有喜色,到京城一定會受到皇恩,還會回到此地任職。”這一年竇軌果然重新被任命為益州都督。
武則天幼年時,袁天綱來到武家,對她的母親說:“但看夫人的骨相,一定生了貴子。”於是武士彠叫來幾個兒子,讓袁天綱看相。袁天綱看見武元爽武元慶說:“這兩人都是保家的人,可以位居三品。”看見韓國夫人說:“這個女兒也將大貴,但對她的丈夫不利。”乳娘當時抱著武則天,謊稱是男子。袁天綱說:“這個郎君神色清爽,不容易知道,試著讓他走走看。”於是乳娘讓武則天在床前走動,並讓她抬起頭,袁天綱大驚說:“這個郎君龍睛鳳頸,是極致的貴人。”再轉到側面看她,又驚嘆說:“如果是女孩,實在是不可窺測,以後一定為天下之主。”

入朝覲見

貞觀八年(634年),唐太宗聽說了袁天綱,徵召他到九成宮說:“古代有嚴君平,我今日有了你,如何?”袁天綱回答說:“嚴君平生不逢時,臣勝過了他。”當時中書舍人岑文本讓他看相,袁天綱說:“舍人學堂已成寬闊之勢,眉毛蓋過眼睛,文才震動海內,但是頭頂又生骨,還沒有成形,如果得到三品官,恐怕是減壽的徵兆。”貞觀十八年(644年),岑文本升任中書令,官居正三品,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跟隨唐太宗出征遼東期間暴病而卒。這一年,侍御史張行成馬周請袁天綱看相,袁天綱看了說:“馬侍御伏犀貫腦,兼有玉枕,而且背上如同背著東西,應當是富貴之相不可言說。近代以來,君道與臣道互相契合,極少有像您一樣的。您面色發紅,面部左右當耳處的命門顏色暗淡,耳後骨沒有隆起,耳無根,只怕是不長壽之相。”對張行成說:“您五官面相已成,江耳淮鼻河目溝口,下庭豐滿, 得官雖晚,終將處在宰相之位。”馬周后來官至中書令,兼吏部尚書,去世時四十八歲。張行成後來官至尚書右僕射。袁天綱相面之準,大都是這樣的。

自知壽終

申國公高士廉曾問他:“您還能做什麼官呢?”袁天綱回答說:“我自知相命,今年四月我壽命就耗盡了。”果然,到了四月袁天綱就去世了。

主要影響

相術

袁天綱以工於相術聞名,新舊唐書的《袁天綱傳》都說,他在隋朝時與杜淹、王珪、韋挺等游,推斷諸人名位, “皆如天綱之言”;在唐代又為岑文本、張行成、馬周等看過相,無不應驗。甚至還有他為武則天看相,預言其為天子的說法。這些記載自然不完全屬實,但袁天綱與一般的江湖術士確有不同,他在相術方面特別善於論理,把細緻的觀察與精緻的推理相結合。元代學者戴良把袁天綱視為荀子以後善於相術的第一人。

天文

據史料記載,袁天綱曾旅居閬中,並在蟠龍山前築觀星台從事天文考察和研究。這些考察和研究活動證明袁天綱是一位注重實際研究的天文學家。

歷史評價

唐·杜淹召拜御史大夫贈袁天綱》:既逢楊得意,非復久閒居。
後晉·劉昫等撰《舊唐書》:袁天綱,益州成都人也。尤工相術。
北宋·宋祁歐陽修等編《新唐書》:貞觀初,太宗召見曰:“古有君平,朕今得爾,何如?”對曰:“彼不逢時,臣固勝之。”武后之幼,天綱見其母曰:“夫人法生貴子。”乃見二子元慶、元爽,曰:“官三品,保家主也。”見韓國夫人,曰:“此女貴而不利夫。”後最幼,姆抱以見,紿以男,天綱視其步與目,驚曰:“龍瞳鳳頸,極貴驗也;若為女,當作天子。”……其術精類如此。
元末明初學者戴良九靈山房集》:姑布子卿之後,善相者眾矣,然必以袁天剛為稱首。

軼事典故

隋朝宗室

相傳袁天綱為隋文帝楊堅之子,生於隋文帝開皇三年(583年)初。因皇后獨孤氏殺其母,抱給袁家撫養。

斷馬入河

傳說有回袁天綱與李淳風兩人跟隨唐太宗出遊,來到河邊,正巧看到兩匹馬在河邊嬉戲,其中一匹馬是紅的,一匹馬是黑的。看到這種情景,唐太宗突發奇想,要兩位大師卜一下,此二馬哪匹先下水。
袁天綱卜得一卦為離卦,離為火,為赤色,故當即斷言:“紅色的馬應該先下水。”而李淳風卻搖頭否定,他說:“火未燃時煙已起也,煙為黑,應該是黑馬先下水。”唐太宗興致大發,稍等片刻,果見是紅馬先將嘴伸入水中飲水,而首先躍入河中洗澡的卻是黑馬。唐太宗大笑,連稱二位神機妙算,竟然卜出個“雙勝”的結果。

斷龍脈

唐貞觀二十二年(648年),天空出現慧星,也就是民間常說的“掃帚星”。接著太白金星又多次在白天“搶日”。三月二十三日,蜀西又發生地震。這一連串奇異的天象,被人們看作是改朝換代的前兆。朝野上下一時人心惶惶,“貞觀盛世”也籠罩上了一片陰影。這天,火山令袁天綱和太史令李淳風突然奉召入宮。唐太宗一臉愁容地對二位大臣說:“近來天象奇異,又有大臣秘奏西南出現‘王氣’,而今蜀西又發生大地震。朕日思夜想,未知凶吉,二位愛卿長於天文術數之道,不知有何高見?”
李淳風略略一思索:“日月星辰變異之象為歷朝所難免。大唐自有聖上之賢德,近日無憂。但臣聽巫師預測,唐三代之後,有武氏起而滅之。”
唐太宗聽了大驚失色,他沉思了半響說:“朕今天召你們入宮,就是為了這件事。如今天命已現,如何是好?不如將天下所有武姓之女盡斬殺之!”
袁天綱上前奏道:“聖上萬萬不可,俗話說天意不可違!一代明君,豈可濫殺無辜?微臣自願前往蜀西賑災,兼步‘王氣’。若真將‘王氣’真龍穴地步著了,我便下令地方官員徵集民力,將地形破毀,則‘王氣’自然斷絕,大唐江山無憂矣!請陛下寬心,多多保重龍體!”
第二天,袁天綱騎上太宗御賜寶馬,揚鞭朝巴蜀飛奔疾馳。行至今廣元朝天驛,登高南望,遠遠望見閬中方向瑞氣繚繞,祥雲升騰,似覺有“王氣”之象,便急忙風塵僕僕朝古城趕來。
來到閬中,他站在錦屏山將整個閬中城一觀,大小蟠龍山便展現在眼前。只見小蟠龍山如晃動的“龍頭”,大蟠龍山如龍身蟠曲蠕動,大有凌空騰飛之狀;山頂瑞氣盤旋,彩霞滿天;山上山下綠樹成蔭,生機盎然。袁天綱驚詫道:“王氣原來在此!”於是躍馬下山,直奔閬州城。閬州知府一見朝廷命官到來,賓禮相待。袁天綱將皇上旨意傳達,知府立即下令各縣派遣民役,在大蟠龍山和小蟠龍山之間開山鑿石,斬斷“龍頸”,蟠龍山頓時被齊腰“鋸”斷。
袁天綱離開長安城後,李世民還不放心,又增派太史令李淳風由長安到閬中,協助袁天綱。巧的是,他也不約而同地步到閬中蟠龍山,二人相會於鋸斷“龍頸”處,大有“英雄所見略同”之意。自此,閬中人一代傳一代,至今仍把這鑿斷了的山埡叫“鋸山埡”。

金針穿錢眼

據說,當年李淳風和袁天綱各自要為自己選擇一塊墓地,他們一前一後身背羅盤,從京城一路南下尋覓風水寶地,卻碰巧都選在了同一地方。先來到四川閬中的袁天綱見了天宮院所在地,覺得這裡是塊風水極佳的地方,就埋了一枚銅錢做記號。不久後,同樣為自己挑選墓地的李淳風也來到閬中,在尋覓途中也相中了天宮院所在地的風水,便插下一枚金針做記號。後來兩人相會時提起風水一事,都稱已經選中一塊極佳的風水寶地作為自己的墓地,結果,發現竟挑中了相同一塊地方,爭執不下的兩人挖出了之前所做的記號,他們驚奇地發現,李淳風的金針剛好插在了袁天綱的銅錢眼中。於是,兩位風水大師各自退後五里地,修建了自己的墓地,共同在中央位置修建了至今保存完好的天宮院。

又名袁天罡

在閬中天宮,民間認為袁天綱乃是天罡星中智慧之星下凡,所以又稱其為袁天罡。

人際關係

關係
姓名
介紹
曾祖父
袁達
仕南朝梁先後任江、黃二州刺史。後入仕北周,又先後任為天水、懷仁二郡郡守
祖父
袁嵩
先後任為北周浦陽、蒲江二郡郡守,車騎將軍
父親
袁璣
為北周梁州司倉
兒子
傳其相術,仕唐,官任廩犧令
(以上參考資料)

主要作品

據《新唐書·藝文志》記載,袁天綱著有相書兩種,即《相書》7卷、《要訣》3卷。《通志·藝文略》則著錄有《袁天綱相書》7卷、《人倫龜鑑賦》1卷、《袁天綱要訣》3卷、《袁天綱氣神經》5卷。《崇文總目》則著錄相書《袁天綱要訣》3卷。此外,袁天綱還著有《易鏡玄要》《九天玄女六壬課》《右乙命訣》《太白會運逆兆通代記圖》等。

人物爭議

推背圖》的作者大致有3種說法,一說為李淳風著《推背圖》,一說為袁天綱著《推背圖》,兩種說法在宋、元之際分別流傳,元、明之後,又有李淳風、袁天綱合著《推背圖》的說法。學術界大多數學者對《推背圖》作者為李淳風、袁天綱持懷疑態度。
台灣學者翁常鋒通過探討李淳風、袁天綱的生平及著作,同時依靠有關文史資料,認為從李淳風、袁天綱二人專長背景、官職位階以及活動地域範圍,很難說二人過從甚密,更無證據顯示李淳風與袁天綱合著《推背圖》之事。
北京師範大學的陳佳瑋通過分析史書及民間傳說中關於袁天綱、李淳風二人的記載,以及袁天綱、李淳風二人在民間形象的演變後認為,《推背圖》並非一人一時所作,是民間集體創作的結果,將《推背圖》附會至袁天綱、李淳風名下,是為了增加《推背圖》的可信度和說服力。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教授謝貴安在《中國讖謠文化研究》一書中也認為,《推背圖》題為袁天綱與李淳風撰,為後人偽托,並不可信。
獨立學者苗元一在《中國歷史宿命論研究——推背圖概論》中則認為,《推背圖》為袁天綱與李淳風合著確信無疑。

後世紀念

墓址

袁天綱墓位於四川閬中觀稼山山腰,距天宮院1公里,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600平方米,據說為袁天綱自擇的靈爽歸依之地。墓冢依山而建,前臨天宮院,與李淳風墓遙遙相應。墓前明堂廣闊,兩邊龍山夾送,鄧家河、鳳鳴河二水交匯流入西河,其風水呈 “麒麟奔太陽”之格局。
袁天綱
袁天綱墓

天宮院

天宮院位於四川省閬中市城南20公里的天宮鄉,占地6畝,建築面積684平方米。天宮院始建於唐,明天順三年(1459年)重建。袁天綱、李淳風晚年先後來閬定居,在此擇地觀天,著書立說,死後都葬於此,天宮院為紀念他們而建。
袁天綱
天宮院
原有萬年台、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建築,正殿為雙重檐歇山式屋頂,台梁式屋架,用料粗大,觀音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為疊梁式和穿斗式結構相結合的建築。現萬年台、牛王亭、正殿、觀音殿等經修復後保存完好。

史料索引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一》
《新唐書·列傳第一百二十九》
《太平廣記·卷第二百二十一》

影視形象

時間
劇名
飾演者
1984年
武則天》(電視劇)
2003年
至尊紅顏》 (電視劇)
2006年
神探狄仁傑第二部》(電視劇)
2007年
天機算》(電視劇)
2012年
袁天罡之奪命天敵》(電影)
2013年
夢回唐朝》(電視劇)
隋唐演義》(電視劇)
2014年
武媚娘傳奇》(電視劇)
朱仲春
2015年
袁天罡之末日天劫》(電影)
雷鎮語
2016年
畫江湖之不良人》(網劇)
趙恆、李成武
2017年
袁天罡之不死軍團》(電影)
袁天罡之異域妖蹤》(電影)
(以上參考資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