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等離子共振圖像系統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9年6月29日啟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表面等離子共振圖像系統
- 產地:美國
- 學科領域:物理學、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
- 啟用日期:2009年6月29日
- 所屬類別:分析儀器 > 電子光學儀器
表面等離子共振圖像系統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9年6月29日啟用。
表面等離子共振圖像系統是一種用於物理學、化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09年6月29日啟用。技術指標圖像採集容——同時採集觀察區內的所有圖像。高靈敏度的近紅外CCD攝像機配合高通量的採集鏡頭獲得高清晰度的...
表面電漿共振成像系統是一種用於藥學領域的科學儀器,於2016年4月16日啟用。技術指標 2.1使用溫度:15-28℃。 (三)儀器性能: 3.1樣品種類:蛋白,多肽,寡糖,血清,DNA,細胞懸液等等。 3.2檢測限:10 pg/mm2。 3.3...
表面等離子共振儀核心部件包括光學系統、感測器晶片、液體處理系統三個主要部分,其他的組成部分包括LED狀態指示器及溫度控制系統等。光學系統 能夠產生和測量SPR信號的光電組分稱為光學檢測單元。感測器晶片 感測器的晶片是其最為核心的部件。
表面等離子共振分析系統是一種用於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3年1月10日啟用。技術指標 SPR角度偏移範圍 62o—78o 動態測量範圍 4000 mo 角度解析度 0.05 mo 結合常數範圍 103—106M-1s-1 解離常數範圍 10-5 - 10-1s-1 平衡...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種敏感的表面分析技術,它是通過分子吸附在重金屬膜上引起介電常數的變化來進行檢測。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種方法被廣泛用於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然而,由於常規的SPR測試不能檢測...
《雙表面等離子波共振腔納米圖形產生和成像光刻技術》是依託蘇州大學,由王欽華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項目摘要 納米尺度光電子器件是新興戰略產業(新能源/新型顯示/光電信息)的重大共性基礎問題,探索高效納米結構產生與光刻加工方法,...
這種局域化的表面等離子體振盪的能量可以從金屬納米顆粒的吸收/散射光譜上的共振峰位置讀出來。研究方法 用來研究的表面電漿效應的數值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1.時域有限差分方法(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簡稱FDTD)。FDTD方法是...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及共振條件下的拉曼光譜研究》是依託南開大學,由王玉芳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中文摘要 共振拉曼光譜由於激發波長位於分子共振吸收區內,激發態電子與聲子能量耦合強烈,光譜信號具有靈敏度高,增強效果明顯的特點。利用...
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儀是一種用於生物學領域的醫學科研儀器,於2017年11月13日啟用。技術指標 1 原裝進口 2 分析溫控範圍 4-45攝氏度 3 樣品艙溫控 4-45攝氏度 4 樣品艙規格 96 384孔板 5 樣品回收 6 緩衝液切換...
檢測原理:表面等離子共振原理(SPR);樣品裝載和注射:全自動;自動進樣器方式:內置;晶片表面反應溫控:10-40 ℃;溫控精度:3×10-3℃;樣品艙溫控範圍:10-40 ℃;系統流速:1-100 μl/min;樣品注射體積:2-350 μl;線上溶液脫氣...
表面等離子共振生物感測器(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 (SPR) biosensor),是基於生物分子在識別並形成複合物過程中,引起界面折射率變化與一定波長的入射光在界面形成的反射光衰減程度存在直接的相關性的原理而研製的一種光學檢測儀器。表面...
自主搭建SPR成像橢偏儀,採用傾斜成像技術消除圖像離焦,自準直儀實現樣品重複定位,降低吸收提升光束功率穩定性,基於光柵尺反饋精確控制測試角度,搭建的成像橢偏儀測試結果與標準橢偏儀吻合,在此基礎上嵌入Otto結構採用毫米光束激發SPR,獲得...
表面等離子體激元共振儀 表面電漿激元共振儀是一種用於數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5年9月30日啟用。技術指標 BI-4000。主要功能 檢測抗原抗體之間相互作用,可自動進樣,有控溫系統,進行雙通道檢測。
《基於表面等離子共振的電化學顯微鏡研製》是依託南京大學,由陶農建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專項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電化學顯微鏡以其能夠獲取觀測對象表面電化學反應圖像的獨特優勢一直是電化學研究的熱點之一。目前的電化學顯微鏡採用掃描探針模式獲取...
1957年,RufusRitchie發表了一篇關於薄膜中的電子能量損耗的文獻,文獻表明電漿模可以存在於金屬表面。本研究代表了第一次對表面等離子體的理論描述。在1968年,即Wood的最初發現70年之後,Ritchie和他的合作者用表面電漿共振激發描述...
表面等離子體波(Surface Plasmon Wave,簡稱SPW)是金屬表面電子橫向(垂直於表面)運動受到表面的阻擋,因此在表面附近形成的電子濃度梯度分布,並被束縛在表面的等離子震盪波。金屬內部的電子處於往復循環振盪,成為電子集體振盪(Collective ...
上述研究結果表明,採用理論分析、建模仿真和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所建立的光纖表面電漿共振化學氣體感測器的新機制,可以簡化傳統的稜鏡式表面等離子系統結構,突破其他光纖感測器的單一目標檢測局限,實現對於不同化學氣體的選擇性檢測,...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增強的新型高效太陽能電池》是依託北京大學,由郭雪峰擔任負責人的重大研究計畫。項目摘要 本項目目的在於發展表面電漿共振增強的新型太陽能電池,以期提高其光電轉換效率,降低成本,增強其實用性。表面電漿共振、...
《表面等離子體共振單核苷酸多態性分型新方法研究》是依託陝西師範大學,由高強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項目摘要 本項目提出並擬建立一種簡單靈敏的基於表面電漿共振(SPR)技術進行單核苷酸多態性(SNPs)分型的新方法。含無...
表面等離子共振折射儀是一種用於生物學、基礎醫學、藥學、材料科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1年4月28日啟用。技術指標 1、 樣品類型:小分子化合物、多肽、蛋白質、寡核苷酸、寡聚糖、類脂、噬菌體、病毒和細胞。 2、 樣品容量:2×96...
無標記實時分子相互作用檢測系統是一種用於化學領域的分析儀器,於2018年8月27日啟用。技術指標 1.檢測技術:SPR(表面等離子共振)技術,2.檢測模式:採用平行檢測模式,可以同時在不低於4個檢測通道進行檢測;3.檢測樣品對象:可對DNA,...
單細胞單納米粒度動態成像系統利用入射光發生全內反射時的消逝波與感測晶片表面振動的自由電子發生共振時,產生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現象,檢測感測晶片界面處發生的化學、生物、物理變化,具有靈敏度高、成像速度快、無需標記等優點,能滿足...
Biacore T200的工作原理基於表面等離子共振現象,其利用Chips上綁定不同的生物分子,與 流動相中有特異性結合的生物分子相結合,這一結合或解離的過程被捕捉到,從而得出兩分子 結合或解離的數據。 Biacore T200廣泛套用於分子相互作用研究...
貴金屬納米顆粒的表面等離子共振(SPR)效應的研究已經有近60年的歷史,納米等離子激元用於生物分析感測套用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系統地闡述了等離子激元的形成原理與單顆粒水平分析檢測技術原理,從直接感測、等離子共振能量轉移(PRET)、SPR耦合、...
當金納米棒的表面等離子體共振能級與吸附在其表面的染料分子的吸收能級簡併時,這個系統會發生能級共振耦合效應,這種共振耦合會造成金納米棒電漿共振峰的大幅移動。在溶液中一些其他特定分子或離子的作用下,表面靜電吸附的染料分子會脫...